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5 10:25:39 点击数: 次
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在看到谭嗣同与孔教、耶教和佛教等宗教思想的吸收之时,还要注意到墨子、庄子等思想对其的影响。谭嗣同认为墨家“能调夑联融于孔耶之间”“墨有两派,一曰任侠,吾所谓仁也,在汉有党锢,在宋有永嘉,略得其遗体;一曰格致,吾所谓学也,在秦有《吕览》,在汉有《淮南》,各识其偏端。”“仁而学,学而仁,今之士其勿为高远哉!盖即墨之两派,以近合孔、耶,远探佛法,亦云汰矣。”同时,谭嗣同认为墨学的“兼爱”概念最合“以太”,“以太其显于用也,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爱人如己’,‘视敌如友’;格致家谓之‘爱力’,‘吸力’。咸是物也。”“不谓儒之末流,则亦专主体魄以为教。其言曰:‘吾所以异于异端者,法度文为,皆自亲而及疏也。彼墨子之兼爱,乱亲疏之言也。’呜呼,墨子何尝乱亲疏哉!亲疏者,体魄乃有之。从而有之,则从而乱之。若失不生不灭之以太,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复何亲疏之有?亲疏且无,何况于乱?不达乎此,反诋墨学,彼乌知惟兼爱一语为能超出体魄之上而独任灵魂,墨学中之最合以太者也。不能超体魄而生亲疏,亲疏生分别。分别亲疏,则有礼之名。自礼明亲疏,而亲疏于是乎大乱。”可见,墨学对谭嗣同的影响,“嗣同思想受墨子的影响最深。”此外,还要注意到老庄之学对谭嗣同的思想建构的影响。谭嗣同在《石菊影庐笔识》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又好芝兰导引之者说者,自以为泠然也,就问之曰:‘如子之术,可不死乎?’曰:‘然。’曰:‘是诚大可哀也已,人生数十年耳,与我周旋其间,无天合人合,能六七十者寡矣,然君子犹以为憾,使百年,则先乎我与同乎我者无存矣,更百年以至于无穷,则后乎我与后乎我者,又无存矣,新进后生,与我皆不习,念我同游,云徂何往?即我所生之子姓,亦或更数世而不可问。于斯时也,又泫然悲耳。乌睹所谓神仙之乐耶?而徒以块然之身,独立而坏,以与阴阳造化争衡。反不如顺时而死,犹不至四顾无亲,而恻怆感悼,以戾乎人道之常也。即尾神仙隳聪黜明,不复有知,则是石与土而已矣。土石虽寿,不得谓之生,人至无知,其心已死,身虽存,奚贵乎?而况犹未能也。’”认同老子的虚无之学,认为人生莫不如顺时而动。同时,他也充分肯定庄子的“万物一体”观念,认为其与儒家的“万物一体”相契,这种思想可以“破生死”、“通人我”,从而“于以见大道为公,无容于自私者自囿也”。总地来说,谭嗣同融合了孔教、耶教和佛教等宗教的思想精髓,又在墨家思想、老庄之学的影响下,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孔教思想,“能为仁之元而神于无者有三:曰佛,曰孔,曰耶。佛能统孔、耶,而孔与耶同,而所以仁不同。”这种“仁”,便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了。谭嗣同的《仁学》融合耶教、佛教的相关理论,革新孔教之中某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素,试图重新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孔教。这种新孔教,对传统孔教“仁”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仁”,首先是从宇宙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确立“以太”为天地万物之本,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物质。同时,又以“心力”为着力点,认为“心”贯彻天地万物之中,与“以太”共同推动着事物的生成、发展和衍化,“通”与“平等”也就在这一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谭嗣同的“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是儒学之中的重要命题。它认为,天地万物同为一体,“仁”贯穿其中,以“生生”、心的感知和仁为基本点,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平等思想。谭嗣同的《仁学》是对这种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他以“以太”为出发点,构建了以“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为核心的新孔教思想体系。“仁”由孔子最先提出和阐发,是儒家的基本教条,强调“仁者爱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儒教占据了统治地位,其体系也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到了宋代,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官僚群体对于儒家的“仁”等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并在日常体悟和践行中将“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于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也随之出现。这里的“仁”,早已超出了孔子对“仁’的界定,其范围涵括天地,容纳万物,上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tj/252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