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课堂教学八下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发布时间:2021/6/27 13:49:10   点击数: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www.pifubing999.net/m/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学习内容

第六单元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故事主旨。

2.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3.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重难点:把握故事主旨,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案

导案(学法指导)

一、自学新知

1、了解作者及作品

庄子(约前-前),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濠梁(háo)    鲦鱼(tiáo)

3.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

(1)是鱼之乐也:这。

(2)汝安知鱼乐:怎么。

(3)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4)循其本:追溯。

3.朗读指导。

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一、情景导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做好预习。

3.积累文言知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积累文言知识。

(二)文本探究。

读课文,思考探究:

4.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5.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6.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三)主旨探究。

7.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8.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读、译、思来深入文本,理解文言文,积累文言常识。

四、课堂小结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板书设计:

关联阅读

课堂教学

八下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

八下21《北冥有鱼》优质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八下21《北冥有鱼》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

八下12《式微》《子衿》赏析题课堂教学

八下12《关雎》《蒹葭》同步赏析练习课堂教学

八下11《核舟记》赏析:怎一个“奇”字了得课堂教学

八下11《核舟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八下10《小石潭记》教学实录(阮秋红)课堂教学

八下10《小石潭记》教学实录课堂教学

八下10《小石潭记》观摩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八下10《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

八下10《小石潭记》导游词、改扩写作文3篇课堂教学

八下10《小石潭记》年中考试题汇编课堂教学

八下09《桃花源记》中的“外人”疑探课堂教学

八下09《桃花源记》拓展写作4篇:《我心中的桃花源》课堂教学

八下09《桃花源记》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汇编(后附答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141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