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雒诵堂戊戌秋学期第五次课教学记录丨蒙班
蒙荒班
(年10月27日星期六8:50-10:20)
第一节《声律启蒙》课,诸生先抽签过堂。接下来继续学习十二侵第三段和十三覃第一段。李老师先正音,接着诸生抽签领诵,最后李老师讲解重点词句。
丝对竹,剑对琴。素志对丹心。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对来今。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素志”,平素的志愿。“丹心”,赤诚的心。素志对丹心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手法——借对。“千愁”,许许多多的忧愁。一醉解千愁,是俗语。
“子罕玉”,也是讲一个清廉的故事。“不疑金”,典出《汉书》,讲直不疑的故事。“天寒邹吹律”,邹:指邹衍,传说燕国有寒谷,天气十分寒冷,庄稼不生,邹衍于是吹动律管,天气转暖,万物都开始生长。“岁旱傅为霖”,傅说的故事,前面讲过。商王武丁以傅说为相,对他说,天若大旱,就以你为甘雨。意思是让他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渠是第三人称“他”,侬是第一人称“我”。子规,杜鹃鸟,传说杜鹃是蜀王杜宇死后所化。“侬知孔雀是家禽”,孔姓客人到杨家做客,桌上摆的水果中有杨梅。孔姓客人指着杨梅说:“这真是你家的果子啊”,杨家小朋友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里养的鸟啊。”
“屈子”,指屈原。屈原投江自杀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时,划龙舟竞赛,并做粽子扔到江里(后来往江里投粽子演变为吃粽子)。“牛郎渡渚”,相传农历的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同时这一天也是民间的乞巧节,家家都会设高台准备水果,年轻女子在暗处竞赛穿针,以祈求自己能变得心灵手巧。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佛堂”,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仙洞”,仙人的洞府。“泼黛”,形容山色如一片墨绿。黛,古代的女子用来画眉青黑色的颜料。“翙(huì)翙”,鸟飞动时发出的声音。“眈眈”,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耽酣”,沉溺于喝酒中。薪然说就像李白一样。“白草”,牧草秋冬干了,有点发白的样子。
第二节《千家诗》课,先抽签过堂上节课学过的诗。接下来学习钱珝的《江行无题》、刘禹锡的《秋风引》、耿湋的《秋日》三首。李老师先正音,然后诸生讲平仄、入声字和韵部,最后李老师讲诗。
蒙荒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下平十二侵第三段和十三覃第一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江行无题》《秋风引》《秋日》。(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对子:千愁、竞穿针。(要求标平仄)
请假:浩然迟到:若涵
蒙仄班
(年10月27日星期六13:50-15:20)
老规矩先过堂,首座熙元带领同学们复习。其后,飞花令依次抽中南溪、思齐。接下来抽签回讲,思齐抽中一支自杀签,讲“育”,条理清楚。艾迪第二个中签,讲“问”。艾迪肯定经常上台演讲,讲字时声情并茂。第三支签抽中承彧,讲“国”;第四支签抽中佳阳,讲“章;第五支签抽中浩然,讲“首”。
今次课新学十四句《千字文》: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今天学的较多,因为到这里正好一章,下面要开始换韵了。“得能莫忘”的“忘”读阳平,是古今异读字。“女慕贞洁”的“洁”,有版本是“烈”。后面还有“纨扇圆洁”,所以“洁”重字,这涉及到避讳。万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千字文》由来,周兴嗣为此一夜白头。最初的《千字文》是没有重字的。
第二节课说文解字,今天所学的字有:
1、“臣”,象形字,象俯首称臣时的眼睛。臣服的时候腰是弯着,头是低着的,眼睛竖着。
2、“壹”,与道家有关的后起字,葫芦里面一个吉。
3、“遐”,辶,说文部首,读chuò,表示行走。叚,表示想象,所以遐表示距离远。
4、“迩”,尔,是一种排弩,威力强大但射程近。所以迩表示近。
5、“体(體)”,从骨从豊。豆是一种礼器。豊字表示把两串玉放在豆里用来祭祀。内脏被骨头和肉包裹起来,就像玉被豆很好的保护起来。
6、“王”,象斧钺之形。这斧钺不是实用的,而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7、“竹”,“艸(草)”,两个字方向相反,草向上长,竹叶下垂。一半“竹”是“个”,一半“草”是“屮”。
8、“木”,象形字,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
9、“鸣”,从口从鸟,鸟叫。
10、“凤(鳳)”,从鸟凡声。
11、“被”,盖着动物的皮毛取暖。
12、“万(萬)”,象形字,像蝎子之形。
13、“及”,表示用手抓人。
14、“身”,象有孕之身。
15、“大”,像大人之形。
16、“罪”,从网从非,上面网表示抓捕,下面非表示做错了事。
蒙仄班作业:
1、背诵新学千字文2、复习并抄写所讲篆字,不限遍数,写会为止。本学期期末要默写篆字。
3、把所学的字讲给家人听。
请假:陈湛。迟到:李珂
宇宙班
(年10月28日星期日9:00-12:00)
第一节《论语》课,先是天耕同学通篇过堂宪问第十四,背得非常流畅,声音洪亮。
接下来,诵读部分,新学“子曰知及之”章至“师冕见”章。
然后讲读《乡党》“色斯举矣”章至《先进》“季路问事鬼神”章。每章都由同学们先试译,然后田老师再讲解。今天天耕同学承包了大部分的翻译,而且翻译得非常准确。希言、紫菡,也积极参与,同样翻译得很好。11.1《先进》篇多评弟子贤否。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惟具体所指为何,则注家颇有分歧,钱先生以为皆指孔门弟子而言。11.2此章,孔子回忆相从于陈蔡者,而弟子附记四门十哲。11.3此章主要评价颜回。11.4此章评价闵子骞。梓菡给同学们讲了“鞭打芦花”的故事。11.5此章评价南容。11.6此章主要讲颜回为孔门弟子最好学的一位。田老师说,鲁哀公也问过这个问题,孔子答得比较细致。同学们马上记起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不迁怒,不贰过。”11.7颜渊之死,为孔门大事,本篇连续四章及之。加对季康子问一章,则为五章。第二节《声律启蒙》,先抽签过堂上节课学习的十一尤第一段、第二段。然后学习下平十一尤第三、十二侵第一段,田老师先正音,接下来诸生抽签吟诵,最后田老师讲解重点词句。
庵对寺,殿对楼。酒艇对渔舟。金龙对彩凤,豮豕对童牛。王郎帽,苏子裘。四季对三秋。峰峦扶地秀,江汉接天流。一湾绿水渔村小,万里青山佛寺幽。龙马呈河,羲皇阐微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陈畴。
“豮豕”,阉割过的猪。“童牛”,无角之牛,小牛。“王郎貌”,讲王濛买帽子的故事,因为他太帅了,卖帽子的老奶奶就送了他一顶帽子。“苏子裘”,即苏秦裘敝之典。天耕给大家分享了这个故事。“龙马呈河”,相传龙马自河中负图而出,伏羲氏以之画八卦。学到这里,诸生想起了孔子的话:“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春阴。
“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闵损、曾参”,都是《论语》里大家熟知的孔门弟子,闵损就是今天《论语》课说到的闵子骞。“秦王亲击缶”,希言、天耕对渑池之会的情节颇为熟悉,给大家讲了一遍。“虞帝自挥琴”,即《孔子家语》所载舜援五弦琴而歌《南风》之事。“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这两个典故,由天耕给大家分享。田老师鼓励诸生课后多读书,上课的时候也要大胆发言,把自己懂的故事给同学们分享。
第三节《千家诗》课,先抽签过堂上节课学习过的诗。抽到普元,普元流利地背了出来。梓菡同学没被抽到,主动要求过堂,也背得非常好。接下来田老师简单地讲解近体诗的对仗。至此,我们已经全部讲完近体诗的格律了。
最后,学习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三首诗。田老师先正音,接着诸生标平仄,找出韵字、韵部及入声字,并核对每首诗的平仄安排是否符合近体诗的要求。最后诸生抽签吟诵。
宇宙班作业:
1、诵读新学论语和声律启蒙至少30遍,并画正字。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词汇,摘写入声字、韵字,并查找韵字是否在《诗韵举要》中。
3、准备宪问第十四过堂。
4、抄写并背诵新学千家诗(要求标平仄、入声字、韵部)。
5、对子作业:接天流、挥琴。要求标平仄,建议多对几个。
迟到:普元
蒙月班
(年10月28日星期日10:40-12:10)
上次课的对子作业是梅似雪,同学们对了星如沙、柳如烟、月如钩、雨如珠等,非常好,尤其是溪悦、士荀和一然,对的特别好,很用心。《声律启蒙》过堂,士荀连中两签,背诵两段,又抽中子煊,背诵上平十二文第二段,全部顺利通过。回讲抽中子聿,回答了五经的概念,鸣谦补充了四书的概念。又问大家十三经包括哪些,都能回答上来,非常棒。
接下来新学上平十二文第三段和上平十三元第一段:
尧对舜,夏对殷。蔡惠对刘蕡。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唐李杜,晋机云。事父对忠君。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禽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君。
“蔡惠对刘蕡”,“蔡惠”,据《后汉书》,当作蔡茂。蔡茂任广汉太守时,曾梦见禾穗而又失去,郭贺给他圆梦,说得“禾”复“失”,是为“秩”,乃升官之兆。没过多久,蔡茂果然升官。“刘蕡”,唐代中期人,科举考试时极言宦官专横之祸,考官叹服,而不敢取。同场登科者为之叫屈,云“刘蕡下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请让功名。后终因宦官诬害,客死异乡。两《唐书》有传。李商隐有《哭刘蕡》诗。
“五典对三坟”,传说中的上古书名,据说是三皇五帝之书。具体指哪几本书有不同说法,大家对于这个名词有个印象即可。
“唐李杜,晋机云”,唐代有李白和杜甫,晋朝有陆机和陆云。上平六鱼有“黄耳解传书”,我们讲了陆机有条狗叫黄耳。这次课,刘老师讲了陆云和荀隐的对联“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有说这是最早的对联。这个典故出自《晋书》,《世说新语》中也有。
“雨晴鸠唤妇”,据说鸠爸爸在下雨天把鸠妈妈赶出去,自己在屋子里避雨,天晴的时候大声叫鸠妈妈回来照顾孩子,所以如果听到鸠爸爸叫就知道要天晴了。
“酒量洪深周仆射”,“仆射”,官名。周仆射指东晋左仆射周顗(yǐ),他好酒成性,每天上班的时候都醉醺醺的。因饮酒无度,往往一醉三日才醒,人称“三日仆射”。刘老师讲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典故,周顗于王导有恩,王导未能劝阻王敦杀周顗,故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详见《晋书·列传三十九》。
“诗才俊逸鲍参军”,“鲍参军”,即南朝宋代诗人鲍照。鲍照有多有名呢?后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是他的粉丝。鲍照写有《拟行路难》,李白也写了一首《行路难》,不过李白的那首更有名。杜甫的偶像是李白,而李白的偶像是鲍照。杜甫的《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本文此句就来源于此。
“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禽长”,“洵”,确实。“长”,即首。“众禽长”,即众禽里的首领。传说凤凰为飞鸟之长,凤凰飞的时候所有的鸟都在后面跟随。“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君”,狐假虎威的故事,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孩子们都很熟了。舒涵特别喜欢历史,她给大家讲了狐假虎威的故事背景。坊本此句作“百兽尊”,但“尊”字属十三元,改“尊”为“君”,以合韵部,且与《说文解字》相合。《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十三元有一个外号,叫“该死十三元”。原来,古代科举考试要作诗,有一个人两次考试时都抽到了“十三元”这个韵部,结果因押韵错误落榜了。于是他的同学幸灾乐祸,写了一联对子:“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古人写诗也是要记韵部的,十三元这个韵部不仅字少,且易与其他韵部混淆。
“鱼跃沼”,出自《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鹤乘轩”,鹤乘坐在轩车上。“轩”,指装饰很华丽的一种车子,只有卿大夫或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乘坐。这是卫懿公好鹤亡国的典故,出自《左传·闵公二年》。卫国战后仅剩了几百人,连国君都死了,而卫国的复国多亏了公主。这位公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她写了一首《载驰》,这首诗在国际社会广为流传。后来,齐桓公管仲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帮助卫国复国。齐桓公的伟大,在于把中原部落都团结起来,打败了野蛮的民族。残存的狄建立了中山国,这个国家直到战国才灭亡。
“轻尘生范甑”,“甑”指蒸饭用的锅,锅上蒙了一层尘土,说明很久没开锅了。《后汉书·独行传》说东汉范冉(有的写范丹)品格非常好,不愿意和坏人合作,家里很贫寒,穷到揭不开锅。所以家里锅长期闲置,就有了尘土。后人常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
“积雪拥袁门”,袁指东汉名臣袁安。相传袁安未出仕之前,有一次洛阳下大雪,县令巡视灾情,看见每家门口都有出门求食的脚印,只有袁安家没有。县令以为袁安冻死了,推开门一看,见他冻得僵直地躺在床上,问他为何不出门求食,袁安答道:“大雪天,别人都粮食困难,不应当再出去麻烦人家。”洛阳令觉得他很难得,就推举他为孝廉。袁安后来位至三公。典出《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
“丝丝微雨杏花村”,“杏花村”古村落名,在安徽池州城西郊,其地古产名酒。唐·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后杏花村乃有盛名。
“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诣阙”,指到京都,上朝堂。王通,著名儒家学者,门人私谥“文中子”。王通曾谒见隋文帝,进献治国策略《太平策》十二策,未被采纳。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他的学问观点被称为河汾之学。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三字经》有“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文中子就是王通。
“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关”,特指函谷关。《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传说老子四处云游,准备出函谷关。守关人尹喜看到东方有一团紫气,然后看见一个骑着青牛的老头来了,便拦住他说:“你想出关可以,但是必须要留下点东西。”老子留了几天,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就出关了。“道德五千言”指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全篇共约五千字。
《千家诗》过堂,抽中子煊、璟然、子聿,全部顺利通过。璟然上次课请假,而且连中两签,背了两首诗。虽然请假,但却补上了缺课的内容,非常棒。
我们今次课新学苏轼的《海棠》,杜牧的《清明》,王禹偁的《清明》,王驾的《社日》。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同学们发现第三句“新”的平仄有问题。借这首诗,教给大家近体诗格律的又一条原则——特殊句式。五言诗、或七言诗后五个字的平仄为“平平仄平仄”虽然不符合相间原则,但却是允许的,这叫做特殊句式。“邻家乞新火”的平仄即为“平平仄平仄”,特殊句式。
蒙月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新学的两段声律启蒙(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子作业:霜冷、芳草渡。要求标平仄。
迟到:舒涵。请假:妙儿、雨轩。
蒙日班(年10月28日星期日13:50-15:20)
《声律启蒙》抽签过堂,依次抽中润蕾、绎蘅、张祺、国良、承翰、知墨,其中润蕾、国良、知墨各中两支签,背诵两段。所有过堂同学全部顺利通过。其后,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下平二萧第三段和下平三肴第一段: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露桃匀嫩脸,风柳舞纤腰。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就托鸱鸮。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班、马、董、晁”,四个人名。班是东汉史学家班固,著《汉书》。马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这两部书为二十四史的前两部。董是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家。万老师讲了汉武帝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晁是晁错。万老师讲了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晁错被斩的历史。
“贾谊赋成伤鵩鸟”,贾谊是汉文帝时人,非常有才华,三十出头,位至三公。后来受到排挤,被流放到湖南长沙。贾谊很多愁善感,有一天看到一只鵩鸟,即猫头鹰,飞到他的屋顶上,贾谊就跟鵩鸟对话,然后假托鵩鸟之言写了一篇赋。“伤鵩鸟”,因为当时有一个说法,猫头鹰飞到谁的屋顶上,这家的主人可能就活不久了。汉文帝知道后,不久又把贾谊召回来了。但是召回来之后不一样了,唐人后来写诗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文帝不再问他天下大事了,只是问他鬼神之事,所以贾谊觉得还是不受重视,于是没过多久就死掉了。
“周公诗就托鸱鸮”,“鸱鸮”,也是猫头鹰,传说猫头鹰会吃掉幼鸟。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周成王年纪较小,由周公摄政。周边的人都谣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及衷心,写了《鸱鸮》。
“八千路”,上平二冬学过“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廿四桥”,其实廿四桥是二十四座桥,但是瘦西湖修了一座桥,桥上写了三个字,叫廿四桥,古人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因为扬州水特别多,当地有二十四座桥,所以叫廿四桥。
“总角对垂髫”,“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称为“总角”,代指童年时期。“垂髫”,指儿童或童年。“髫”,头发垂下来的样子。
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蟋蟀对蟏蛸。龙夭矫,虎咆哮。北学对东胶。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象对爻”,“象”,《易》学术语,即卦象。“爻”,《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称“爻”。爻有阴阳之分。“—”为阳爻,“--”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两卦(六爻)相重则得六十四卦,称为别卦。爻含有交错和变化之意。
“北学对东胶”,“北学”,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东胶”,周代的大学,后来指代学校。
“成屋必诛茅”,盖房子需要先割茅草。
“边韶常被昼眠嘲”,边韶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字孝先。“韶”,舜帝的音乐,孔子赞美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舜以孝道闻名,所以边韶字孝先。有一天他上课睡觉,学生就编顺口溜编排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知道也编了几句回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汉代以孝治天下,所以边为姓,孝为字,《五经》笥,笥是书架书橱的意思,你们笑我肚皮大,我可是一肚子学问啊。你们不是还骂我只想睡觉吗?思经事,我是在想经书里面的事情,“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寐是假寐的寐,我趴这不是真正睡觉,我是想梦见周公,因为孔子最大的理想就是梦见周公,我很安静地在这个地方,是与孔子同一个意思。后面责问学生,“师而可嘲,出何典记”,我是你的老师,你们居然编顺口溜骂我,你们告诉我,那本经典里记着可以骂老师?学生听懵了,没想到老师学问这么大。
《千家诗》学完最后两首仄起式五绝,分别是骆宾王的《落水送别》和司空曙的《别卢秦卿》。
最后还剩下一些时间,抽签背诗,中签者背诗一首,不得重复。
蒙日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新学的两段声律启蒙(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五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子作业:八千路,要求标平仄。
迟到:庚霖。请假:华灿、景越。
蒙盈班
(年10月28日星期日15:40-17:10)
《声律启蒙》过堂,依次抽中逸辰、玉蓉、若慈、岳衡、泓毅、雨恬、续霏、韵棠,全部成功。
接下来新学上平三江第二段和第三段: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故国对他邦”,“故国”,祖国。“他邦”,别的国家。泛指故乡和异乡。邦就是国,因为避讳刘邦,改邦为国。“九泽对三江”,古代的九个湖泊和三条江,各书说法不一。这个对子第一个字是数字,第二个字是地理名词。
“阵上倒戈辛纣战”,倒戈,倒转武器向己方进攻,指叛变。辛纣,即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帝辛。商纣王因行暴政,被周武王所伐灭。据《尚书·武成》篇,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商纣王的前军临阵倒戈叛变,商军大败。我们说文解字讲“叛”,就是临阵倒戈。
“道旁系剑子婴降”,“子婴”,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秦始皇死后,其少子胡亥继位,称秦二世;后赵高杀胡亥,立子婴,去帝号,称秦王。子婴继位刚46天,刘邦的军队即攻至秦都咸阳附近的灞上,子婴便素车白马在道旁向刘邦投降,后被项羽所杀。“系剑”和“倒戈”对仗非常工整,但根据文义,当作“系颈”,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逸辰给大家讲了“阵上倒戈辛纣战”和“道旁系剑子婴降”这两个典故,讲的非常好。
“山岌岌”,“岌岌”,形容山很高,很险峻的样子。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主簿栖鸾名有览”,“主簿”,古代官名,掌管文书,州县主簿地位较低。“鸾”凤凰一类的神鸟。“览”,指东汉仇览,他被上司赏识,大器晚成。详见《后汉书·循吏列传》。
“治中展骥姓惟庞”,“骥”,良马。三国时的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做耒阳县令却治理不好一县,被免了职。鲁肃向刘备推荐说:庞统不是治理小县的人才,至少让他做个治中、别驾,才能施展他千里马一样的才干。详见《三国志?蜀志》。这一联的两个典故是说有才能的人,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来施展他的才华。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西汉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匈奴,关在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边上牧羊,历经艰辛,十九年后才回到西汉首都长安。详见《汉书》。世恩给小朋友们讲了这个典故,不但讲了前因后果,而且补充了许多细节,讲的绘声绘色。
“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涸辙之鲋的典故,出自《庄子·杂篇·外物》。庄周家贫,一次向他的朋友监河侯借粮食时,朋友推说等收了租再借给他,他讲了一个车痕沟里水快干的鲫鱼向他求助,他对鲫鱼说到吴国越国去给鱼借水的故事。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梓萌给同学们讲了涸辙之鲋的故事,玉蓉解释了故事背景。
“青琐闼”,闼,宫中小门。青琐,原指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后借指宫廷,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亦指刻镂成格的窗户。
“汉社对周邦”,社,土地神。历代王朝建国必先立社坛,消灭别国也先毁其社坛,因此,社也是国家政权的标志。汉社即汉朝,周邦即周朝。
“铢对两”,“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分之一两为一铢。铢、两表示分量极轻。有个词“锱铢必较”。“只对双”,“只(隻)”,从隹从又,手上抓着一只鸟,就是只。“双(雙)”,从二隹从又,手上抓着两只鸟,就是双。
第二节课《千家诗》。新学杜甫的《绝句》,杜牧的《江南春》。
蒙盈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新学的两段声律启蒙(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子作业:九泽,要求标平仄。
迟到:雨恬。请假:涵予、宇恩。
进学则在致知涵养须用敬雒诵堂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