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如何从庄子正确地看待道家的无为思想

发布时间:2023/12/14 9:25:16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以前在一本成功学的书上看到作者公开抨击老子,说他的知足思想害了中国人几千年,这是仅从字面理解道家思想容易犯的错误。现在也有许多人在疑虑道家思想究竟是什么,是知足常乐,是无为而活,还是阴阳平衡。有经验的人会认为道家思想是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基础,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其中的深层度哲学思想的。这种看法确实是很实在的,因为道家思想需要从整体上去理解,若是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细枝末节来作为自己的思想观点,是很危险的。《道德经》中有一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很多人只会记住最后一句“道法自然”,挂在嘴边还挺顺口的。却忽略了根本,我们是人,我们首先应该效法大地,效法自己的环境,从生存环境中来总结生存之道,从而改造环境。人与地是一个整体,人不可脱离地而存在,我们应该效法他,这种效法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留心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物,把它们当作“道”的存在,去感受,从一件事情想到这类事情的发生缘由、走向、处理方式。这种想的过程就是悟“道”。而从著作来看最爱悟“道”的人便是庄子了,所以整部《庄子》其实就是庄子的悟“道”过程,亦是他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庄子最爱用比喻、假借,所以经常可以从《庄子》的一些名言中推衍出大道理。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于时也”。字面上看意思很简单,似乎是在嘲讽井蛙与夏虫的渺小。实际把人当作井蛙与夏虫来看,也是适用的。人类再怎么改造自然,登月飞天,但是对于很遥远的星空又知道多少呢,人类的生命在“椿”的面前也是就像“白驹过隙”一般。但是这种状况是无法改变,我们本来就渺小,重要的并非是嘲讽,而是理解。现在一些人喜欢嘲笑古人,感觉在那个封建社会里人们是如何如何的无知,实际原因是他们被局限于那个时间,那个空间了。若是我们生活在那个时空,也会变得一样。《庄子》是道家哲学,其与儒学思想都着一些不相同的观念。儒学是要给社会一个规则,一个条条框框来规范社会。道家认为这种规范其实不并不好,达到一定极限的时候,这种规范反而成了限制人们发展的束缚,必定会被破坏掉。《庄子》中一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可以理解为坚守诚信的儒生,最终因为过度死板地遵守诚信而丢了性命,到底孰轻孰重。又如“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一个小偷偷了一个铁钩子,被人们指责,被官府抓到诛杀了;但是一个王朝被诸侯给偷了呢,谁又能来治他的罪,最后偷国的人还自己写了歌诵自己的历史。其中所阐述的都是儒学思想应用局限性的问题,并非完全的否认儒学。道家思想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的,见到大海才有资格说大学,否则只是“井蛙”,经历过寒冬才能谈论寒冬,否则只是“夏虫”。我们今天自己遵守了诚信才有资格说,什么情况下不遵守诚信。别人所遭遇的不幸,我们并不能体会,不能感受,除非自己亲身经历过。一场慈善大会上,坐满了世界各地的知名慈善家。其中几位领头的人物先后表示自己要裸捐,自己的所有财产一分不剩,死后全部捐出来。但有一人,说了一句令当场人沉思的话,“我不打算裸捐,我要留一部分作为生产的资本,留一部分的目的是未来可以捐更多。”这位慈善家的“不裸捐”是在已经捐了很多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这样说的。所以回到无为,其实前提是我们已经有了一定作为。所谓知足,那是能够解决基本生活运转的基础上,如果吃喝自足都成问题谈何知足。还是老老实实的先去工作,体验生活,积累经验,悟道,才有资格说“大道无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52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