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他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情怀感染着我,他通过一个个想法奇特,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使我们能近距离地接近他,感受他的境界,领悟他的睿智。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墨守成规往往看不到事物的真正价值。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
《庄子》:齐物逍遥年4月21日(周五)下午14:30-17:00南图学术报告厅(凭票入场)主讲人:詹福瑞、董平、颜世安、徐小跃领票时间:4月17日始,发完为止;领票地点: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8楼、室)联系-、(详见“阅读原文”)欢迎继续鐧界櫆椋庝粈涔堝師鍥犲
太子的老师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卫灵公的太子叫蒯聩,在历史上是一位并不高明的人物,也是很暴虐的人。现在颜阖这个人奉到一个命
点击上方蓝色字“梦衍室”,订阅我们,每晚七点推文本书是关于庄子生平的故事传记,再现了庄子从就学、游学、婚姻、交友到不知所踪的一生,完整地体现了《庄子》一书的哲学韵味。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哲思表达深入浅出,集学术、文学于一身。时至今日,本书已成为一本时间证明了的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压力太大,日子太枯燥无聊?多听一听我们的节目!!!带你笑!!!带你体验不同的人生!!!Respect、PeaceLove各位庄儿粉大家好:今天是我们第二期的节目更新,也是我们正式邀请嘉宾的 期! 期“重量级”嘉宾小伟。说到旅行大家通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今晚12点整就是中元节(鬼节9.5)了!!!晚上不要自己一个人太晚回家!如果不转发我们的节目,今晚就会去找你!这期我们来聊聊我们不说网上那种传言鬼故事有的没的就说亲身经历的灵异事件!!!你敢听吗?!网易云音乐,荔枝FM,喜马拉雅FM三款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大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会失败。点评:求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 不是人生的全部。人只能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性地去掌握一些知识。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引言中国佛教史上有一部经典,它非佛所说,却被冠以“经”之圣名;它不仅开创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禅宗的新格局,而且为中国文化缔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禅的精神。从此,儒家“止于至善”、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与人生责任感,道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1]
自古谈庄子,多谈他的哲学和文学,很少谈到他这个人。中国历史上的大文人,喜欢庄子的极多,比如竹林七贤、陶渊明、李白、苏轼等等。但直接说庄子这个人的却很少,但总算有那么几个。清代学者胡文英是一个,他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
有道者如何生活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这更进一步了,前面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已经了不起了,那是要有定力才行,在千军万马中,无所顾忌。凡是想成功的人,都要有这个决心,也要有这个定力。但是比人世间成功的人更伟大的,就是修道的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庄子》故事之柳生左肘(外篇三十八)原文: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子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庄子》故事之庄子鼓盆(外篇三十七)原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
第四章·离生人之累,享死者之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1],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
我们学习了太多如何与人相处的教条,却忘记了最为根本的一点,即如何与自己相处。一个不会与自己相处的人,也一定不会与他人相处。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能够和自己相处,独处的人是为有最为尊贵的气质。这里的“独有”指的是独立自在,自我和谐,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
在先秦,我认为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杨朱的贵我人格, 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锋芒毕露,正义在胸;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平和公正,循规蹈矩;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译文:至人的用心如同镜子一般,对物的来去不迎不送,客观地反应而不加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 。编读:庄子经常强调顺应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此篇提到混沌的故事: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
圣人看生死问题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孔子说,唉!我刚才忘记了,只听到朋友死了而关心。实际上,方之内与方之外不同,出家人跟在家人“外内不相及”,他们已经得道了,结果我刚才忘记了,还以世俗的观念,叫你跑去给他办丧事吊丧,真丢人!惭愧惭愧!彼方且与造
原文??且夫待鉤繩規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纆索膠漆而固者①,是侵其德者也;屈折②禮樂,呴俞③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④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纆⑤索。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
道家典籍中,最早用“化”一词的是《老子》一书。《老子》中,“化”字共出现三次。第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另外一次是在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
古典书院《庄子》课信息(教师、文本、作业、时间地点等)《庄子》是同济复兴古典书院的常设课程,每学期都会讲,但每次讲授的篇目和主题会有不同。本次《庄子》课讲授篇目:《庚桑楚》。主讲老师:张文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古典书院教师)。阅读参考:古人《庄子.集释》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