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智慧解读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发布时间:2023/5/17 17:07:58   点击数:

庄子生于公元前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因其继承并创新了老子的思想,故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齐物论》《逍遥游》等,大多被收录在《庄子》中,此书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作,与《道德经》《清虚经》并居道家三经。目前存世33篇,其作品文奇意美,生动活泼,思想深邃,见解独特,气势波澜壮阔、想象变幻莫测、文笔汪洋恣肆,擅长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说理释义、阐经解道,幽默之余,引人深思,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因此被后世广为流传。

为了更好的认识此书,了解庄子的思想,哲学诗画今天为大家摘选了一段,一起来深度学习。

1,知天命,顺自然。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庄子》

译文解读:

死生都不是人为之力能安排的,就像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是因为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干涉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情况。人们只把天当作生命之父,而且终生崇拜它,何况那特立独行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一定比自己强大,而且终生愿为他效力,又何况应该尊为大师的“道”呢?

庄子通过这些让我们认识到,生死有命,自然中的伟力非人力所能为。就像黑天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规律。如果人们认可这样的道理,遵从自然之天,就理应遵从并爱戴“道”。言外之意,凡是不遵从道的,都是反自然,反人类,反规律的。

在庄子那里,尊道重道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首先要知天达命。而现在,我们认为根本没有天,只有人为才是最厉害和最值得追寻的。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人类对生死有了一定的控制力。比如凭借技术人为终止或延长生命,甚至一度高呼人定胜天。这其实都是对自然的违背。所以说现代人大都离经叛道,内心不正。

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庄子》

译文解读:

泉眼干涸了,鱼儿一起被困在陆地上,与其互相大口喘气来获得一点湿气,用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回到江湖中相互忘掉吧。

与其称颂唐尧的圣明而谴责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相融合于“大道”之中。大地负载我的形体,用生存来让我承受劳苦,用衰老来让我舒适休息,用死亡来让我安息。因此,如果能把我的生看作好事,也就能把我的死也看作是好事。

把船藏在大山沟里,把大山藏在深水里,可以说是十分稳妥了。

3,自然造化赋予我们人形,应当欢喜珍惜。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庄子》

译文解读:

但是半夜里被一个大力士把它们连带山谷和河流一起背着跑了,睡梦中的人们还什么都不知道。把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是恰当的,但还是有丟失的可能。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里就不会丢失,这便是事物普遍的道理。人们只要接受了人的形体便非常愉快,这是自然造化赋予我们的伟大奇迹,我们应当无比珍惜。至于像人的形体的万千变化从来没有尽头,那快乐的情感难道还能数清吗?因此,圣人会生活在各种事物都不曾遗失的环境里,同一切共存亡。以少为善,也以老为善,以始为善,也以终为善,人们都纷纷加以效法,更何况那万物所联系、各种变化所依附的“道”呢!

4,何为“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

译文解读:

“道”是真实可信的,又是无为无形的;大道至真,大道无形。“道”是可感不可授的,又是可悟不可见的;它玄而又玄。“道”是本根,自古犹存;它有本所源。“道”产生天地,作用巨大。“道”高下深浅适宜。“道”先于天地而非久,长于上古而非老。“道”就是天长地久的象征和代表。“道”万古长青而不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52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