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蔡亮辉老师导读庄子逍遥游2

发布时间:2021/6/3 16:37:15   点击数:

本周,潘老师读书会蔡亮辉老师将导读分享:《庄子》第三讲。

回顾一下,蔡老师上次为书友讲的内容是《逍遥游》的第一大部分,就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鹏”,引出这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这样一个哲理,然后又引出“小大之辨”的这样一个庄学哲学。今天呢,就继续这个《逍遥游》做进一步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一起随蔡老师走进经典,请欣赏蔡老师第三讲的音频课~

导读:庄子(三)《庄子三》导读内容

各位书友好,潘老师好,今天呢,很高兴又开始了,回顾一下,第一次我们讲的内容就是逍遥游的第一大部分啊,就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鹏”啊,引出这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这样一个哲理,然后又引出“小大之辨”的这样一个庄学哲学。

今天呢,我们就继续这个逍遥游做进一步的理解啊,庄子呢,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然后又讲道理的形式结合,向我们呈现了一个至理啊,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首先怎么理解这个这一句话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啊,就是嗯,从我们高中语文的角度,其实呢,可以理解,从互文来理解至人,神人,圣人,不要分的那么清楚啊,无己无功无名也是啊,同一主题啊,就是至人神人圣人,这样具有比较高境界的人,他们就是无己无功无名的,达到一种无为的至境,超越了物质世界,达到了一种超然独立的大乘境界,这是对我们而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一种境界。

这两天我也在反省自己,我觉得我蔡亮辉何德何能,能够得到潘老师的信任来讲庄子啊,研究庄子那么多的大家,方家,大方之家对不对,我来讲庄子,我能讲出什么内容来呢?我不怕贻笑大方吗?但是后来我觉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在某一领域去发展自己,为什么要受限于他人呢?我的自我定位就是我将热爱庄子的人领进门,我还有一个很良好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大方之家,我们一起探讨碰撞,能够得到一些指正。

毕竟我具有高中语文老师的高度概括能力,还有心理学基础啊,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庄子,因为我们发现老庄思想,道家智慧跟心理学密切相关啊,很多的这个西方心理学家海灵格啊荣格啊,尤其是德国,日本的心理学家啊,比如说日本森田的这个自然疗法呀,都是深得道家精髓的。

所以呢,我希望我能够将庄子的思想啊,让从未接触过庄子的人打开一扇门,得到一种李白式的境界啊,就是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提到,“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有那么一扇门打开,然后进去发现庄子哲学的敞亮,这我就觉得足以笑慰呢。

这里提到有几种人啊,南怀瑾先生是把这个谈到世俗之人的境界,南怀瑾先生归类为七种人,其实我认为啊,可以简单一点,就是提到归纳为四种人就可以了,简单一点,比如说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能征一国,这一种人归为一类人。

这一类人呢,不管是在思想上行动上德行上,还有能力上各方面,他们确实能够在当地,在他的地位,甚至能够辅助国君,辅助天下这一类人确实有所建树啊,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是自视不错的啊,这四等人才,他们这种自视不错,跟前面嘲笑嘲笑鲲鹏的这个蜩和学鸠,还有相类似的,所以对于这四种人,宋荣子犹然笑之。

宋荣子,那么就是第二类人呢,他是看不起这一种境界的,认为还是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啊,你的所作所为只是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人的赞美,他人的这个追捧啊,这是隐士和高士所不屑的,你只是想脸上有光,甚至光宗耀祖能够怎么样怎么样,这还是属于冯友兰所说的功利境界,当然已经摆脱了自然境界,不为生存而做,却为功利而做的境界。

第三种人呢,就是“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这一类人,他们能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啊,这一类人,他们能够跟世俗之人相对,世俗之人,是数数然也,而他们是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数数然在后面也出现两次,就是对功名啊,对一些一些啊利益之类的东西去迫切追求的样子。

第三种,人的境界啊,他是能够区分自我和万物的啊这个分量,他有足够的定力啊,定乎内外之分,然后能够有辨别力,能够辨别荣辱之境啊,那么一个人有了定力和辨别力,他可以做到啊,很多很多人赞誉他,他不会就是劝勉自己使劲去为了赞誉而做事情;而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就是所有的人非议他,指责他,他也不会因为这个而沮丧或者不做什么事情,这种人就是有足够的定力和辨别力的,而且他们同样也是对于世俗之人追求的功名利禄钱财,他们是“未数数然也”,并不做任何的迫切追求,虽然这“犹有未树也”,但是他们还是没有不够得到,没有所立,就怎么说呢,在庄子看来,这种人还是有所待的。

第四种人就像列子,这种人啊,“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那么列子是有人传说,是庄子的老师啊,他呢,御风而行,逍遥游啊,他好像接近逍遥游了,而且尤其是这个泠然善也,这个泠字啊,比冷多一点。这个泠然是很爽很飒的那种感觉啊,但是它飞不了多久,15日左右又只能返回啊,当然他对于那些追求福分啊,或者福气啊之类的人而言,他也是跟他们那种迫切追求的样子是没有的,但是他还是有所带待,待的是风啊,他要御风而行啊,对不对?他要依赖风才能够行啊。

最后一种庄子推崇的境界,就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这一种境界是一种冯友兰所说的啊,除了这个功利境界,那么还有一种道德境界,我想宋荣子还有后面的“举世誉之不加劝”的这一类人,还有列子,他们应该属于那种贤能的道德境界,而最后的境界呢,是庄子所推崇的天地境界,也是冯友兰的第四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啊,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完全能够啊顺应天地的正道,能够驾驭六气的变化,能够天地人合一,能够达到游无穷的境界,那确实是大乘境界,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完全独立,超然独立的一种存在。所以在这样的几种不同境界,不同于前面有所待,到最后无所待的境界,庄子就提出“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无”字啊,我们要好好的去理解一下这个无,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里面就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妙,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你看这个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透过无,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奥妙,所以我们有些人就谈庄学,就是庄学奥义。

从这个无字我们可以引申到自己,其实无,我们,在你感叹自己并没有太拥有太多东西的时候,你要从另一方面去庆幸,无。从无中可以窥其妙啊,为什么我没有这些东西对吧,可以看出哪一些奥妙的地方,这个无,你不能从你没有的东西去纠结于为什么,去悲叹去怨恨,而是从你无的东西里面找出一些你有的东西,正因为无,反至于有。

透过这几类人,我们可以结合冯友兰的四境界,然后我们也,今天我也看了张远山老师的庄学境界,它归纳为无知小知,大知至知四大类,这个前面我们就讲到小智不及大智,小年不及大年,对不对?好像只有小知和大知两种境界,其实小知也有很多境界,大知也有很多境界,当小知往下走的话,就是无知,知和智可以通假的啊,如果小智一个,庄子并没有嘲笑和否定小智,当一个人拥有小知往上发展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形成大知对不对?这都是变化的。同样大知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啊,拥有了一定的智慧啊,甚至达到了圣贤的境地,但是还是受一些物欲功名的诱惑或者说怎么样啊,不再继续境界升华的话可能就会往下走,那就是大知滑向小知,也有可能继续升华境界,达到至知。至就是最的意思,对吧,至境。

就像上一次逍遥游上次提到的四种啊,动植物啊,比如说朝菌,可以理解为无知,对吧,它居然不知道一个月有30天啊对吧,还有蟪蛄,不知道是属于小知吧,他不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么在往上走,就冥灵他有年的寿命对吧,那么大椿它有这个年的寿命,所以他们从这个生物学来讲,他们是无知小知大知和至知的区别啊。从人的境界而讲,那么就是啊,一个人的无知,对吧,随着无知善于学习,善于感悟,对吧,成长,那么就走向小知,小知继续成长,走向大知,大知继续成长,走向至知,都有可能,所以呢,我归纳呢,这个俗人的逍遥境界,由这个冯友兰的四境界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啊,到庄学四境,一个人的就是啊,从无知到小知到大知到至知啊,我想到一个人真正要追求逍遥游的境界时,实际也是可行的,我们也要需要经历这么几个俗人的境界啊,我归纳为自是,自怜,自察和自洽。自是的是呢,是老子《道德经》里面反复反对的啊,自是就自以为是的事啦,自认为正确的道德主义者啊,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啊,指责别人,然后自己都是正确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好像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啊,觉得我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然后呢当事实跟自己的预想中发展不相符合的时候,就会自怜或者自恋,自高自大,这样一种地步啊,或者自怜,这种受害者心态,自恋就是一种一种盲目自我肯定的心态。

苏格拉底说,人未省视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啊,所以呢,人慢慢的必须要进入一个自察自省的阶段,最后达到自洽的境界,所以今天我们在群里提到这个和解,与这个世界与自我和解的问题,其实恰恰就是就是一种自洽,这个恰是三点水,一个合字啊,自洽。

正因为反省过,觉察过,自我觉察过啊,荀子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并每天对自己参照反省,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没有过错啊,这种所说的没有过错也是相对的啊,最后能够达到啊,孔子也说吾一日三省吾身对不对,这个反省一直以来都是圣人所提倡追求的一种境界。最后达到一种自洽的境界,这种自洽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我理解的啊,自洽,如果你要到啊这个去查的话,它的官方解释是这样的:就是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的话,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的或者错误的。就是这种自洽力,我们延伸到生活中,是通过很多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和自己作对,自我接纳啊,然后达到一种与自我和解和世界和解的一种自在自得自足啊,甚至自我实现的一种境界。

前面三个境界都是有所依赖的,自是自怜自察啊,因为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快乐或者说幸福好像都要依赖于外,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肯定和认可啊,然后他人对我们的不认可或者打击或者怎么样,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对自我的评价,所以这种境界是不逍遥的,是依赖于外界的,是庄子笔下的有待逍遥。那么无待逍遥呢,无待境界就是一种完全自洽自我接纳的一种境界,自爱自尊的一种境界,比如说我自我接纳,我哪怕是教授,我有很高的地位,我也可以容许啊:我也会生病,我也会家庭不幸福;我长得很美,但是我也能够接受爱我的人并不多,对吧。我很有能力,我也能够接受也能理解,我的地位并不高,等等这些我的处境,我不依赖外界给我的一些东西来肯定自己。

所以我认为人啊,能够自我反省,自我觉察,达到一种自适,这个自适不是前面自以为是的是啊,而是自我安适的适,安适的适啊,自主自足,自得自洽的这样一个境地,那么我们就实现了无待逍遥,这我才是我们,潘老师所说的将“书包翻身”的这样一个,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我们学庄学的庄子的智慧。我们就要想到它的有待逍遥和无待逍遥,我们怎么样落实到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有,我们之前,我们之前,可能在我们智慧不够的时候,我们把幸福,把很多的快乐都寄托在他人,寄托在外界,所以我们的逍遥是有待的,那么如果自个自己能够给自己幸福快乐,所以我们的境界,我们的逍遥就是无待的。

所以我深深佩服潘老师的一点,从她的命运转折中我就发现了,潘老师就完全成为了一个自洽的人啊,不仅是她的身体健康,还是她的婚姻状况还是她的内心世界,所以我说潘老师肯定曾经也有过,也有过这个跟自己过不去的时候,但是最终她放下了很多很多事情啊,比如说啊,这个疾病吧,对吧,放弃化疗,或者自己以什么样养生的方式去自救,我觉得这就是不与病啊,这个病魔抗争的一种方式。所以有些人说,这个抗争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吗?有时候我们说循道而行对吧,尤其是当大病,这个大是大非面前,这个抗争是一种不接纳的态度,一定要把这个局势扭转过来,所以很多医疗事故,医疗后果啊,你不觉得都是过度治疗造成的吗?然后很多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你不觉得都是由于两人的相处沟通方式,有“强扭的瓜一定要让他甜”的这种违背,背道而行的这种方式吗。

好,接下来呢,庄子他又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一个是肩吾连叔啊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呢,就是证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这样一个哲理。

尧,治理天下非常的好啊,但是呢,他有一天突然觉得厌倦了,累了,他想寻找一个接他天下的合适的人啊,他早就听说这个隐士许由和一有巢吧,两个隐士高人,所以啊,后来他决定把他的天下让给许由。为了让许由啊能够愿意接受,他放低姿态,他把自己比作爝火,就是那种小蜡烛,而把这个许由比作日月,他把自己比作一个在大泽里面啊劳作的人,而把这个许油比作为及时雨。然后感到很惭愧,觉得他在治理天下这个尸啊是主管的意思,他在主管天下这个事情感觉到很惭愧,所以他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他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焉?他说我是不愿意,我怎么会愿意去追求啊这个名的另一个副产品呢。然后他又口吐一句名句啊,“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这句话特别有意思,又是庄子信手捏来的寓言啊,又读了两个啊,这个小动物,鹪鹩一个天上飞的,鼹鼠一个地上啊钻的对吧,他借用这两个小动物,来比喻什么,其实人的需要不就那么一点点吗?为什么我不做一个自由的鹪鹩和一个容易满足的鼹鼠呢?所以从这些看,我们发现庄子对于这种小小动物啊,带有小知寓意的这种小动物,他并没有,他不反对的,他不排斥的。如果鹪鹩和鼹鼠像前面的蜩和学鸠一样去嘲笑他人嘲笑大鸟,那么这种拥有小智的动物啊,比如那种拥有小智的人,那么就滑向无知对吧,而鹪鹩和鼹鼠,如果具有这种小具有小智的动物,小智的动物能够有这样符合现实的一种,客观理解这个世界,接纳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的话,他就是会走向大知,所以小和大都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这个许由他就用了又讲了一个越俎代庖的这个,据此来明确拒绝自己不愿意去做越俎代庖的事情,这个庖就是厨师对不对啊?自己这个尸祝不愿意去做越薄越俎代带炮的事情,那么,既然尧你治理天下已经有功了,对不对?也就应该守住功啊,而我作为一个隐士高士我就应该守住自己的精神上的自由,我的自由领地,所以我不愿意越俎代庖。

如果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圣人无名的例子,那么我觉得接下来这个肩吾与连叔的故事,就是证明神人无功的例子。肩吾他,本来想告诉他的朋友连叔想得到博得他的同情,和他一起骂另一个人叫接舆,这个接舆呢,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人物呢,是楚之贤人。是一个像和肩吾连叔一样的,一个也是一个隐士啊。曾经在嗯跟孔子有一个故事,就是他孔子一直汲汲于这个,名利,汲汲于俗务对吧,他就骂孔子对吧,这个做无用功啊,佯狂骂孔子。然后肩吾也说接與这个人啊,是一个说话满嘴跑火车的人,说话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啊,说话收不回来的啊,而且像河汉一样,没有,没有无无边境的,连叔就问他,他说什么啦,那么接我就跟他讲了,他说他居然说有一个这样的神人哦,那个叫藐姑射,山上有这么一个神人,这个神人神到什么程度?“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吃力,而年谷熟“他说,居然有这种人哦,不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个对屈原的影响也很大,屈原后来在《离骚》,《楚辞》里面都提到这种理想的人啊,然后这个人是他精神能够定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他一出现,万物都是自然生长的,它能够影响万物的,你说狂不狂,这可不可信?连叔并没有跟着肩吾的这个接着他的话题也认同他的啊,这样的人真的是太狂妄了,说的没边没际的事情,但是连叔马上说的,说的是啊,确实有这样的人啊,而且他又打了一个比方,他说,我们有时候啊,不要给眼睛瞎的人看文章的好坏,不要给,不要给聋子去听钟鼓之声。他们这种啊,难道只有形体上有聋人和哑人吗?其实一个人在知识上精神上也有这样,岂唯形骸有聋瞽哉?夫知亦有之,这就是连叔的骂人艺术了,也是庄子的骂人艺术啊,一个不吐脏字的骂人。

他说,我们有时候啊,他说肩吾解释,就是上这种精神上的聋子和哑巴,居然不相信有这种人的真实存在啊,这种人确实有啊,他跟那种在乱世求啊,纷纷扰扰啊,去追求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绝不会不屑去做,把天下当做啊,天下的功名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奋力追求的。人啊,这种人正因为没有把功名放在心上,没有把这个世人的认可和赞美放在心上,所以他们万物就不能伤害它们啊,这种人的特点就是不仅万物不能伤害到他,而且他可以去影响万物,真是厉害了。

我们也谈到有一有一种人确实很有气场,只要他一出现这个环境就安静下来,感受到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人都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啊,这种人是他的心能转物的啊,那而且这种人更有通天的本事,他遭遇火灾啊,水灾甚至飓风等等这一些自然灾害都伤害不到他,他能他抖落一身的灰尘,就可以陶铸出一个圣人来啊,陶铸出尧舜来。

最后呢,就是庄子以两种人结束这一小部分啊,宋人,他呢,到这个越国去卖帽子,但是他不知道,越国人他们是断发文身的,根本就不需要帽子,他跟尧有的一拼对不对啊,尧呢想,他已经治好了天下之民,平定了海内之政,但是他如果知道有这样的藐姑射山的神人的话,他见了这个神人,我相信他也有就要想丢失天下这样的冲动,因为他觉得这个天下为什么是我尧的呢,神人用不着,天下我尧也用不着天下,就如同越人用不着帽子一样。

有时候啊,我们明眼人我们看得见听得见,但是我们看见和听见都是选择性的啊,依照个人的喜好去看去听,我们总是固执己见,对吧,我们做的我们都是啊肉体上的明眼人,但是我们有时候是知识上精神上的瞎子和聋子,所以啊无己,无己就要去,不做,放下自己的成见,不要做固执己见的人,我们要拓开自己的境界,看到高处看到远处啊,去与优秀的人相处啊,就像啊尧知道有神人的境界,对吧,然后放下天下这样一个故事一样。

当我们只有达到了无己无功无名就是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对吧,不师心自用,然后没有太多的功名利禄啊羁绊啊,真正想或者是活好自己,造福他人,利己利人这样一个初衷的话,那么可能我们犯的错误就会小很多,为什么我们的人生不是很顺利,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除了外界施加给我们要承受的之外,跟我们本身吸引到的命运大有关系啊,外界可以怎么样对待我们,但是我们要怎么样对待自己很重要啊,最后引用老子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讲学和解读啊:“老子13章里面提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个有身无身,就是有自己和无自己啦,对不对啊?那为什么我们会宠辱若惊而做不到啊宠辱不惊呢,就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的很多东西看得过于重了,我们这个身啊,把自身的利益得失荣辱看得过于重了,所以会患得患失。好今天我的解读就到这里,希望能够得到各位朋友,各位书友,各位大方之家,各位老师的指正和反馈啊,能够对我的某些话做一下延伸和拓展,能够碰撞出一些火花就非常感谢了,谢谢。

书友热烈反响

蔡亮辉

70后生人,户籍上海,祖籍湖南。上海重点高中语文高级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热爱阅读(偏向国学与心理学),旅行,运动,写作。慈怀讲书人,海韵读书小组负责人。

敬请期待蔡老师下周分享!

潘肖珏

“潘老师读书会”创始人

年8月潘老师启动了“深度阅读”读书模式,于年12月11日更名为“潘老师读书会”。至今已开办有2年余,倡导“因书明理,以书为友”,读书是最好的养生。已完成“梁漱溟”及其五本著作、“走进唐三李”、“触摸易经”、“张爱玲:花开花落”,“民国讲堂”系列、“品品宋三杰”、“戴安娜与他的男人们”、“阅读林徽因”。举办线下讲座13场,线上分享90期,深度拆解多本著作,邀请了社会上的一些专家、学者担任深度阅读的指导老师。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是“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潘肖珏对你说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105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