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读书笔记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庄子的

发布时间:2019/8/16 9:09:10   点击数:

读书笔记: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晁若愚

老庄之异同:

异:老子是积极问世的政治哲学,庄子是要求超脱的形而上学(内篇)。

同:批评社会政治的愤激之言,毁仁义,抨儒墨,绝圣弃智,回归原始(外杂篇)。

儒墨老韩的社会政治哲学,秦汉的宇宙论哲学,庄禅的本体论哲学(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各有侧重不同。

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

庄子的时代是一个乱世,早期宗法社会已经崩溃,各诸侯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庄子厌弃世俗,不愿做官,只求自保,全生保身。

物质文明进步带来了诸多罪恶与苦难(财富欲望享受剥削掠夺压迫)。

“无耻者富,多信者显。”“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不要脸的人。”——当代某大企业家

这是历史前进过程中的二律背反规律,难以避免,正如当代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深刻地论述过。

庄子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丑恶现象,抗议“人为物役”,呼吁回到“本性”,这可能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的反异化的呼声。

庄子提出的绝圣弃智、回归原始社会的做法显然是不可能的,是天真幼稚的。

原始社会也没有那么美好,动物性的存在也不是人的本性。

后世的浪漫派主张回归自然,几近于此。只不过庄子更加激进或者倒退,否定一切文明文化,主张动物性的存在。

庄子的价值不在于提出的解决方法的不可行,而在于批评社会的深刻,很多话语放在当代依然有效。

庄子在这种文明批判中最为重要的独特处,第一次突出了个体存在。他关心的不是伦理政治,而是个体存在的身心。

庄子隐约地提出:什么才是人的真实存在(肉体存在、社会存在、手段存在)?什么才算人的本性?如何不为“物”役(既包括外在之物,也包括内在之物:思想观念)?如何获得“绝对自由”?

如何超越生死、超脱苦难,物质世界矛盾重重,只能追求精神世界:人格独立、精神自由。这构成庄子哲学的核心。

道,在于自然无为。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带有人类早期不成熟文化特征(蒙昧?)的本体论哲学。

至人、真人、神人、圣人、大宗师,庄子的理想人格、精神状态。

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的认识论。

这种自由、自足、超越世俗,实质是一种心理安慰和精神幻想。

庄子希望通过心斋、坐忘来达到,而不是通过主动选择和现实行动来取得个体独立。

庄子不以宗教神灵为依归,主张对人生做审美观照:不计利害是非功过,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从而使自我与宇宙合为一体。

因此,庄子哲学不是一种宇宙观认识论,而是一种美学。

一切苦难幸福都归为平静,我只是生活的体验者旁观者审美者。——晁若愚

我与万物合二为一的人格观念,与儒家参天地的精神气质比较接近。是对儒家的一种补充,人格心灵哲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庄子思想为后世的玄学、禅宗提供了源泉。

晁若愚









































白癜风能治疗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70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