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广莫道人解读庄子大宗师四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南伯子葵问女偊说,这个南伯子葵,据考证还是那个讲天籁的南郭子綦,篆体的葵和綦的确长得差不多。这不重要。偊,读语。他问啊,您的年纪很大了,但是脸色还像小孩一样,大概就是隐芝描述的那样吧,呵呵,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说,因为我得道了。南伯子葵问,道可以学的到么?
女偊说,道怎么可以随便就学得到呢,你不是学道的那块料,卜梁倚有圣人对外做事的才智,但是没有圣人内在的修为,我有圣人内在的修为,却没有圣人对外做事的才智。我希望用道来教导他,也许他能够成为圣人吧。虽然不是那么简单,但是用圣人内在的修为教导有圣人做事才智的人,应该会容易一些吧。我教他守神抱一的功夫,三天之后他能把天下兴亡置之度外了。我让他继续守神抱一,七天之后他就能把外在的事物置之度外了,我还让他继续守神抱一,九天之后他就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然后突然他就会心灵豁然明亮,领悟万事万物混同齐一的道理,然后超越时间的观念,然后进入不是活着也不是死了的状态。在这个境界上,只要能把活着的念头消灭掉,就不会死,只要还有要活着的念头,想活也活不了。这就有点像我大宗师二后面说的,砖头柱子垮塌了。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这一句不好理解,郭象的注说,任其自将,故无不将。任其自迎,故无不迎。任其自毁,故无不毁。任其自成,故无不成。等于没说。其他的说法,还不如这个呢。我理解这就好像达到了金口玉言心想事成的境界,对于万事万物不去管他,不去干预他,但是就会出现你想要的结果,比如我看一个人不顺眼,我不用杀他,过两天自然有一辆车撞死他,让他从你面前永远消失。我理解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到了这种境界,其实自己心里也就什么都不会想了,也就是所谓的一念不起,这种状态就叫做撄宁,往简单处解释,就是外物再纷扰,我都很清静的状态。
道家是讲逻辑的,这个南伯子葵的逻辑学的就非常好,他问女偊,他这个圣人之才需要你教,那你是从那学的呢?对吧,圣人都是圣人教出来的,那第一个圣人是谁教出来的?这个逻辑很清晰,问的很如法。女偊说,我是从副墨的儿子那学到的,副墨的儿子是从洛诵的孙子那学到的,洛诵的孙子是从瞻明那学到的,瞻明是从聂许那学来的,聂许是从需役那学来的,需役是从于讴那学来的,于讴是从玄冥那学来的,玄冥是从参寥那学来的,参寥是从疑始那学来的。这明显是一段不负责任的扯淡的话。然后大家就开始附会,我觉得附会的还是挺有道理的。说,副墨就是书本文字,洛诵就是反复诵习,瞻明就是通彻见识,聂许就是听别人小声说,需役就是不到不得已不做。于讴就是自娱自乐,玄冥就是无见无知,参寥就是参悟虚空,疑始就是怀疑本源。总之一句话,自己想明白的,自学成才的。
这一段对话,讲的是一个有圣人境界的人如何教一个有圣人才智却没有圣人境界的人如何达到圣人,甚至更高的境界。这说明师承是一个套路。但是女偊自己呢,很明显是自己想明白的,所以说如果完全不可能自学,逻辑上也说不通。不仅仅是在这个话语体系下讲修境界,炼内丹也是一样,虽然我强烈主张要有师承,很大的因素是不至于防止练偏,但是我绝不敢说,没有师承就一定练不成。否则就会出现南伯子葵式的问题,历史上第一个完整掌握清静丹法的人是谁教给他的。宗教上往往把这种问题推给神仙,说是神仙传授,我不能说肯定不是,但是逻辑上这不是一个好的答案,再说了,神授的也可以算是自己悟出来的。再说了,如果现代社会有人问,古人能得神授,我有什么证据证明他一定不会能得神授,我也答不上来,我只能说,逻辑上有可能。但是,逻辑上是否可能,和统计学上是否合理,是两回事。最近五年之内百度贴吧上和各种论坛和QQ群里自称得了神授的总量差不多能超过过去五千年的总和,勉强睁开被画风辣到的双眼之后我只能说,我觉得神仙们还挺忙的吧。
女偊教的只有一招,内守,把外部一切事物都放下,都看作一样的,这在庄子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有两个新的值得注意的点,第一个是我前面说过的,到了这个境界再往上修,很快,一共不到一个月就足够了,逍遥游中尧去见姑射山神人,从文意分析也应该很快就回来了,否则他是天下之主,在山上待五年八年也不现实。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点,女偊能这样教,是因为他面对的卜梁倚有圣人之才,是一个类似于尧舜那样的人物,虽然这是谁已经不可考了。而南伯子葵,在齐物论里境界那么高,俨然世外高人的气象,在这就弱爆了。我说过,他只不过是跳起来能摸到篮筐而已,女偊连教都不愿意教他。可是,怎么能有圣人之才呢?难道非要成为天下之主,国之肱骨才行么?未必。
固然,从政治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后世的张良,魏征,山中宰相陶弘景,就是宰相的李泌,冯道,刘基,这些人差不多都有圣人之才,但是能说许由,庄子就没有圣人之才吗?应该说也是有的,因为有人愿意对他们委以重任。他们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擅长的领域,那他们的圣人之才是哪来的?其实,我觉得就是自身的境界决定的,用我的话说,把金字塔下面两层垒满了,就是圣人之才,就可以学女偊教的这一套了。
最后两个问题,一个是女偊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圣人之才。因为他能教别人超越生死,那么对他来说,一切外物都没有意义了,他就算有圣人之才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另外一个角度说,才智这个东西,一定要有个表现的契机,才能被证明有才智,一个人要是个君主,重臣,或者有人请他们当君主,重臣,其他人才可以通过这个契机来知道他有圣人之才,而列子有没有圣人之才,我们就不知道了,因为没听说谁请他。大概女偊就属于这一种吧,没人请他出山,所以他只好说没有。就好像我说我有国家总理之才,这必然是个笑话,但是要是明天真有人请我当国家总理,我还不去,我就突然在一夜之间有国家总理之才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第二个问题是撄宁,因为陈撄宁先生的存在,这个词在现代的道教圈子中是个很脸熟的词,但是这个词对我们没有什么用,知道大概是什么意思就行了,这个境界太高,不要执着追求,等到了能看得到摸不着的时候,撄宁是否叫撄宁都已经不重要了。作为中期目标,还不如仔细琢磨琢磨后面要说的坐忘。
本文系李渡万寿宫李法晴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订阅万寿宫净明宗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