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21度论坛向李镇西老师学什么
“李老师,听了您的讲座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可是,感动之后不知道怎么做?”在听完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一位年轻的男教师站起来问李老师。
“李老师的书很好看很感人,可是我读完之后除了感动仍旧不知道怎么做。”工作室的一位老师在交流阅读心得时说。
我相信,有这样类似困惑的老师不在少数。在常州报告会上,李老师开讲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的报告可能会有些枯燥,有些乏味,因为我要讲的是教育的理论……”“相对于枯燥的理论,一线教师更喜欢听具体的操作,他们称之为‘接地气’,然而,我仍旧要讲一讲理论……”这个开场白,我很有共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阅读实操类的书,热衷于参加诸如《七天教会你……》《30天……》的速成培训,而害怕啃理论性的书,听专业的报告。实操类的书和培训提供具体做法,浅显易懂,方法可以直接拿来用。思想理论类的书和讲座,营养丰富,但要么晦涩难懂,要么读完精神振奋,浑身有力,却不知力往何处使。两者的关系不能简单用孰优孰劣来评判。
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就是非具体的,抽象的,某种程度上无法准确描述只能意会的“道”。形而下谓之器,“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术”,而术就是具体的技巧和方法。
老子曾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庄子曾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实操提供“术”,思想贡献“道”,道术合二为一,才是正道。巴金曾说过:“文学的最高技巧,就是不讲技巧。”如果把这个观点移到教育上来,似乎也可以这样说:教育最高的技巧,就是不讲技巧,即是道术合一。
在我看来,李镇西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不讲技巧,不着痕迹,却又“嬉笑怒骂皆教育”的智者。无论报告还是著作,抑或是他本人,都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品味的经典,给人智慧,更给人力量。几乎每听他的一次报告,我都会问自己:我们向李老师学什么?
一、尊重儿童,守住教育的常识。
儿童——只有儿童,才是教育最高的价值。李老师的言谈举止和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儿童的尊重和爱——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尊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需要,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的发展潜力,儿童无限的可能性……这些话,我们都会说。可是,我们做到了多少?
年,是我担任班主任的第五个年头。五年里,我从一个管不好纪律的班主任,成长为全校榜样班级的班主任;我从一个备受质疑的班主任,成长为一名别人眼里的优秀班主任。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我获得了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得以聆听李老师的报告。第一次聆听李老师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思考。
我发现,我所谓的成功不过是一种集体的管控和训练,是一种技巧的展示,一种组织的管理,而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我的眼里,只有班级整体而没有一个个具体的儿童。我训练班级整齐划一,而忽视学生不同个性。既然看不见儿童,就谈不上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