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一个小学生的道德经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6/16 18:30:31   点击数:

我读《道德经》已经有近两年时间了,一般情况下,我与家人每天都会共修佛法,其中每周我会读一遍《道德经》,现在已经能熟背《道经》了。《道德经》为老子所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被尊为道教始祖。《道德经》的思想主要讲了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这本书为什么叫《道德经》呢?因为《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二字为此书的总纲,也是万事万物之根本。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经》主要讲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主要讲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中所讲的内容博大精深,我知道我对《道德经》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我简单谈一下我对《道德经》的部分理解。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出自第一章)

易解: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源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远,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在这之中,第一个“道”字的意思是指这个宇宙的本源;而第二个“道”是指说出来的意思。

我的感受:道其实就是佛教里提到的“自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开悟时说了描写自性也就是道的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源于自性、源于道。

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自第二章)

易解:有和无可以互相转化,难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显现的,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我的感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我应该不去执着于这样对比出来的形容词。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第八章)

易解: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我的感受:水,在自己活动的时候,还不忘了要帮助别人;水,用自己清洁的力量洗净他人的污浊;水,可以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还能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但不论其变化如何,都不会失去其初心本性。我要多去学习水的精神,适应万物,厚德载物,默默的去帮助众生,同时不忘失自己的初心。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第十一章)

易解:三十根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汇集到一根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间圆孔的地方中的孔洞当中,有了中间圆孔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而“有”中的“无”发挥了“有”的作用。

我的感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中有空,空中有色,色空不二,真空生妙有。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只是有“有”而没有“无”是什么事都做不了的。

5、“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出自第十八章)

易解: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我的感受:“仁义”、“伪诈”、“孝慈”、“忠臣”这些词语都是在道没有的时候才产生出来的。在上古时期,人们都是用不到这些词语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都非常的清净、单纯、诚实。希望我们这个社会在以后人们也都能遵守大道。

6、“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出自第二十一章)

易解: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道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道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道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我的感受:虽然说“道”就是“自性”,但是在这句话中介绍的“道”却还不是自性,为什么呢?“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包括这五点才可称之为“自性”。而这句话中说的“道”是有形象的,所以不能把这个“道”称为“自性”,但是非常接近于自性的,是接近于我们的本源的。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自第二十二章)

易解: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我的感受:我们需要明白“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在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到“委曲保全”,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却把事情办坏了。同时我们与人相处时要保持空杯的心态,做事不要太满,留有余地。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出自第二十五章)

易解:有一个东西它是浑然天成的,它比宇宙更早出现。它寂静啊,空虚啊,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行,永不停息,它可以生成我们的这个宇宙。我不知道叫它什么名字,就把它叫做“道”,再勉强把它形容为“大”。这段话是说,道有四个特性:1.“道”是比宇宙更早出现的;2.“道”是寂静的、空虚的。换句话说,“道”是无形的;3.“道”是独立存在的,而且还能够循环运行;4.“道”生成了我们整个宇宙,其实就是佛教里提到的“自性”。

我的感受:这句话在《道德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它介绍了道和宇宙,可见《道德经》同时也是站在最高层次介绍宇宙实相的一本经典,需要我们更多的人开启般若智慧来领悟、学习并信解行证。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第三十三章)

易解:认识别人的优缺点等,从而正确地运用和必要地制约、更好地开发,这称为智慧;反观自身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自己的优缺点等,这称为有自知之明。

我的感受:看透别人不算什么,看透了自己并能坦然面对,那才是真的厉害。所以我要随时随地保持一颗觉知的心,从而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万事万物。

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自第三十八章)

易解:上德的人不自以为德,所以才是有德;下德的人形式上不离开德,有心施德,所以就没有德。

我的感受:我们这个世界更需要的是拥有上德的人,为众生做了好事而不执着于做的这件好事上。当我们能够做到无我利他的去为众生服务,就是上德之人,也同时就拥有了功德。

1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出自第四十二章)

易解:大道生出一气,一气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合生出中和之气,阴阳二气和中和之气共同作用产生自然万物。自然万物虽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但他们都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都包含着阴和阳,由阴阳相互作用,彼此和谐而产生万物,阴阳二气的作用在于和。

我的感受:在这里说的“道”、“一”和“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道”就是“无极”,而“无极”又生出了“太极”,这就是“一”;“太极”又生出了“两仪”,这就是“二”。万法其实都是由道生出来的,这也就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第五个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第五十八章)

易解:灾祸,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福祸总是相依。

我的感受:我们不要遇到高兴的事情就喜不自胜,遇到坏事就垂头丧气,同时要明白“烦恼即菩提”的道理。要用平常心看待“祸”与“福”。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第六十四章)

易解: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我的感受:每一个大的目标都是一步一步完成的,我以后要在定下一个远大的目标后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出自第六十七章)

易解: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慈故能勇:天道循环那是生养万物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慈。这是让我们按照天道运行去做,如孟子所说,虽千万人吾亦往。有浩然之气,大勇啊。俭故能广:俭,这里应该解释为收敛。你只有内心清虚收敛才能对应思维的广阔,才能接纳万物。内心膨胀满满,必然阻断思想的开阔。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告诉我,做事不要着急的向前。当第一那是需要积累的,那是需要时间,符合道德循环的,这样才能大器可成。该当第一就当第一,应该关心的是你是否符合道德的循环,而不是内心膨胀想第一的事。

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万事万物,以己之慈,感化万物,万物受感,自亦归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俭性清净,清清静静,无妄为之行,顺天应人,合于自然,利益万物,物物受利,人人受益,俭安能不广?谦卑处下,无智无欲,与物无争,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此为水性,此性虽不为器用,而无器能与之争,此不争之气,无器能比。人之行事,守此三性,执此三宝,事无不成,道无不就。

我的感受:如果按照三宝所述去做,就会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乃至成为国家栋梁有一个很大的帮助。我以后要受持奉行此三宝。

1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出自第七十六章)

易解: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万物草木生长的时候是柔软的,死了则变得干枯坚硬。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所以,军队过分逞强就必然会毁灭,木太硬必然容易折断。强大者反而居于下风劣势,柔弱者却可以处在上风优势。

我的感受:柔弱的东西里面蕴涵着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很能持久。所以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柔弱能胜于刚强。我以后要用一种平和与包容的心态去为人处世,做到海纳百川,这才是真正内在的强大。

其实,《道德经》上讲的内容和佛教经典上讲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比如《道德经》第十二章提到了:“人的需要有限,而人的欲望无穷。”“欲海难填,不能去欲,必遭灭顶。”这不也是我们佛经中的《十善业道经》讲的“不悭贪”是一样的吗?再比如说,《道德经》第十三章讲了:“我们所以有大的祸害,那是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的关系。所以,如果有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让给他。”这不还能联系上我们佛经上说的“无我”的这种心态吗?还有,《道德经》中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和《心经》中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相同。

我们可以把六道看作一场游戏,我们需要通过修行戒定慧、忏悔业障、六波罗蜜等等来进行升级。在“死”了以后,根据在这一场游戏中做的善恶业以及心念与习气,来决定在下一场游戏投胎的时候在哪一个游戏场玩,我们的灵魂就会前往下一个游戏场。而道(自性)是我们的灵魂最初始的样子:“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但因为我们一起心动念、一执着,就进入到这个游戏里了。那我们怎样来出去这场游戏呢?就是要尽量每一场玩的时候多做善事少做恶事,升起出离心和菩提心时,就容易向更高的游戏场升级,最终脱出六道、得成正果。当然,也会有佛菩萨下到六道中来帮助众生解脱。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这么着急来离开六道这个游戏场呢?著名的《法华经》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在火宅中,却不自知。”在未来会有一次宇宙大爆炸,连天人都无法避免。在被炸到后,灵魂四散,更不宜于解脱。

我要用心学习《道德经》,并去尽力实践这本经典中所说的“道”,同时传播给更多的众生《道德经》中所讲的真理,助其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年8月25日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日行一善的种行为!转发也是善

如何积累自己的福德与功德

影响人命运的十二个因素系列讲座(一)

影响人命运的十二个因素系列讲座(二)

影响人命运的十二个因素系列讲座(三)

号码与吉凶

疗愈身体的神奇咒语

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上)

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下)

姓名与人生(上篇)

姓名与人生(下篇)

风水常识

业力与命运(上)

业力与命运(下)

生命中的爱

向观世音菩萨祈愿文

《般若波多蜜多心经》读诵

念心经的力量(上)

念心经的力量(下)

家居风水常识(上)

家居风水常识(下)

敬神与积福

向阿弥陀佛祈愿文

晨起祈愿文

睡前祈愿文

如何识别高频与低频能量(上)

如何识别高频与低频能量(下)

冤亲债主化解与运势提升(上)

冤亲债主化解与运势提升(下)

最珍贵的咒语——南无阿弥陀佛

向冤亲债主忏悔发愿文

因果不空,善恶终有报

杀生、放生与业报(上)

杀生、放生与业报(下)

求财富祈愿文

学业、考试助运方法

如何做到心想事成(上)

如何做到心想事成(下)

修心补相,相随心变

婴灵超度与运势提升

为历代宗亲祈愿文

学业、事业、考试风水助运常识

形成疾病的原因

忏悔堕胎发愿文

忏悔文:一切业障皆忏悔

祖先超度与运势提升

学业与业力

学业、事业、考试吉祥物助运常识

人体的自我疗愈(上)

人体的自我疗愈(下)

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堕胎婴儿的哭泣:妈妈请你不要这样做!!!

行善与转运

佛陀的四个法宝

我们为何来人间(上)

我们为何来人间(下)

我们为何要念阿弥陀佛

公司、商铺风水常识

修行修什么(上)

修行修什么(下)

财富目标显化(上篇)

财富目标显化(下篇)

财位风水与财运

如果我们信佛会怎样?

自我疗愈五步法

忏悔三昧、佛号、回向偈念诵

“盂兰盆节”期间祈福须知

一个小学生的"心经"读后感

一个小学生的《金刚经》读后感

《如何从根本上化解障碍》(上篇)

《如何从根本上化解障碍》(下篇)

业力与轮回

引导父母信佛是我们的“孝”

情绪与疾病家族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必须深信的因果法则

一个小学生的《忏悔三昧》读后感

一个小学生的《十善业道经》读后感

儿女缘何来我家与如何续缘(上篇)

儿女缘何来我家与如何续缘(下篇)

祈福、超度与运势提升

为考生祈愿文

如何辟谷

《通过静坐修身与修心》—静坐的益处

《通过静坐修身与修心》—打坐的方法

《通过静坐修身与修心》—打坐注意事项

一个小学生的《普贤行愿品》读后感

业力与疾病

忏悔消业障

一个小学生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读后感

sky

赞赏

长按







































补骨脂针剂
白癜风规范化诊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69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