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内篇middot逍遥游二尧

发布时间:2021/4/25 13:01:04   点击数:

致敬经典

逍遥游(二)

尧让天下于许由(1),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2),其于光也(3),不亦难乎(4)!时雨降矣(5),而又浸灌(6),其于泽也(7),不亦劳乎(8)!夫子立,而天下治(9),而我犹尸之(10),吾自视缺然(11)。请致天下(12)。”

注释

(向下滑动翻阅)

(1)尧,传说中的古帝王。许由,传说中的隐士。

(2)爝(jué)火,火炬。一说,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云:“本亦作‘燋’(jué),一云:燋火,谓小火也。”

(3)其于光也,它(指火炬或小火,尧自比)对于显示光亮这一点来说。

(4)日月四句:“日月都出来了,而烛火还不熄灭,要和日月比光,不是很难么!”(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5)时雨,应时雨。

(6)浸灌,灌溉。

(7)泽,润泽作物。

(8)劳,费力。

(9)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许由。而,则。这句是假设句,意谓先生如果立为天下之主,那么就可以天下太平了。

(10)尸,主治。

(11)缺然,指不够资格做君主的样子。

(12)请致天下,请让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1)。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2),不过一枝;偃鼠饮河(3),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4)!庖人虽不治庖(5),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6)。”

注释

(1)宾,从属、派生的东西。

(2)鹪鹩(jiāoliáo),巧妇鸟。

(3)偃鼠,一种大鼠。饮河,在河饮水。

(4)归休乎二句:回去吧,君主!天下对我一点用处也没有啊!为,表感叹的句末语气词。

(5)庖(páo)人,炊事员。治庖,治理厨房的工作(如煮烹之类)。

(6)尸祝,祭祀中执祭版对神主祷祝的人。樽,酒器。俎(zǔ),古时祭祀时盛牛羊的礼器。此句谓尸祝不会超越自己祭神的职责而代理庖人治庖。这是许由自比。

肩吾问于连叔曰(1):“吾闻言于接舆(2),大而无当(3),往而不返(4)。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5),大有径庭(6),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7),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8);不食五谷,吸风饮露;承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9)。’吾以是狂而不信也(10)。”

注释

(1)肩吾、连叔,都是假设人名。传说肩吾是泰山神。

(2)接舆,与孔子同时的隐士,《论语》说他是楚狂人。

(3)大而无当(dàng),堂皇而不切实际。当,底。

(4)往而不返,这里指说开去就收拢不回来。意即漫无边际。故下句说“无极”。

(5)怖,惊。惊怖,表示惊怪非常。河汉,天河。

(6)径,门外路。庭,堂前地。两者相隔很远,互不相关。比喻接舆说的话与常理完全两样。故下文说“不近人情”。

(7)藐姑射(yè),又名姑射、石孔山,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一说,陈鼓应说:“藐,遥远的样子。姑射之山,神话中的山名。”

(8)淖(chuò)约,姿态柔美。一作“绰”。处子,处女。

(9)其神二句:她的精神专一凝聚,能使万物不遭受病害,年年五谷丰收。凝,凝聚不散。疵疠(cīlì),疾病。年谷,指代庄稼。

(10)吾以句:以,认为。是,此,指上述接舆的那段话。狂,即诳字,诳语。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1),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有盲哉(2)?夫知亦有之(3)。是其言也,犹时女也(4)。之人也(5),之德也(6),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7)!之人也,物莫之伤(8),大浸稽天而不溺(9),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10)!”

注释

(1)瞽(gǔ)者,盲人。与(yù),参与,指参与欣赏。文章,文彩。观,景象。

(2)岂唯,难道只有。

(3)知,通智。指认识上。

(4)是其二句:是,此。其言,指上文关于瞽聋的那一段议论。时,是。女,同汝,你。此二句谓:这段话说的就是你了。即你就是智之瞽聋者了。

(5)之人,这种人,指神人。

(6)之德,这种道德,指神人的道德。

(7)将旁礴三句:将要混同万物而融合为一体,世人希望他们治理好天下,但他们哪里肯辛辛苦苦地管这种多余的事情呢!旁礴,混同。蕲(qí),求。乱,治;一说,“乱”即为“纷乱”之意(陈鼓应)。孰,谁,指神人。弊弊,忙碌疲惫的样子。

(8)物莫之伤,没有哪一个东西能伤害他。莫,没有能。

(9)大浸,大水所淹。稽,至。

(10)是其三句:就是他的尘埃糟粕,还可以造就尧舜,哪里愿意把世务当作一回事。意如《让王》篇所说:“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zhǎ)以治天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陶铸,造就。物,事,指世务。(按:“分分然”,意为纷纷扰扰。此三字原缺,陈鼓应认为应据《淮南子·俶真训》补上,且可与上文“孰肯弊弊焉以天下为事”相对言。)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1),越人断发文身(2),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3),汾水之阳(4),窅然丧其天下焉(5)。

注释

(1)资,贩卖。章甫,殷代冠名。宋国是殷族后代,故此还保存殷服制度。诸,于。适诸越,谓到越国去卖。

(2)断发,剪了头发。文身,一种民族风俗:用针在人体上刺上花纹,有的染色,有的不染色,一般用作图腾标志。

(3)四子,《经典释文》引司马彪、李颐注:王倪、齧缺、被衣、许由。实即虚设人物。

(4)汾(fén)水,在今山西中部,黄河第二支流。阳,中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所以水的北岸与山的南面向阳,故称为阳,反面为阴。陈鼓应将以上两句译为“往遥远的姑射山上,汾水的北面,拜见四位得道之士”。

(5)窅(yǎo)然,深远难见的状态。这是指尧入于混沌恍惚的精神状态,故把所统治的天下都遗弃掉。丧,遗弃。

(注释主要参考版本:曹础基《庄子浅注》)

菁莪说

陈鼓应先生将以上四个不同的寓言视为《逍遥游》篇中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它们都能各自呼应上文的主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首先,许由不接受大多俗人所向往的天子之位,是因为他认为生活自适即可,不必过分索求,如“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是“无功无名”。然后,庄子通过肩吾与连叔的对话引出接舆和接舆口中的神人。在这里,神人是一个“无己”而逍遥的圣女形象,她淖约柔美,“乘云气”,“御飞龙”,又有“陶铸尧舜”和造化万物的伟大力量。另外,《大宗师》篇有关于“真人”的具体描写:“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这与此篇神人“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的特点相似。但其“真人”没有此处“神人”那样明显的性别特点,也没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的神灵色彩。

接着,“宋人资章甫于越”的事从反面说明了“至人无己”的道理。宋人以自己为标准,固守己见,没有了解他人,所以才丢了生意。最后,庄子让作为君主的尧“以身作则”,去到自然山水之间拜见四位得道之士,“窅然”而忘其天下,达到一种深远静谧的状态;从而让人知道自己的功位名声其实只是浮华外物,并不重要。

文案、排版

刘菁图片

网络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泠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040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