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我读庄子齐物论是一种什么佛系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0/2/1 17:22:55   点击数:

第二篇为《齐物论》,实际上,这一篇讲了两个命题:齐物,和齐论。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

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

这简直就是……太佛系了好吗?

我们先不急着评论,先看故事,这一篇,庄子又开始拍科幻视觉大片了:

南郭子綦(人名,古之修道者)进入“隐机”的境界坐着,仰天口吐真气,身体静止仿佛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颜成子游(南郭子綦的徒弟)站在一旁侍奉,说:“怎样才能达到你这种境界?身体静止如同枯木,心无一念如同死灰?”

南郭子綦回答说:“你没有达到我这种境界才发问,如今我已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你知道吗?你听过人发出的声音却没有听过大地发出的声音,就算听过大地发出的声音却没有听过天上发出的声音!”

颜成子游说:“敢问其中缘由。”

南郭子綦说:“那些大块的空气,名字叫做“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起来则万窍怒号。可是仅仅听不到长风之声吗?山林的高峻之处,百围大树身上的窍穴,有的像人的鼻子、嘴巴、耳朵,有的像物体上的方孔、圆孔,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然后发出激烈的声音、急促的声音、发怒的声音、呼吸的声音、大叫的声音、嚎啕大哭的声音、鸟叫的声音、狗叫的声音。前者唱“于”,随者唱“喁”。轻柔的风则小和,徐长的风则大和,暴厉的风突然停止,则众窍如同不存在一样。而仅仅看不见风过万物摇摆的样子吗?

颜成子游说:“地籁是众窍发出的风声,人籁是如同竹管等乐器发出的声音,敢问什么是天籁。”南郭子綦回答说:“天籁呀,吹万物不相同,取决与自己,万物之声都是自己发出的,那么发动者是谁呢”

这一段话,让我想起了电影《普罗米修斯》,在广袤的外星球,有无数的地窍孔隙,植物和生物也有无数的孔隙,风从这些洞中呼呼通过,发出千奇百怪的声音。

声音听起来千奇百怪,追求它的本质,无非都是气通过孔的声音,又有区别吗?需要在意这些区别吗?

庄子问,发动者是谁呢?中国道家认为一切都是“气”的运动

现在你可以把手举起来,看着你眼前的这支手,对了,无论你觉得它是纤细漂亮,还是皮肤略粗,或者形状好像招财猫的手,这都不要紧的,跟着磊哥做一番推理。

手的组成是什么?细胞,手的运动是什么推动的?能量

细胞是恒定不变的吗?无疑不是的,每天都在更新,旧的死亡,新的顶上,所以手只是一个很多细胞暂时的组成方式。

细胞原料是从哪里来的?

吃的肉,饭,菜被分解后组合成的。

能量从哪里来的?

吃的肉、饭、菜在你的肠胃里腐化分解的时候释放出来的,中医叫做“气”。

饭菜是植物煮熟的,植物是怎么来的,肉类是动物煮熟的,动物是怎么来的?

植物是吸收了太阳的能量,把土里的元素组合成的,动物是吃了植物后,把植物里的元素分解再组合成的。

所以可以归纳为,植物进行了一个处理,就是用光合作用把太阳能量和土里的元素进行了一个组合。而我们吃了植物,是把植物的土元素变成我们的身体的一部分,同时把这个储存的太阳的能量释放出来,这样我们就有能量可以行动了。进食肉类,则只是多了一层转化而已,本质,还是在分解土里元素,释放太阳能。

我们死亡的时候,身体会回归土里,细胞会消融,彻底变成土元素,能量释放到空气里。

那么,现在加比有个至高无上的存在,庄子称为“道”,在他的角度看我们,看植物,看动物,看细菌,看一切的地球变化,根本没有区别,就只是太阳能和土元素的组合、分解、释放、合成。

所以在庄子看来,一切都是风吹过各种孔窍的声音,就好像能量通过元素组成的躯壳。无论是植物的躯壳,动物的躯壳,还是人的躯壳。

原来庄子说的“齐物”,只是因为他站的角度是不同的,他是站在“道”的角度看问题,根本不是站在“我”的角度看问题哦。

这样类似的世界观,印度人也殊途同归。

印度人认为,宇宙里有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梵”,你可以想象成一大碗黑芝麻泥,然后一小坨黑芝麻泥放到一片糯米皮里包起来,成为一个汤圆,这个汤圆就是你了——黑芝麻泥是你的灵魂,糯米皮是你的肉体。然后你在尘世的水里滚啊滚,滚滚红尘啊,死了后,糯米皮散开,你又回到那一大碗黑芝麻泥中,梵我合一啦。

这么说起来,大家原来就是一体的,所以磊哥去印度,发觉印度人看到我,有种发自骨子里的热情,看到我起鸡皮疙瘩——原来他觉得我们本是同一坨黑芝麻泥啊。

佛教也有类似的观点,称为无二,无分别心。

所以说,“一体性”是古今哲人殊途同归的看法。如果不在这个境界思考问题,我们就会陷入两面性,两面性一定是“有二”,有矛盾冲突,并无解的。

下面再谈谈“齐论”

相对“齐物”这个玄乎的命题,齐论则变得简单、接地气很多。这是说辩论、争论的问题。

前段时间,老婆一直在看《奇葩说》,磊哥也跟着看,随便列举一下他们的辩题:1、漂亮女人该拼事业or男人   2、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   3、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4、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   5、举报作弊我错了吗   6、份子钱该不该被消灭   7、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   8、结婚在不在乎门当户对   9、催婚是爱是变态   10、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   11、相亲要不要AA制   12、要不要牺牲贾玲救大家   13、领导傻X要不要告诉他   14、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你更不能接受哪个   15、结婚该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   16、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17、分手后还能不能做朋友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辩题可以无休无止地提出来。生活在“有二”的世界,总是面临不是左,就是右的选择。

最后我发现一个很奇葩的现象:

就是这些辩论选手无论说得多么言之凿凿,雄辩无双,但如果主持人要他们调个边,正方变反方,最后也还是能说得言之凿凿,雄辩无双。

第一个悖论出现了:凡是能产生持续争辩的,一定是你不了解、不肯定的东西。

那些选手其实自己并没有一个确定答案,只是为了赢而找寻论点。

比如太阳从东边出来,这个问题我是肯定的,你也是肯定的,我们根本争论不起来,对不对?没有任何辩论的意义。

如果要辩论,这个选题一定是大家都不确定,有争议性的。

第二个悖论是,如果说到不肯定的事情,我们本来应该特别忐忑、特别客气

如果你问我,上午坐公交走了那些路?

我可能会客气、忐忑的回答,应该大概可能,是走了五一路,走八一桥,中山路。因为我是不肯定的。

但辩论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的不客气,说得特别的肯定。

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三个悖论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大约是,人很难承认自己的无知,因为他在害怕

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或者潜意识里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所以我们在其实自己不肯定的事情上,大争一番。

有些人越老越固执,凡事都要争一番,他觉得自己的道理才是对的,但实际情况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道理是不是对的,他只是觉得是这样,他硬要把“我觉得”说成“我知道”。他只是害怕自己真的不知道而已。

如果你观察一阵子,会发觉他也可能会转化,变成他原来捍卫的反面,然后在这个反面论点和你进行争论。

比如一个老人先是大鱼大肉,因为他觉得电视里说,老人需要蛋白质,如果你反对,还会十分激动。突然有一天,你会发觉他吃得特别清淡了,而且不停告诉你这样吃的好处。

真实情况是,他其实自己也不知道那样是对的,还在试验阶段,但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再延伸一下:一旦如果你觉得有情绪,就要反思是不是思想有争执,再反思其实是不是在害怕。

前面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执,那最伤身体的,折寿命的,最让人自己不幸福的,却是内在的冲突。有些话没说出口,没和人争执,但自己和自己打架却一直是有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有情绪了。

如前面所言,因为你硬把“我觉得”说成了“我知道”,其实是因为你害怕。

比如说,如果另一半长久的没有回你的







































治愈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换肤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773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