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的莫若以明怎么理解周易里面有

发布时间:2023/5/16 11:21:36   点击数:

《周易》的《随》卦中,有一句爻辞是这样说的: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在《庄子》里。

不妨细细读来。

一、爻辞的断句

《小象》是这样断句的:“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有孚在道”,明功也——《小象》

这样的断句应该没有问题,“道”和“咎”字押韵,相同的韵脚在《小畜》卦的初九爻辞中也出现过:

“复自道,何其咎”——《小畜》

这两句爻辞不仅韵脚相同,而且表达的意思也类似。

因为在帛书《周易》中,所有的“孚”字都写成了“复”,因此,《小畜》的“复自道”,实际上和“有孚在道”同义,“何其咎”与“何咎”也含义相近。

二、“何”字如何解?

需要注意的是,这句爻辞中有一个通假字:“何”。

它应该是“负荷”之意。

比如《大畜》里的“何天之衢”,这个“何”也是负荷、背负之意。

“何咎”,就是承担起过失,《小畜》卦的“何其咎”,也是一样的意思。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明”究竟是什么东西,居然可以“何其咎”,承担起过失来呢?

三、“莫若以明”

事实上,“明”,就是庄子所称的道枢。

《齐物论》中也提到了“以明何(荷)咎”的方法。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是非是无穷的,有是必有非,有非必有是,矛盾相反相成,如同圆环上每一个点都有个点与之对立——唯有但能够占据圆环的中心“环中”,才可以应对无穷的是非,这就是“明”,所以庄子说“莫若以明”。

在老子的口中,“明”与“复”息息相关: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观复,才能“复命”、“复归于婴儿”,这样才是“明”。

由此可见,《小畜》卦所说的“复自道,何其咎”,体现的完完全全是老子的思想。

《随》卦所说的“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同样也是。

孚,就是诚,是子思所提倡的天人之道。

复,就是孚,是老子和庄子所倡言的“明”

爻辞“在道”的“在”字,并不是存在之意,而是观照,省察之意。

“有孚在道”,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观复”。

“以明何(荷)咎”,实际上就是庄子所说的“莫若以明”。

所以,《周易》的作者,必然是一个传承了道家思想的儒者。

这样的儒者,属于思孟学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52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