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圆者中规,方者中距

发布时间:2022/4/28 12:11:21   点击数: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98.html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hé)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马儿不畏风寒,马蹄能够踩在霜雪上飞奔,马毛能够抵御寒冷。渴了喝水,饿了吃草,兴之所起,扬起马蹄撒撒欢儿,这就是马儿的天性。尽管人们修建了高台大殿,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生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等到一个姓孙、名阳、字伯乐的人出现了,他来到秦穆公跟前,自报奋勇,自豪得宣告:我擅长管理马。于是给马身上烙上印记,把马的鬃毛修建整齐,给马钉上马掌,套上笼头。用缰绳套住马,一排排拴在马槽前方,终究有些马难以驯服,这样折腾下来,其中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的马儿,就已经被折腾死了。然后接着驯服,饿了不让吃草,渴了不给喝水,让他们不断飞奔,快了还要再快,速度练好了依然不会罢休,接着又把几匹马驾在车里,训练他们步伐一致,整齐划一。前面戴着马嚼子和装饰物,后面有人甩着马鞭子,前有制约,后有威逼。经过这次折腾,马儿能活下来的连一半都不到了。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陶匠说:“我擅长利用粘土,能把它们捏成圆形,而且圆到能与圆规相合,不仅如此,还能捏成方形,方的能与矩尺相符。”木匠说:“我善于使用木料,能把弯曲的与曲尺相合,笔直的与墨绳相应。”粘土与木料的本性一定要与规矩钩绳这些外在标准相合吗?然而,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在称道伯乐善于管理马,陶匠、木匠善于运用粘土和木料。这也是治理天下的人所犯的过失。马有马的天性,粘土有粘土的天性,木头有木头的天性。自从有了伯乐,伯乐以他的作为来改变马的天性,越是优秀的马越难以驯服,越难以驯服,就会受到越大的打击和摧残,于是有的马死了,即便有的活下来,马的天性也死了,最终得以驯服,成为伯乐的工具。马不再能享受到马自然的生命状态,马有了好马和孬马之分,听话的、忘了自己本性的才能世世代代繁衍,做不到整齐划一、保留马的本性的,反而摧残致死。这就是人为的压迫后,马的生命状态。自从有了陶匠,就是那些粘土,也得听从陶匠的摆布,要么弄成圆形,要么捏成方形,不仅如此,人们还要做出规这种工具和标准,必须让捏在一起的粘土合乎这些人为制定的标准,合乎规矩就是正品,不合乎的就是次品。自从有了木匠,就有了判定木材的标准,弯曲的要达到曲尺的标准,笔直的要合乎绳墨的标准。木匠决定和裁判着木头的命运,木匠就是树木的法律和准则。树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本性。要么弯到木匠取弯的程度,要么直到木匠取直的标准。只有这样,才算成材,所以树木的终极是成材,成为合乎木匠的钩和绳来判定下的样子。庄子写完了马、粘土和木材的命运,笔锋一转,最后说你看这也是治理天下的人所犯下的过失。从《骈拇》中人如何认识自己、判定自己的天性,到顺应自己的天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再到这篇《马蹄》,人在这样类似于马、粘土、木材这样的处境中,人的本性还能保持吗?那些治理天下的人真的有能力、有可能让每个不同个性的个体顺应自己的本性来过完自己的一生吗?下次继续学习。

谢谢小伙伴们的陪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34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