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读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有感
天下有大戒二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白天读了这篇文章,入夜身临其境,遂心有所感,是记之。
昨夜半月高悬,月光安详的洒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树枝在秋风中摇曳,一群退休的老太太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广场舞,我与夫人带着一岁多的石头漫步其中。思绪毫无征兆的飘到了儿时与母亲去看露天电影的场景:一样的月光,一样的夜晚,一样的歌声,不一样的年纪,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感觉。
曾记得那时我只有7、8岁,姐姐们都已是青春少女,自然免不了追逐着自己的梦。哥哥外地求学,很少日子在家。父亲一天的劳作对电影即使喜欢也比不过美美的睡上一觉实在。此时的母亲已经50来岁,虽然她也很辛苦,但女人天生的浪漫情怀让她抵不住露天荧屏的诱惑,当然还有为了满足儿子对电影的好奇,于是多少次在姐姐们早早赶往电影场后,不知是我陪着母亲还是母亲带着我,两个小黑影在月光下,温馨的赶往目的地。那场景直至现在还深深的映在我记忆深处。我想这辈子都将难以忘却。那时的我其实也可跟着姐姐们一路撒野的狂奔,但心里想着母亲想去便产生了“子之爱亲”的理性,当然更多的是“依恋母爱”的纯真感性。现在想想高龄的母亲一个人还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心里虽有千千结,但一想到这个场景,心里多少有些庆幸,庆幸童年曾陪着母亲有过一段美好的温馨记忆。这份记忆,这种情感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其实,“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不仅是亲情母爱,作为担任公职的人,有时候的任务是自己并不愿意的,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不得已”,不能不做,“而忘其身”,把自己生命身体都奉献出去了,这是担任公职的人应当如此的。所以工作不仅是一个谋生之所,也是实现人生价值之所,更应该是我党所讲的贡献之所。
每个个体入世做人行事,要明心见性,要了解人生价值,要懂自己的心性之道。这样就无所谓痛苦,也无所谓快乐,人生该做的事去做了,不因环境的好坏,任务的轻重,过程的艰辛,结果的成败而影响心情,这就是真理。
“知其不可奈何”,你现在所有遭遇的事,没有别的话讲,只有一个字,干!没有什么理由,你干就是了。明知道无可奈何,算不定干了也是白干,“而安之若命”,即使是这样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知无可奈何而必须这样做,孔子本身就是如此,孔子一生要济世救人,明知道挽救不过来,还是一生去救;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要度尽一切众生,明知道众生度不尽的,他非要度不可。
“德之至也。”这就是道德。
孔子:(公元前年9月28日~公元前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庄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姓庄,名周,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文学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在老庄一派的道家学说中,遵循自然(规律)是其中心思想。老子也说:上善若水。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