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故事系列无为而治

发布时间:2017/11/1 15:41:17   点击数: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庄子》故事之无为而治(外篇十四)

原文: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注释:

天王:即帝王,这里指尧;因其具有天德,故称为天王。

敖:通“傲”,侮慢。

无告:有苦无处申诉的人,主要指鳏寡孤独者。

废:废弃,抛弃。

穷民:穷苦的百姓。

苦死者:对死者表示哀痛和抚慰。

嘉:爱怜,亲爱之意。

孺子:孤儿。

妇人:寡妇。

未大:不算弘大。因为尧所讲皆有心而为,所及有限,故其心不算弘大。

天德:虚静无为。

胶胶扰扰:胶胶,粘台在一起不能解开;扰扰,纷乱不宁;皆扰乱之貌。尧听了舜的话受到启示,觉得自己的用心是多余的,不如静默无为,复归天德。

天之合:与天道相合。

知识拓展——“天道”与“人道”

儒家“四书”之一的《中庸》(《礼记》第三十一篇)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真实无妄谓之“诚”,意即天之道,日昼月夜,四时不忒,信恒守常。而人之道,效天法地,故“诚之”。

老子《道德经·七十七章》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肖炎先生《道德经偈颂解》经解释义为:“虚至均和,亦无偏倚。物成有缺,故强者有其短,弱者有其长。风涌可拔树,而草弱则不伤。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释义为“人道逆天,争利逐名。一人所有,富可敌国。多者愈多,少者愈少。故有杀伐争执,阴诈狡瞒。”

《庄子》“在宥”篇曰:“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因天无妄、无思、无欲才贵为尊者;而人则念念相续,事事躬亲,怵心劳形,劳作一生。二者相差太远,须体悟以察。

儒家之“人道”,有为之法;老子之“人道”,为物所转;庄子之“人道”,以身为患。所以,庄子主张“天乐”,“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声明:截图选自蔡志忠漫画系列。









































白癜风有效治疗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39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