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初高中衔接之三自带流量的庄子

发布时间:2020/1/19 13:23:13   点击数:

关于庄子的“官宣”

◆◆◆

整理

读写菌

作为一位中国人,你对孔子多了解一点,就多一点担当;如果你对庄子多了解一点,就会多一点洒脱。高中语文教材选取庄子的《秋水》,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需要对庄子多了解一番,先看看关于庄子的“官宣”。

庄子(约前-前),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贵族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作《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是一位自带流量的人,我们所熟知的众多成语,例如朝三暮四、鹏程万里、东施效颦、井底之蛙、相濡以沫、望洋兴叹、越俎代庖、邯郸学步……都来自《庄子》。今天,我们选择几个小故事,让你先感受一下庄子的魅力所在。

01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庄子·齐物论》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02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03

井底之蛙

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秋水》

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

◆◆◆









































治疗白癜风时间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767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