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佳书有约年第7期庄子智慧全解

发布时间:2021/3/9 20:12:39   点击数:
庄子名言名句赏析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庄子认为除了产生万事万物的“道”是绝对不变的存在外,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

本期推荐

《庄子》智慧全解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的哲学并称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论。在政治上也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历代知识分子认为老庄哲学,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贴近人们的内心。它处在儒家的严规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它的率真,坦诚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给予了世人的心力。《庄子》一书数十万字,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已经发展到非常高深的水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因此,《庄子》无论在我国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扫码借阅推荐理由

1.《庄子》的智慧引导我们在利益面前“无己”,在事业面前“无功”,在荣誉面前“无名”,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为人处世上的清廉正直和真实无虚的理想人生。

2.《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又一部体现道家学说的文学瑰宝,与《老子》如双峰并立,人称“老庄”。

3.《庄子》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启发性、诡辩性的道家圣典,它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96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