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余开亮庄子的心物一体美学与技艺实践
作者
余开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原文刊于《艺术学研究》年第5期
摘要
庄子在解构日常世俗“态度式”心物关系过程中,建构了一种新型的心物直观关系。庄子主张以境界之心会通外物之性,成就了身心、主客一体共存的生命美学境界。这种生命之境并不局限于静观的精神体验,还以心-手(身)-物自由流转的技艺方式转化为一种人生实践。在艺道两进的视野中,传统技艺也不再是一种人为的技术或巧能,而成为人生之道的操守与修行。
“心物关系”是庄子哲学反思人与世界外物应如何关联时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思想内涵不仅体现了庄子对自然、人生、社会、政治等领域的诸多看法,而且蕴含了庄子对审美与艺术层面的深思。在批判世俗经验性的心物关系过程中,庄子提出的心物一体观念,以灵觉的自由境界之心去与物性相遇,打开了人与世界外物一体共存的整全之境。这种具有存在论美学色彩的心物观,经由庄子在有关技艺的寓言中证明与阐发,遂成为中国古典士人所向往的精神理想与实践追求。一、庄子新型心物关系的提出在一般的思想内涵上,心物关系聚焦的是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世界外物并形成相应的判断。面对同样的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