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齐物论三物无彼此,物无非是

发布时间:2020/1/21 21:14:39   点击数:

《庄子》齐物论中,“物无彼此,物无非是”也是很重要的观点之一。假如我们不能正确这个观点,我们的思想就容易处于混乱状态;管理者不能理解这个观点,国家的思想就会混乱,能言善辩黑白之论等无耻之徒就会大行其道。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为什么能迅速崛起?其他所谓的仁义礼仪之邦为什么会迅速衰败?内部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今天就重点聊聊“物无彼此,物无非是”观点,让我们的思想返璞归真,让我们看透问题的本质。

《庄子》原文: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解析:人的言论往往出于机心,往往受名、利、财货、荣华富贵所左右,和天地自然运行规律公平公正、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不同。人们的言论往往为了名和利想尽一切办法战胜别人,这样他的言论就不可能作为衡量问题的标准,它是说了话呢?还是没说话呢?是不是就像小鸟叽叽喳喳,自圆其说啊。

大道避于何物才有了真伪之分呢?至言避于何物才有了是非之分呢?大道由于什么原因失而不存在呢?至言什么原因不能作为标准呢?问题出在了哪里?我们的思想为什么会混乱?问题在于大道被小智者的一孔之见所遮挡;至言被能言善辩之徒的华而不实言论所隐藏。所以儒家、墨家互相非难,各自都尽力浮夸自己贬低别人。

本章可以看出,庄子认为儒家、墨家都是小智者,都是拿着华而不实的言论蛊惑君主,这种观点对不对呢?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最好的明证。天地无言却能生育天下万物,养育天下万物,让万物自由繁衍生息,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儒家、墨家、阴阳家等道法文化外的学问,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君主和百姓的思想乱上加乱。《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高谈阔论者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去考虑让百姓怎么安心生产,却满嘴仁义道德,信口礼教制度。狡诈虚伪之徒大行其道,布于朝堂之上,天下岂有强盛之理?

天理是什么?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国家才能固若金汤。从某种意义上说,战国时期,法家更能代表道家从战略层面变为一个个具体执行动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商鞅变法能让秦国迅速崛起绝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庄子》原文: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解析:本段话是最让人误解的地方,认为他否定真理,否定辩证法,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语言环境分析不清,断章取义,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庄子》的整体结构。首先《庄子》是管理哲学,不能拿着自然科学去套公式;其次,《庄子》的说话对象是曲学之士,是被一孔之见蒙蔽的小智者。就是儒家礼教和墨家节用吧,拿着礼教让人去辩论有多大意义呢?拿着“工作重要还是家庭重要”去辩论有什么意义呢?有些人闲着无聊、无事可做炮制出“妻子与母亲同时落水,先救哪个?”能辩论出什么结果呢?大道本来是浑然如一的,只有让万物繁衍生息,哪里有那些无休止的辩论呢?没有人为地分辨,哪里来的彼与此?人人都能合道而行,安其居乐其业,百姓思想纯朴自然,又哪里来的是与非?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和植物何异?一岁一枯荣,人类就为什么喜欢生,厌恶死呢?实际都是生态循环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人为发明的,自然科学也就罢了,有助于探索未知的世界;社会科学恰恰相反,只会搞乱百姓的思想,我们只有一个天地,也就注定只有一个真理,他的标准就是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遵循天地自然运行规律,国家就能太平,百姓就能富足。

作为国家管理者应该脱离这种无聊的辩论游戏,摆脱容易滋生虚伪奸诈的学问,虚心至静,让天下安心生产,让天下生活富足,就如秦孝公与商鞅变法,让天下百姓安心生产,让百姓生活富足,让百姓愿意为国而战。看看别的国家在干什么?不去务实专心搞发展,不去努力让百姓富足,却整天陷于无休止的辩论,整天陷入无休止的尔虞我诈之中,对照下春秋战国历史,《庄子》说的何错之有啊?

《庄子》原文: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解析:在《庄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是浑然为一的。在天地大道看来,天地自然生育万物养育万物,天地万物都是自己的儿女。也就没有草茎和物柱、丑女和美女、万物的恢诡谲怪都没什么本质的区别,正因为道看万物浑然为一,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没有私心杂念。

就以丑女和美女来说,美与丑是谁定义的?在天地看来本来没有美与丑区别,都是天性使然,天地赋予我们容貌,就不应该在意别人的看法。无论美也罢,丑也罢,在父母眼里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在孩子眼里都是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国家眼里都是撑起华夏民族的一份子。正是有了大家,我们的民族才能顶天立地与世界民族之林,不被外族侵占。

天地万物本来浑然如一的,是谁把他分割的越来越细呢?这些人难道就能没有私心杂念吗?难道没有名、利驱使吗?就是美与丑之分吧?那么多选美节目,那么多选秀活动,这些操作者就能公平公正吗?多么无聊之极的切割啊,把天地自然赐予万物的纯美分割的支离破碎,这些人还自诩美学专家,还有比这更无耻的吗?

我们只是拿美和丑举个例子,我们现实中有多少这种例子呢?点到为止,没法详细说,但是作为天下管理者就不应该陷入这种无休止的辩论之中。天下管理者应该效法天地自然,清理任何害人虫,消除蛊惑人心的歪门邪道,让天地万物自由快乐的繁衍生息,让百姓衣食无忧。

《庄子》原文: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解析:圣人不会走分辨是非的道路,只是忠于自己的职责,用空明若镜的心灵观照万物,让天下百姓安其居、乐其业、生活富足;国家富强安定、国泰民安。从这个角度上说,商鞅、韩非是都是圣人,他们的学说能让国家强大、百姓殷实。即使被人谩骂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是没任何问题的。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类曲学之士到处炫耀自己的小见识、小智慧,让百姓的思想乱上加乱,特别那些颠倒黑白的文人,难道不该清理清理吗?

巍峨的远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哪里白癜风能治愈
哪里白癜风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76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