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从道家思想的演变,来看一些中国人的职场观
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中,虽有百家争鸣,但道家,儒家一直是主流。
上一次整理了儒家思想演变来看职场观,这篇文章来看道家思想演变,来看一些中国人的职场观。
如果你所在的职场,有一些人是儒家思想的主流,而一些人是道家思想的主流,你觉得他们会如何相处呢?
可以看完文章后,来回答。
先看看道家这个名称的来源:
司马谈把道家称之为道德家,刘歆对道家的来源有了更为详细的说明,他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以其所长也”。
而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在此基础上做了补充,“这是一些很有学问和天才的人群,深受当时政治动乱之苦,选择退出人类社会,躲进自然天地,被称为隐者。”
公元三四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想是“新道家“,史称玄学。
先秦道家:
一: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道家不是普通的隐者,他们为自己的退隐提出了一个思想体系,从而赋予他们行为以意义。而这些隐者之中,最早的著名代表就是杨朱。
1,为我和轻物重生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淮南子》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所立也。”
以上这些思想,在《老子》中有同样思想:“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在为人处世中,贵重自己身体超过贵重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给予他;爱他自己超过爱天下的人,可以将天下委托于他。又如:“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都表现出轻物重生的思想。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余生避害,杨朱的方法是“避“。先秦道家认为,这是保身全生免受人世伤害的最好方法。
职场观:夹缝中求生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