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5/23 9:26:19 点击数: 次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道家思想贯穿始终,如果说谁是中国最早的道家思想抱有者,那一定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了,要不然后来的道家思想也不会被称为黄老之学,而后来道家的创立者只是在图书馆中把道家思想整合了一下,创立了中国思想流派中最为玄妙的道家。道家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范畴,今天仅以有用和无用这两个概念来看一下。在道德经第十一章有过这样一段含义的描述。车子之所以能运转,在于实心的轴中间是空的,所以它灵活。盛东西的器物之所以能装东西,在于实心的物质材料里面腾出了空间,所以它空盈。而窗户之所以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于其在整个实心的墙壁中镶嵌,因此才有了用处。关于上面三个比喻,老子想表达有和无,也就是实和空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而正是这种相互成就的组合使得一些物件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推而广之,得到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由于老子写文章都比较言简意赅,关于上面三个有用,无用的例子还不足以很好的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拿天气来做例子,天空无用时即万里无云,这种无用会带来晴朗的天气,然而一直如此无用也会出问题,干旱会到来,于是天空有了有用,即下雨,不仅仅生活中所见到的事物,大自然更是有用和无用的结合。说到了上面其实有人会疑惑了,有用,无用的标准在哪里,物质层面空和实容易区分,而推广到更广阔的的领域,那有用和无用的界限岂不是很模糊了,同一件事所认为的有用和无用是否因人而异呢?这里就要引出来道家思想另一位哲人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引申了,庄子外篇的第十三篇山木一开头就直接引向了这个话题。庄子带着学生到山上看到人们伐树,那些有价值的树被人伐了去,而那些说弯不弯,说直不直的树,伐木的人懒得看一眼。等到了山下庄子和他的弟子们在友人家中寄宿正在纠结这个问题时,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主人把不叫的鹅杀了炖鹅肉喝鹅汤,美其名曰会叫的鹅还有用留着看门。此时庄子的弟子们就很郁闷问庄子,我们道家思想向来寻求规律,而没用的树被保留能安享天年,但无用的鹅却死于刀下上了我们的餐桌,这不科学呀,然后庄子一本正经的回答有了关于有用无用的另一个解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jj/267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