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新刻韩会状注释庄子南华真经狐白

发布时间:2021/6/24 19:14:30   点击数:

《新刻韓會狀註釋莊子南華真經狐白》四卷,三十三篇,贰册,(明状元)韩敬著,明万历余氏刻本。此书中眉评者众多,除汤宾尹外尚有韩求仲、王风洲、陈祥道、丘毛伯、王世贞、陆西星、丘北麟、汤显祖、许锤斗、包鸿逵、汤海若、乐轩、穆文熙等人,从内容上看,各篇解题、眉评到随文夹注,部分篇末总评均是杂抄众书,故现代学者认为是冒韩敬名的伪书。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摘抄的书都是历代庄学的扛鼎名著,更重要在于摘入尽是各庄学名著注释最准确,最权威的章句。取抄最多是林希逸的《庄子口义》郭象的《庄子注》,其次是陆西星的《南华真经副墨》,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以及焦竑的《庄子翼》等书,读其书可观历代庄学的精华,是研读庄学的上乘之作。

韩敬(--?),浙江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字简与,一字求仲,号止修。明代状元,少天资颖异,其父目之为千里驹,以为非久居人下者。又好佛学,通释典,游学于莲池大师,曾随其放生于西湖莲胜社。万历三十八年,侍郎王图主持会试,汤宾尹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曾受业汤宾尹。会试时,韩敬的试卷为其他考官所弃,汤宾尹越房搜得此卷,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后被东林党揭发导致万历三十九年京察汤宾尹被罢。由于这个状元赢得不光彩,韩敬处处受到鄙视、排挤,在官场实在混不下去,没几年就辞官回家了。

《明史》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孙振基记载:“韩敬者,归安人也,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嫌挤排前辈,隐不发。及廷对,宾尹为敬夤缘得第一人。”

庄子(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

《南华经》又名《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文件

新刻韩会状注释庄子南华真经狐白.四卷

版本

明.韩敬著.明万历时期余氏刊本

格式

PDF高清

大小

MB

馆藏

天津图书馆

-------------歡迎加入我們的交流群獲取更多資源,結識更多同好。

QQ群请加群号:,或扫描下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14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