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如何让你的译文变得生动,值得收藏

发布时间:2018/1/24 16:30:13   点击数:

我一向认为,翻译作品很难完美体现原文的韵味,正如《晏子春秋?内篇》里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东西方人的思想方式迥异,东方人重综合、归纳,重暗示、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另外,中文和英文属不同语系,句法构造、文法习惯、修辞格律等都有很大差异,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因此,所谓“信达雅”只是对翻译的一种要求,一种期盼。

但翻译作品的确是有优劣高下之分的,什么样的翻译作品堪称优秀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英译中作品是要给中国人看的,所以我想,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应当是“纯粹的中文”,要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让中国人读起来顺畅舒心,不能佶屈聱牙。简单地说,就是避免翻译腔。

我赞成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的:“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当然,这个“临画”不是“照猫画虎”,“照猫画虎”的结果难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重点是最后几个字——“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字字对译,看起来似乎忠于原文,但往往字到意不到,顾及了死的字面却遗落了活的神采。要透过字面,顾其义而传其神,这样译文才能生动逼真,赏心悦目。

如何使译文生动呢?我个人觉得,翻译腔也好,欧化语言也罢,其出现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受固定思维影响,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时候太多。要避免这些,就要精读熟读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部把握住了,才能放大胆子。就译文而言,生动首先来自流畅,其次才是文采。在多年的翻译和校对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条小而实用的经验。

调整语序

语序适当是译文流畅的必要条件。

例如:Itlookslikehehasfallenill.

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但我发现不少年轻翻译会把它译成“似乎他病了”。英文以it做主语,中文则往往以人做主语,“他好像病了”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又如:“It‘sbeensixyears.”

应译为“已经过去六年了”还是“六年过去了”?答案不言而喻。

再如:Australianpoliticiansfinallyacceptthatanewerahasdawnedinourregion‘spolitics.

Anewera和ourregion‘spolitics谁做主语,英文和中文的表达习惯又有所不同。这句话不妨译为:澳大利亚政治家终于承认,我们这个地区的政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句式转换

最典型、最常见的是被动句式的转换。英文里的被动句式特别多,但很多情况下在译成中文时不宜使用被动句。

例如:America‘slegendary‘self-made’menandwomenarefastbeingreplacedbywealthyheirs.

这个句子如果按原文句式翻译就是:美国富有传奇色彩的“白手起家”人士正迅速被靠继承遗产而腰缠万贯的有钱人取代。但是,我们中国人一般不这样说话,所以最好把它倒过来说:靠继承遗产而腰缠万贯的有钱人正迅速取代美国富有传奇色彩的“白手起家”人士。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Theirwealthhasbeenhandedonthem.

这句话的中文显然不能用被动句式来表达,可译为:他们的财富是继承的。

必要重复

无论是写作还是翻译,我们都会强调语言精炼,尤其是新闻写作和新闻翻译。然而,无谓的啰嗦固然多余,必要的重复却有益无害。

例如:Theycautionedthatgapsremainedandthatitwasstilluncleariftheycouldbebridged.

最后一个they直接译成“它们”固然谈不上错,但前面是“他们”,后面是“它们”,语感上甚是别扭,还是重复“这些分歧”更清晰明确。不妨译为:他们告诫称,分歧依然存在,而眼下尚不清楚这些分歧能否弥合。

再如:Beijinghaschosentoselectivelyadoptandshapethoseaspectsoftheinternationalorderthatserveitsinterestsandcircumventthosethatdonot.

英文在thosethatdonot后面省略了serveitsinterests,但就中文来看,重复几个字,使“符合其利益的方面”和“不符合其利益的方面”形成对比,相比于“塑造符合其利益的方面而规避不符合的”更有气势,语感更完整。全句可译为:北京决定有选择性地采纳和塑造国际秩序中符合其利益的方面而规避不符合其利益的方面。

该拆就拆

对于较长的句子,尤其是介词太多或从句太繁杂的句子,与其让人读得喘不上气儿,不如见招拆招,让句子更为利落。

例如:ThedisputeovertheAIIBispartofwhattheUSseesasabroaderstrategiccontestwithChinaforcontroloftherule-settingbodiesfortheinternationaleconomy.

这个句子比较长,partofwhat到了中文里恐怕就要有一串儿“的”,所以不妨拆了这个句子,译为:美国认为它和中国之间为争夺国际经济的规则制定机构而形成广泛的战略较量,围绕亚投行的纷争就是这种较量的一部分。

再看这句:TheDanishscientistsdeterminedthatInuitslivinginthenorthernGreenlandhadremarkablylowratesofcardiovasculardisease,whichtheyattributedtoanomega-3-richdietconsistingmainlyoffish,sealandwhaleblubber.

如果我们固守原文的结构,那就会译成“归因于主要由……构成的富含欧米加-3的饮食”,错倒也没错,但如果加以拆分,读起来就会更顺畅,意思也表达得更明确:丹麦科学家发现生活在格陵兰岛北部的因纽特人的心血管病患病率极低,他们把这归因于因纽特人以鱼、海豹和鲸油为主的饮食富含欧米加-3。

适当删减

汉语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语言,常常可以“不言自明”,有些东西完全可以、而且应当省略。

例如:WecanseewhytheAIIBissosignificantbylookingbothatwhyChinahassetitup,andwhytheUnitedStateshasopposedit.

这里的两个it纯粹只是为了句子的完整性,中文里完全可以忽略。全句可译为:要理解亚投行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可以剖析一下中国为什么要创立而美国为什么要反对。

又如:Westruggletofeedourchildrenandmakeendsmeet.

这句话大可译为:我们尽力喂养孩子,勉强维持生计。这样翻译我想是不会有歧义的,我们喂养的肯定是ourchildren而不是别人的。

必要转化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比如:raincatsanddogs.

英文里说“下小猫小狗”,这跟西方的古代传说有关,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则是“下倾盆大雨”。

又如:springuplikemushrooms.

英文这样说可能是因为西方人只见过蘑菇长得快,但中文一般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所以,翻译不必强求字面的整齐对应,要找出真正能够体现原文神韵的地道汉语。

再如:Alliescanbebothablessinganda







































昆明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白蒺藜的美容功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483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