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诸子百家中的辩者,大名鼎鼎的他们起源
中原,是中华思想文化的发祥地。宋国,是古代中华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春秋战国“轴心时代”,以宋国为中心的方圆百余公里的文化圈内,涌现出了庄子、墨子、孔子、孟子、惠子、宋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它们分别为道家、墨家、儒家、名家、法家的开山和代表人物。由此,为商丘这方沃土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就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了重大变革,应运而生的新制度、新事物与残存的旧制度、旧事物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专门研究“名”与“实”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思想派别诞生了,即为名家。名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成为当时以善于进行辩论而闻名的一个学派,据说能够达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的程度。名家有众多代表人物,其中惠施正是诞生于逢泽泽畔的宋国人,成为名家学派的中坚。名家在战国中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派,标志着中国古代思想学与逻辑学大融合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乱世之学兴名家此家学派有个性
由于诸子百家里存在着许多论争,夹杂其中的又有一个“名家”。“名家”专指我国先秦的名家学派,这是绝大多数学者都承认的。但对“名家”的界说,学术界就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了。如说:“名家,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研究‘名’和相关问题的学者及其思想和学派”;“先秦名家,就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专以讨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名家学派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个哲学流派”,等等。
翻阅先秦的文献,不见有“名家”的称谓。这是否意味着在先秦时代,根本就没有一个名家学派呢?不是。“名家”作为先秦的一个学派,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但任何一个学派的称谓,往往都是后人赋予的。“名家”作为先秦名家学派的一个称谓,自然也不例外。若考察其由来,则可知它是由汉代学者首先提出来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谈曾著《论六家之要指》一文,其中明确指出:“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他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分为六家,并第一次使用了“名家”这个称谓。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又把先秦以来的诸子学说分为九流十家,而“名家”仍居其一。自汉代以来,“名家”的称谓一直为历代学者所沿用。
名家在先秦的著作中最早被称为“辩者”。《庄子·天下篇》中称惠施、桓团、公孙龙为“辩者之徒”,“以善辩为名”。擅长论辩,这虽然是名家的一个特点,但是以此并不能把它与其他学派区别开来。因为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擅长论辩的大有人在,所以,这一特点尚不是名家的基本特征。西汉史学家司马谈在其《论六家之要指》中,认为名家学派思想的基本点是:“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由此可见,名家的一大特征就是专门从事于过细的烦琐的概念分析,其理论艰深而不易为人反驳,并且与人们的常识不符。正由于这一学派“专决于名”,所以司马谈称之为“名家”。至于该学派还研究“控名责实”的名实学说,司马谈则加以了肯定,认为是“不可不察”的。
社会变革化天下爱民利民名家人
成许多流派。在名家内部流派的划分问题上,学术界约有三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六分法,把名家分为术者、法者、名分名守者、正名析辞立说明辩者、坚白异同之辩者、齐物者六个流派;另一种是三分派,把名家分为人文主义派、科学主义派和逻辑主义派;再一种是两分法,把名家分为合同异派与离坚白派;也有将名家分为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中,涌现出了许多学术流派,而名家学派就是其中之一。该学派在社会大变革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其代表人物大都积极地参与了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从许多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名家学派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代,重视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强调法治,推动了当时的政治改革;“正名实而化天下”,有利于澄清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许多混乱问题;具有“爱民”“利民”的民本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其“无厚论”在反对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惠施提出“去尊”,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惠施和公孙龙还提出了“偃兵”,反对用暴力统一天下。名家学派不仅是社会大变革的促进派,而且还是名辩思潮的主力军。这个学派也有历史局限性,如很多时候带有片面的诡辩色彩。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出现,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先秦的名辩思潮也不例外,它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激荡了三个世纪,席卷了当时的各个学派。名家、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都曾投身于名辩思潮之中,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在参与名辩思潮的这些学派中,名家学派处于核心地位。
名家学派有名家四大代表促勃兴
先秦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尹文和公孙龙,总领名辩思潮之风长达三个世纪之久,为名辩思潮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邓析开启了名辩思潮的先河,他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进步要求;他的名实理论与辩论艺术珠联璧合,为先秦的名辩思潮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的两可之说和哲学观点切实而有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积极进取的精神。惠施拓宽了名辩思潮的视野,继邓析之后把当时波澜壮阔的名辩思潮推向了高峰,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杰出的科学思想家、中国传统辩证逻辑的奠基人和有机宇宙哲学的开创者,他的有机宇宙哲学富有智慧的灵光,充满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比古希腊的机械原子论要高深得多,曾推动了我国古代宇宙理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尹文提高了名辩思潮的水平,他的形名理论是中国逻辑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上承邓析的名实理论,下开公孙龙名辩论的先河,为我国古典形式逻辑概念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公孙龙把名辩思潮引向深入,其名辩论揭示了形式逻辑的三条基本规律,成为战国后期名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其著名的“白马非马论”成为典型名辩案例。
先秦名学到了秦始皇灭亡六国就难以发展,不断衰落。秦代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禁止私学,只能以吏为师;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政府的强势领导下,名辩之学难以发展,名家也随之衰落。再者,名辩之学与秦汉以来的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不一致,士大夫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