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庄子逍遥游第三章感悟与超越
在修行当中,肯定会有顺境、逆境,“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就取决于您内心境界的大小了,所以修行要常常提起您的菩提心。您自己曾经想要的菩提大愿,是不是真正的刻骨铭心,成为您的生命了?让我们再走进《逍遥游》。
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都是从生活中的最细微处去发现、去感悟的。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让我们眼睛敏锐起来,我们就会看到在不经意处,有很多至极的道理。
真正的大境界,用庄子的话说,叫做“旁礴万物”,可以凌驾万物之上,将万物融和为一体。这种磅礴万物不一定借助神仙功力,这往往指的是我们内心。
当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当天地万象完全在你的眼界之中,我们的心怎么不能磅礴万物呢?
“依于仁”,指一个人内心要有仁爱的准则。“游于艺”,人的自由境界,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游万仞的境界,拥有了这样一种自由欢畅的心灵,他面对所有的纷纭万象时,还不能超越吗?
人想要体验逍遥,让你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要善于打破常规。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
每一个人都想活在那种空灵之境,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可是这一切都来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一直都想着那个境界,枯守着那个幻想,不去在生活中历练自己的菩提道心,您如何能成道呢?一次次错过上天给予的机缘,总感觉那不是自己要的,守株待兔,永远都得不到,看不见自己这块黄金。
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同。但每个人得出的经验与道理却大相径庭。这关系到两点,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悲。
什么是生命逍遥之境?这种逍遥绝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外在世界之上、跟万物成为对抗的一种自尊霸主。这种逍遥需要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眼、我们的呼吸、我们的行动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水乳交融。
禅宗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里要是有事,心中就有事,人就会看得“三界窄”。所以,要想做到真正与天地共逍遥的境界,需要先开阔自己的眼界。
道法自然,就是让我们的心感受天地之气。天地无处不在,所以道无所不在。道法自然,就是鼓励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你的历程,用自己的体验去开启你的心智。
逍遥游的境界告诉我们放眼长天,告诉我们道无所不在,甚至告诉我们道在屎溺,就是希望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问,用心去想。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至极的道理,既需要我们有辽阔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们有眼前脚踏实地的实践。当庄子逍遥游的时候,又有多少心灵真正得到自由的长空?真正有几个人能够与他的天地精神共往来呢?可以追问自己的内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