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3/25 10:33:59 点击数: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道德经》和《论语》的区别,就是天道和人道的矛盾统一《道德经》和《论语》分别是我国两大思想流派道家和儒家的经典著作,凝结了两家哲学思想的主体精髓。不可否认《道德经》和《论语》都是中华文化中珍贵的思想珍宝,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地启迪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也激发了华夏儿女对人生、对家国的思考。可以不夸张地说,道家和儒家两大学派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世界观,塑造了我们共同的价值体系和是非认知。历朝历代受到两本经典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无论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升斗小民,都在治国、治理、生产、生活中实践着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由于所属思想流派不同,《道德经》和《论语》自然代表着不同的思想理论和思维角度。从两部著作的思想维度来看,《道德经》站在更加宏观宏达的格局上探讨天、地、人三者的关系;而《论语》更加侧重于使用价值,其理论往往应用于支撑现实的经世治世之用。因此两本经典在思想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为”与“无为”。中国邮政发行老子邮票道家讲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德经》也在不断向世人阐述道、德、法的自然性,认为三者是有着同一本源的。道家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认同人自我的道德皈依和自制天赋。因此老子常常告诫君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也就是说,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和兴衰天命。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君王不需要过多干预百姓的自我能动,均需要激发人民的创造力,便可实现实现国富民强,这便是举世兴邦的自然规律。川西名山:问道青城山因此《道德经》中也多处表达了对教条主义和等级制度的反驳,在十九章中有这样一段:“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是说,对于前辈先贤的理论学说,我们应当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虽不可不听,但也不能全信。同时对于传统定义的价值应当保持冷静的态度,对忠、孝、仁、义等正确的取向我们应当坚持,但不能为其所缚而失去自由的天性;对名、利、欲等现实的追求,我们更要保持理智,不可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道教发源地:成都大邑鹤鸣山道家认为某些时候,对传统礼制价值的坚持,反而会成为绑架了人性的道德枷锁,正如《庄子》中的名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得失之间,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才是对恩情最好的报答。儒家思想在道德、法制层面和道家有一些不同。这也是《论语》和《道德经》在基本思想理论上最大的不同。中国邮政发行孔子邮票相对于道家而言,儒家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时间保持了在政治上的权威性和正统性。这是因为,儒家强调礼乐制度的重要性,而对于等级礼仪的维护正好满足了统治者管理国家的要求。同时,统治政权的宣扬和尊崇,也将儒家思想的地位不断抬升到更高的高度,树立了其在人民心中一家独尊、一家独大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来说,儒家思想是统治阶级教化人民的工具和教材,所以《论语》中自然脱离不了对礼制的拥戴。《论语》虽然并未直接谈到等级礼制的重要性,但在不少对话中透露出了儒家的道德观。成都崇州州文庙,川西两大圣庙之一《论语·颜渊》中记载了一段齐景公和孔子的对话: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解读后不难理解起意思: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对于何为有礼,何为无礼的裁判标准,《论语》甚至作出了准确的定义:“非礼无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川德阳文庙,川西两大圣庙之一由此不难看出,《论语》从道德取向和等级观念的角度向人们传达出守道德、守尊卑、守长幼、守法度的思想。想必中华民族能够成为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和千百年来儒家学说的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儒家的经世哲学,就是修养涵养、约束自我,此乃大成之必需要求。《道德经》和《论语》同为中华经典,对于中华民族思想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正向的作用。今日常有人讨论两著作之造诣孰高孰低,然两者虽有区别,但不可单纯以思想可取与不可取而评判高低。时代在发展,任何的学说都会有和现今社会价值不相符合的地方,我们在吸收其精华的同时,更要以辩证的眼光和客观的历史观来加以萃取和取舍。将道家和儒家思想融合,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改造才是读经典的正确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pj/265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