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读民风兄弟书评,敬善清老师质慧

发布时间:2018/1/3 14:17:21   点击数:

“兰善清老师的《万古一地》,我迄今为止并没有看到,但从长明兄弟的《师者·史者·诗者——读兰善清老师万古一地有感》,感到了《万古一地》的味道所在。

“兰善清老师有这样的品质,有这样的素养和才华,是他历练,是他积累,是他修缮的结果。

“恶中告知何为善,善中告知何为恶,是一个对人性的反思,对哲理的深验。

“贫困极致,没有报怨社会,没有就此休栖,而是奋起读书,书成回报社会,感恩周众,这是一个人博大,慈爱心襟的显现,也是一个人真正让人敬佩的原因所在。

“兰善清老师的品质,想不写出精粹,想不被人尊敬,这辈子,他肯定没有希望。

“在此,学生贾斯炜向兰老师献上拙诗一首,以示敬意和索宝之用:

“品追王昶子弟敬,

“文赶屈原惊古郧。

“做人理事周详在,

“《万古》典章望收藏。

“贾斯炜

“二O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于《中国文化与产业》中西部联络处”

上面这段文字,是去年12月30日看到郧阳作家民风对兰善清老师著作,《万古一地》的评论《师者·史者·诗者——读兰善清老师万古一地有感》后写下的,并发在了文风QQ日志相应文章之后的评论上面。

真正认识兰善清老师是在年10月21日至23日,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三期作家培训班的会议上。

会上虽然与兰善清老师没有实质性交流,但他给我的印象有师家的智慧,有学家的严谨,有哲家的深髓。从此没有联系过。

1月1日中午,再进民风空间日志时,看到上午10时41分兰善清老师的回复:“斯炜好,我择日奉送,以期批评!”

当天下午17时15分18秒兰善清老师在我QQ对话框中发信息:“谢谢斯炜之誉?”

17时15分58秒兰善清老师给我发信息:“此标点打成了‘?’莫怪哦!”

17时17分52秒我回复:“这可是要向兰索取宝贝的呀!”

兰善清老师17时18分14秒回复:“谢谢!彼此彼此!”

摄影家协会康帮辉老师要到山里面拍摄一组传统杀年猪的图片,必须要用“肉码字”标重量的镜头,担心没有人画得好,要求我1号和他一起进山,给村民们画“肉码字”。

得到康老师的厚爱,我甚是感动,画了几天“肉码字”后,昨天晚上开始返回十堰。

崎岖的山路上,手机突然叽呦了一声,赶快请康老师停下车子,一看,终于有信号了,立即给亲亲的老婆打了个电话,汇报了这几天的事情,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五十多了。

打开QQ,见兰善清老师的图标显示有信息,点击一看,2号17时15分08秒给我留言:“斯炜好,我在十堰九州龙城,给你签了本书,我送到哪里为好?”

21时54分16秒我回复:“兰老师,非常对不起,我这几天在大山里面,一直没有信号的地方,现在才显示了您的信息。我必将上门求的!”

夜里回家后,就再没有看信息了。

今天近十点才上班,打开QQ,见兰善清老师的图标在闪动,进入一看,昨天晚上22时07分35秒的信息:“好的,期待斯炜来,我无交通工具,不好意思。”

正准备给兰老师回复时,有讨要工资的人来咨询,就没能回复。这咨询就到了十二点左右,太疲劳了,就关门回家。

走到六堰转盘处,与兰善清老师迎面,兰老师问我到哪?我说:“我办公室就在万象二单元六楼。”

兰老师说:“交通这么方便的地方呀!就这几天我一定抽空把书给您送过来。……”

因我想赶快回家,兰老师也有事,我们就没有多说,各自走了。

下午上班,我写了一篇小文《小路有子》,两点半发到了QQ日志上了。

14时55分29秒,兰老师给我留言:《小路有子》“很好,越发有平凹的语锋!”

到此,我真的明白了,民风为什么在兰老师的书评中称其为“师者、史者、诗者”了。

这几天与兰老师的聊天和今天中午的偶遇,一个师者的仁慈,一个史者的真实,一个诗者的旨远渐渐地清晰了下来。

贾斯炜

二O一七年一月三日

于《中国文化与产业》中西部联络处

附:民风《师者·史者·诗者——读兰善清老师万古一地有感》原文

师者史者诗者

——读兰善清老师《万古一地》有感

民风

谁能把一个地域的历史之谜揭示得如此明白透彻,谁能把一个物种的前世今生推演得如此合情合理,谁能把一个县域的文学历史概括得如此精准精道,谁能把一个区域的兴衰之道阐述得如此令人觉醒,谁能把一个县域的历史文化撰写得如此精彩绝伦。读完《万古一地》,一连串的问题不断地回响在我的脑海,我感觉能从蛛丝马迹中把一个县域的历史串起来就很难;再用文学的笔法穿越历史、复原历史、摆上台面,那是难上加难;最后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体悟感慨,一直上升到自然规律的高度来撰写,更是难于上青天。这么难的事,必须要有不唯名利的师者道德,还要有严谨科学的史者潜质,更要有大师级的诗者天赋,三者缺一不可,若缺其一,要么难以持续,要么漏洞百出,要么文学艺术性不强。兰善清老师写出这样高端大气的作品、精美绝伦的文字,实属不易,因为他具有这样的品质、素质和才华,他拿出如此厚重的作品,我不感到惊讶,但是我万分佩服。

拿到兰老师《万古一地》时的第一感觉,和我拿到《笔照心海》《我写故我在》的第一感觉一样,是我老师写的,我好自豪啊。不过,随着书的不同,感觉也在与日俱增。

兰老师出版《笔照心海》时,我正读师范二年级,兰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有天同桌桌子上放着《笔照心海》。我拿起来一看,作者是兰老师,感到很惊讶,哦,老师出书啦!翻开扉页,兰老师“言为心声,文以载道”八个字的签名十分流畅,怀着极其崇拜的心情,如饥似渴地读完了《笔照心海》。现在很多篇章还记忆犹新,很多道理还历历在目,如老师告诫师范生要坚守自己的梦想,哪怕是写作,哪怕是唱歌,哪怕是习字,只要坚持,将来都会受益终身;如老师记叙母亲为他包饺子的情形,孩子怕他着凉为他盖被子的情形,小猫给他家带来欢乐的情形;如老师记录十堰供电公司文学爱好者张圣安,人到晚年,开始写作,起点很低,但爱文如命,笔耕不辍,令人钦佩;如老师讲解骗的故事,有善意的、恶意的,文字中揭示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老师勉励自己,一路走来,文字洒落一地,不管美丑,都是自己的孩子,编辑出版,总有让孩子归家的感觉。在那个60分万岁的年代里,自从读到兰老师的《笔照心海》后,我开始不安,开始觉醒,不能再这么晕晕乎乎地下去,总要有点目标才行。

读到兰老师第二本散文集《我写故我在》时,我在某乡镇中心学校从事教研工作,他分管我们乡镇,并且主管教研室、装备站等相关工作。厚厚的一本书摆在面前时,哦,我老师写的书仍是第一感觉,但是第二感觉是老师当领导了,怎么还在写呢?仔细拜读之后,知道了兰老师家史,出身贫寒,大姐曾是他的乳娘,几个姐姐不断地接济他们,小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读小学时就有了娃娃亲,高考报名费是卖母鸡换来的,进城了为个小屋屋而到处求人,他的字里行间里透露着成长的不易、亲情的温馨和人间的冷暖。苦难是一所大学,也许兰老师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场场苦难的磨砺,他才觉得工作的不易、生活的不易,总感觉社会对他不薄,总感觉不奋斗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对不起兄弟姐妹,对不起关心







































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45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