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
0
1
电子课本
0
2
知识要点
一、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二、作者介绍:
1、孟子(约前-前)名轲(kē),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典籍,为“四书”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郑国人,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为战国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录著《列子》8篇,早佚。今本《列子》8篇由晋人张湛编成。《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三、我会写:
援:yuán(支援、援助、援引)
俱:jù(俱全、面面俱到、与时俱进)
弗:fú(弗许、弗若、自愧弗如)
辩:biàn(辩论、争辩、狡辩)
四、多音字:
将:jiānɡ(将来)jiànɡ(将领)
缴:jiǎo(缴纳)zhuó(弓缴)
斗:dǒu(斗笠)dòu(战斗)
五、理解课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东游:向东游历。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缘故。
以:认为。
始:开始。
去:离。
日中:正午。
也:助词,无意义。
如:像。
及:等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为:是。
探:伸手。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等到了正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初升时清清凉凉,等它在正午时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六、问题归纳:
1.两小儿各自提出了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
一儿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2.“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孔子不能决”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七、课文主题:
《学弈》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0
3
微课探究
0
4
图文解读
0
5
学习交流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