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人生困惑问先贤

发布时间:2021/6/7 14:36:23   点击数:

???人生在世,孰能无惑?

???现在流行一种观点:“就人生世俗的成功而言,选择的结果大于努力的结果”。所谓选择,也就是抉择,也就是在人生困惑的十字路口,如何选准方向的问题。因此,人生如果有一个良师益友、一个高瞻远瞩的导师,真是太幸福了。那么,生活中没有机会遇见良师益友,那遇见困惑迷茫该怎么办呢?

???我们看看古代先贤是怎么办的吧。

孔子画像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大概意思是说,“天生就懂得道理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愿意去学习,就只能是下等社会底层的人了。”

???这也就是说,作为人来讲,有五种不可饶恕的原罪:一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脑满肠肥,鼓腹而游,不学无术,没有灵魂,无异于禽兽;二是暴虎冯河,不知敬畏,不尊先贤,不孝双亲,不如于禽兽;三是待人不真诚,做事不仁义,为人所不齿;四是虚荣狂妄,奢侈浮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为人所鄙视;五是不听忠告,自暴自弃,自甘下流,有意识地拒绝正确的东西,最终颠沛流离、灾祸不断,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据《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想聘用孔子,孔子前去拜访,路过陈国、蔡国边境。陈国、蔡国的大夫们一起商量说:“孔子是圣贤,他所讽刺的都能击中诸侯的病根,如果被楚国任用,楚国强大起来,那么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士兵阻拦孔子。

《孔子圣迹图》之《在陈绝粮》

????孔子无法通过,断粮七天,与外界无法交往,粗菜淡饭都吃不上,跟着的学生都饿病了。但是孔子更加意志坚定,讲学奏乐唱歌不停,就叫来子路问道:“诗上说:‘既非野牛又非猛虎,穿行旷野不停步。’我所行之道,所为之事,难道是不对的吗?若是对的,怎么会到这地步呢?”

????子路听了很不高兴,生气地说:“有道的君子是不会被困顿的,今天这样子,或许是您还未达到仁的境界吧?所以别人才不信任我们啊;或者,是您还未达到智慧的境界吧?所以别人才不让我们通过。我以前听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您积善行德、推行仁义已经很长时间了,怎么处境还如此困顿呢?”

????孔子说:“你这小子,还不明白道理。我告诉你,你以为仁者做的一定会被别人信服吗?如果那样的话,伯夷、叔齐就不会饿死在首阳山了;你以为智者一定会被人任用吗?如果那样的话,王子比干就不会被开膛剖心了;你以为忠诚者一定会得到好报吗?如果那样的话,关龙逢就不会受刑了;你以为劝谏者一定会被权贵采用吗?如果那样的话,伍子胥就不会被杀了。关于能不能得到重用,这是时运的问题;贤能还是不肖,这是才能的问题。君子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而不被重用的人太多了,哪里只有我一个啊?你看,灵芝草和兰花生在深山茂林之中,不因为无人欣赏就不开花、不芳香;君子修道立德,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改变操守。君子修身行道是尽人事,至于生死,那是天命。所以晋国重耳有霸心,却困于曹卫;越王勾践有霸心,却困于会稽。所以位居社会底层而没有理想的,那么思虑不会深远;处身低位而经常安逸的,那么志向不会远大,普通人怎么知道他们(重耳、勾践)后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呢?”

???子路刚出去,子贡进来了。孔子把问子路的话又问了子贡一遍。子贡回答说:“先生的道太伟大了,所以天下没有能够容得下先生的,先生为何不把自己的标准降低一些以适应社会环境呢?”孔子说:“子贡啊,好的农民能够认真按照农时种庄稼,但不一定能确保丰收;君子能够推行大道、推行仁义,却不一定能被国君接受。如今不想着修习仁义大道,却降格以求,祈求能够被接受,怎么可能呢?子贡啊,你的志向不够远大,思想不够宽广啊。”

????子贡走后,颜回来了,孔子问了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大道很深刻,大家未必能理解。即使是这样,您身体力行,推行仁义大道,世上却没有人能重用先生,那是统治者的愚蠢卑陋,您有什么过失呢?不被接受却很坦然,这样才显出您是君子啊。”孔子欣慰地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啊!要是你有财产,我就当你的家臣吧。”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提出了一个人人都有可能碰到的困惑:怀才不遇怎么办?是颓废厌世、看破红尘?是自暴自弃、自甘下流?还是斗志昂扬、奋发有为?还是像屈原那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世界上的许多伟人,因为高瞻远瞩、目光如炬,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大众的理解范畴,他们生前的主张、著作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思想犹如金子和宝石,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芒。

???在这段对话中,作者还提及了一个人生命题:按道理说,应该是“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好人不长命,恶人享福寿”。一些人忧国忧民、遵规守纪、推行仁义却穷困潦倒;一些人作恶多端、胡作非为、大逆不道却享尽了荣华富贵。普通人如果碰壁几次之后,恐怕就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先贤们认为:“遇不遇者,时也”。至此,作者提出善恶报应还有“时机”的问题存在。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更进一步说,就是有些福祸并不是“现世报”,而有可能是“来世报”。也就是说,祸福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降临。在这个“时辰”未到之前,“君子居易以俟命”,耐心坚守,等待命运的眷顾和召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可以套用为“种祸得祸、种福得福”,只不过没有立即兑现罢了。关于这一点,历史上的故事太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心去看看吧。

???关于人生困惑、怀才不遇等问题,先贤荀子在《荀子·宥坐篇》中说得更为精炼:“君子追求学问,并不是为了飞黄腾达。因为有学问,你就会虽然贫穷而不困惑,虽然忧愁而仍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你就会明白祸福转换的道理而不迷茫。聪明或者愚鲁,是先天生成的,自己不能把握;但学习是否坚持努力,是自己能把握的;能否得到幸运之神的召唤,那是时机的问题;生死和富贵等等,那是天命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很有学问,却没有好的时机,他怎么能施展抱负呢?但一旦机会来临,他实现抱负和理想还会有什么困难呢?所以,君子要刻苦学习,修身敦行,耐心等待天时和机会就可以了。”

山西省安泽县荀子文化园

荀子塑像

???每当我在艰难困苦之际,在孤苦无助之际,往往会想起《孔子家语·在厄》和《荀子·宥坐篇》,想起“尽人事以应天命”,孔子、荀子的教诲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给了我砥砺前行的力量。

??我想,一个人追求理想、诚信做人、施行仁义、遵规守纪、秉公执法,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底线要求。这样做,固然不一定能有世俗意义上成功,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一定能远离灾祸,平安快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引注说明:文章个别参考资料源自百度网络以及景区、景点的文字、图片介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一并致谢。

?

??附录:

??1、《孔子家语·在厄》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2、《荀子·宥坐篇》:“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111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