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故事系列邯郸学步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庄子》故事之邯郸学步(外篇三十二)原文:
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注释:
寿陵:燕国地名。
馀子:指先秦卿大夫正妻所生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亦指平民百姓家嫡长子外其余的儿子。这里指少年。
邯郸:赵国都城。
国能:赵国人走路的本领。
直:只能。
匍匐:以腹贴地而行,爬行。
知识拓展——舞蹈“踮屣”“踮”,提起脚跟,脚尖着地;“屣(xǐ)”,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古曰屦(jù),汉以后曰履,今曰鞋。“踮屣”,《汉书·地理志》注引师古云:“屣,谓小履无跟者也;踮,谓轻蹑之也。”“蹑”,踩踏之意,《说文解字》曰:“蹑,蹈也。”所以邯郸之“步”为当时流行的一种舞蹈叫“踮屣”,就是穿着无跟小鞋而轻轻踮起脚跟而用脚尖舞蹈的舞蹈。现代演出的大型舞蹈史诗《大秦雄魂》的第三场再现了“踮屣舞”。
中国戏曲是讲求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而戏曲当中的舞蹈表演及中国古典舞表演均要求表演者既要讲究外在的“手、眼、身、法、步”,又要兼备“形、神、劲、律”的内在把握,可谓形神兼备。据学者考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河北省邯郸的武安地方戏曲落子剧《端花》一折中的“花帮步”就是由“踮屣步”发展来的,而后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蹬蹬步”。
庄子之“邯郸学步”相传了两千多年,不仅影响后学,“诗仙”李白的《古风·丑女来效颦》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之《魏都赋》云:“邯郸躧步,赵之鸣瑟”,也为邯郸铸就了凝固的历史,位于邯郸市主城区串城街,沁河公园西段,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年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解放后又重建的“学步桥”依然留于后人诉说。
声明:截图选自蔡志忠漫画系列。
按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北京看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