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庄子至乐篇第一部分读后感追求快乐不
(本文原文大家可以百度,本处略)
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呢?你应该怎样对待生和死呢?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教祖师,和老子合称“老庄”,庄子善于养生,活了83岁,这在公元前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上面,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庄子说:“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点评:世界是变化又是矛盾的,多数人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没有什么普适永恒的真理,每个人各有各的快乐,农妇家的母鸡多下了一个鸡蛋可能让她高兴好几天,王健林赚一个亿也不动声色,你无法掌握未来,也无法主动选择,因为你主动或被动,都将是不快乐的选择,为什么?因为------
庄子说: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
庄子说: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刚烈之士为了天下而表现出忘身殉国的行为,可是却不足以存活自身。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真正的好呢,还是实在不能算是好呢?如果认为是好行为,却不足以存活自身;如果认为不是好行为,却又足以使别人存活下来。所以说:“忠诚的劝谏不被接纳,那就退让一旁不再去争谏。”伍子胥忠心劝谏以致身受残戮,如果他不努力去争谏,忠臣的美名也就不会成就。那么果真又有所谓好还是没有呢?
点评:世事得失参半,物理学说能量守恒,你这边要制冷,那边必须发热,所以说,如果你在乎别人看重的,你就无法掌握自己,身外之物常常是以折损身体作为代价的,你无法说你这样做是对的,也无法说这样是不对的,也许只能顺其自然了,这种顺其自然并非消极的什么也不做,而是身体对现状的一种本能反应,这种本能反应体现在后文就是庄子所说的最有利于自己的存活,本质上,也是最大的快乐。
庄子说:如今世俗所从事与所欢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果真不是快乐呢?我观察那世俗所欢欣的东西,大家都全力去追逐,拼死竞逐的样子真像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人人都说这就是最为快乐的事,而我并不看作就是快乐,当然也不认为不是快乐。那么,世上果真有快乐还是没有呢?我认为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但这又是世俗的人所感到最痛苦和烦恼的。所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
点评:庄子终于道出了他的终极结论,就是: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的,所谓“至乐”也就是“无乐”。有人从本文得出结论说庄子这种观念最终促成了道教禁欲的修行观念,是违背人性的,事实上庄子明确提出,他并不赞成也不否定人们功利性的追求,他对此不置可否,认为这并不是人们快乐和不快乐的根源,他只不过到处了人世间普遍的一种迷惘而已,事实上,庄子并非仅受到老子无为思想的影响,我相信庄子是真正洞察了快乐的本质,并身体力行。如果你还在追求快乐,说明你现在还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呢?或者你不切实际不知足,或者你不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会怨天尤人却从不不怨自己;所以快乐是永无止境的,真正的快乐首先是今天的,就是当下你所体会到的一切,所以------
庄子说:天下的是非果真是未可确定的。虽然如此,无为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确定是非。最大的快乐是使自身存活,而唯有无为算是最接近于使自身存活的了。请让我说说这一点。苍天无为因而清虚明澈,大地无为因而浊重宁寂,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万物就全都能变化生长。恍恍惚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惚惚恍恍,没有一点儿痕迹!万物繁多,全从无为中繁衍生殖。所以说,天和地自清自宁无心去做什么却又无所不生无所不做,而人谁又能够做到无为呢!
点评:庄子提出最大的快乐就是使自己存活,而这一点每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人都是具备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理应体会到最大的快乐了吗?非也,因为无为才是存活的理想状态,你做到了无为这一点,你就快乐了。正如大自然已经安排好了,命运在一开始就已经确定,坦然的面对人生,什么是无为?刚是因为无欲,这样就不会强求,无情也可以充满柔情,我们可以以失为得,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还在执迷不悟的说:当下我不快乐啊?恭喜你,你终于理解了庄子说的,为什么“至乐”也就是“无乐”,你把你现在的不快乐当做至乐,因为这种当下的不快乐本就是我们的常态,你享受的了这种不快乐,你就至乐了,最重要的是,这种不快乐也并非真的不快乐,而是你自己的执迷不悟,佛家叫做业障,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尽早消除这种业障,就好像你非要到死的时候,才体会到或者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一样,那不如从看到这个字开始,让我们快乐起来罢。
赞赏
长按呲美莫司乳膏白驳风专家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