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ldquo游rdquo往何方读

发布时间:2021/4/25 13:00:55   点击数:

《庄子》,跨越两千多年,历久弥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庄子是在用他的生命与“天道”对话,主题是:到底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鲲,本义是“小鱼”,庄子却写了一条“不知其几千里”的鲲,可见这是一条不一般的“鲲”。但是,鱼,毕竟是鱼,“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鱼,知道自己的局限,却生发出“幻想”。

有人说,幻想与现实的距离有时候就是坚信不疑。这天,鲲游着游着,鳞片发出强烈的金色光芒,但他没有在意,继续前行,当他跃出水面的一刻,金灿灿的鳞片,消失了,红彤彤的羽毛,出现了。

他有了新的生命形态。

南溟(天池)的召唤,越发清晰,但“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

蜩与学鸠只求吃饱饭,有时想飞,就飞到枝头看看风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大鹏却心心念念,想去南溟(“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大鹏心中大概也看不起这些小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大鹏心中的信念仍然支撑着他。

但是,大鹏就是理想境界了吗?

庄子摇摇头,说到飞往南溟的先决条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就是说,“大鹏背负青天而不中途坠落,而后方能图谋南飞”。倘若大鹏在途中自得自满,停滞、坠落,或因新生杂念而偏离路线,南溟的梦想便烟消云散了。

脱离了召唤的大鹏,越飞越低,翅膀和羽毛逐渐消失,慢慢长出鳞片,游回北溟……

小结

《新编中国哲学史》介绍庄子时指出,“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开启的这种对自然—本然、对本真与自由追求,曾对知识精英的精神心理产生过深刻影响。在魏晋风度、明末士风中,人们更可以品味到庄子的神韵。庄子思想之所以在不同时代都能产生影响,就在于庄子的学说并不仅仅源自于对特定社会生存境遇的焦虑、反省,更根自于对人作为社会与文化的存在这种具有‘一般’、‘普遍’意义的焦虑与反省。”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03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