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道德经标榜仁义,是造成虚假繁荣的推手

发布时间:2025/3/6 12:32:37   点击数: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庄解道德经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首先我们要理解“介然有知”是什么意思?庄子说“其神经乎泰山而无介”。这句话里面的“介”是“障碍、阻碍”的意思。因此老子说的“介然有知”是指的突破各种认知障碍和认知假象而内心觉知到布施的本质。老子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切都不可以偏离大道,失道而后德,把布施标榜为道德的,都不是“行于道”而是“失于道”。“行于大道”是一种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过程,不是为了布施而布施,不是为了利他而利他。布施的本质就是内心力量的觉醒,是最令人敬畏的事情。我们所有的布施对象,不是特定的,也不是刻意的,只是做到“富而分之”。

编者在此强调一下:“布施”一词,并不是外来词。语出庄子《外物》篇:“生前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庄子说“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鱼在水里面,弱水三千也只为喝饱肚子,不会企图喝下更多的水,不去据为己有就是在做布施了。人也是一样,不应该积敛无涯,悲催的是,人和鱼是不同的,不知道敬畏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一味地贪得无厌下去,如此贪得无厌就是走自己的路让他人无路可走,最后自己也没有了任何退路可言。

我们必须敬畏失去的一切,那些逝去的,都必将有大道运化到更好的地方。每个人如果都能这样做,那么路就会越走越宽,每个人获得供养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5%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65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