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清明过后我们谈谈死亡话题
导读:
1、儒家的生死观
2、现代人的态度
3、正确面对,向死而生
01
儒家的生死观
清明是缅怀先人的日子,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想到先人,就会想到死亡,就不可避免地面对死亡这个事情。
人类从生下来,就要面对死亡。据考古学家发现,人类是很脆弱的,在丛林法则主导的原始社会,人类平均年龄不过15岁。到公元元年人类平均寿命仅20岁,直到20世纪初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不过40岁,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其实是害怕死亡的。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多年,根深蒂固,也大都避谈生死。
作为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对待生死的态度是“未知生,焉知死”。这是孔子学生季=子路问他关于如何事鬼神,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再问道:“敢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时孔子的态度是不悦,他说生前的事还没弄明白,就不要讨论死后的事了。在论语里还有“敬鬼神而远之”,“敬神如神在”的描述,孔子那个年代是相信鬼神的,君王在生前就考虑死后的荣华富贵了,就为自己修建陵墓,死后还要陪葬很多生前用品,甚至还要人殉葬。那时候人对待死亡就是去另外一个世界,我要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过去。
关于避谈生死,现在很多农村地方老人对年龄问题一直有避讳说法,比如“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就是在人到了73岁或84岁,不能说这两个数,要说小一岁或大一岁。有的老人快岁了,就一直说自己99岁,也不让说岁,怕“百年之后”的说法。
儒家虽说避谈生死,但是在面对死亡时,并不只是害怕,他们有自己的仁义观,孔子曰仁,孟子曰义,多少仁人志士因为"成仁"和"取义"而慷慨激昂,视死如归,如犯颜直谏的很多儒生,他们宁可被杀头,为了他们的心中的仁与义,可以置生死于度外,有抬棺直柬的海瑞,有“灭十族”而不改历史的“方孝孺”,还有抬棺出征的左宗棠等等,有多少好汉为了“义”抛家舍业,“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义字当头,梁山好汉的将也是靠“义气”聚在一起,他们为了义可以为朋友而死,在儒家眼里,仁义大于生死。
儒家不追求来世、永生,他们追求不朽。所以,儒家更看重今生。如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们追求的不是永生,而是活着的意义。
古代的道家则追求长生不老,是想通过修道,实现长生不老,或通过吃药丸实现长生不老。庄子的“鼓盆而歌”也代表了道家对待死的态度。老子的无为思想则代表着生的看法。
02
现代人的态度
受儒家思想影响,我们大部分人避谈生死,也就没有立遗嘱的习惯。容易导致老人老了以后,孩子之间为了家产闹矛盾。不像西方社会,在生前都立好遗嘱,交给律师保管,在自己死后,由律师协助处理死后的事情。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死亡的原因和过程,死亡不再可怕,也更容易面对死亡这件事。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就立有遗嘱,甚至还没结婚就有遗嘱,这是这一代人与以前人最大的区别。现在网络上流传的“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人与事”,很多人说再见的同时可能再也不见。所以现代人提倡要活好当下,少留遗憾。
现代人逐渐接受了死亡的不可避免,也开始提前安排身后事,现在有很多人也开始公证遗嘱,以免后续给孩子带来麻烦,这是非常理性的做法。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步提高,我国年的平均寿命是77岁,女性高些,男性低点。虽然有些人已经接受了死亡的不可避免,但是受以前孝文化影响,人在最后生命阶段,容易导致过度治疗。很多家人在老人身体已经很弱的情况下,甚至无知觉的条件下,还让医生用呼吸机、血液透析等各种方式延长老人的寿命,这时病人身上插满管子,活着已经不是享福,而是受罪了,但是儿女们为了自己的“孝”的名声,让医生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治疗,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治疗,这其实已经存在过度治疗了。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那一呼一吸的那口气,而是生命的意义。
现在也有人呼吁正确对待老人或病人的过度医疗,让人体面地接受死亡。另外一个变化就是遗体整容师的出现,遗体整容师职责主要包括遗体的修复、整形和美容,是殡仪服务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工种,他们让逝者体面地接受别人的道别。还有将死者骨灰通过加工制作成饰品或纪念品。总之现代人对待死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害怕,已经能平静接受一个人的正常死亡,以及死亡有的遗体处理。
03
勇敢面对,向死而生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了,只是像其他生物一样,经过成长、壮大、衰弱、死亡,这是万事万物的规律,谁也绕不开。很多人是参加过亲或朋友的葬礼后才对死亡有所了解的,有人是通过空难等大的死亡事件才逐渐认识死亡这个事情的。
死亡可怕吗,肯定可怕,要不很多要枪决的犯人会尿裤子。死亡的可怕在于其不确定性,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知道怎么死法。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如果我知道我死于何处,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焦虑和压力。
据统计“死亡往往比我们预想来得要早”,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死亡是最好的老师,在它的面前,你会看得很开,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有个人去世了,他看见上帝手拎一个箱子向他走来。
上帝说:“好了,我们走吧。”
男子说:“这么快?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
上帝说:“很抱歉,但你的时间到了。”
男人问上帝:“你的这箱子里是什么?”
上帝说:“是你的遗物。”
男人疑惑地说:“我的遗物?是我的衣服和钱吗?”
上帝说:“那些东西从来就不是你的,它们属于地球。”
男人又问:“是我的记忆吗?”
上帝说:“不是,它们属于时间。”
男人猜测:“是我的天赋?”
上帝回答:“不是,它们属于时代。”
男人问:“难道是我的朋友和家人?”
上帝说:“不,孩子,他们属于你走过的旅途。”
男人追问:“是我的妻子和孩子们?”
上帝说:“不,他们属于你的心。”
男人说:“那么一定是我的躯体。”
上帝:“不,你的躯体属于尘埃。”
最后,男人肯定地说:“那一定是我的灵魂!”
上帝一笑而过:“孩子你完全错了,你的灵魂属于天堂。”
男人眼含泪水,从上帝手中接过并打开了箱子——里面空空如也!
他泪流满面,心碎地问上帝:“难道我从来没拥有过任何东西吗?”
上帝:“是的,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属于你。”
他问:“那么,什么是我的呢?”
上帝:“你活着时候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你的。”
什么东西有价,什么东西无价,死亡面前看得清清楚楚。
每个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但是生命长短是不等的。对于永恒的时间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仅仅只是一瞬间。但也正因为生命的短暂,因为我们带不走任何曾经拥有的东西,我们活着时的每一分钟才成为我们生命的意义。
生前大部分人追求高官厚禄,追求名垂青史,生活在别人的追捧里,唯有没有为自己活,到头来都是黄土一抔。
如何让我们不白活一场,不在人世间白走一遭,就应该活出自我,活出个性,让世间知道有你的存在。往大里说,你给世界带来什么?往小里说,你给家庭带来什么?你存在的价值就是你人生的意义,你的独特性才能证明你存在过。
死亡就好像朝阳一样,无论你做什么,他都存在。如果你背过去不看他,你依然能看到他的影子,而最好的方式是转过身,直面骄阳。生死这一课是迟早要面对的,与其逃避,不如直面骄阳,放下焦虑,向死而生,活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管理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