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的三只鸟,人生的三种自由庄子智慧

发布时间:2019/11/2 20:22:08   点击数:
我的一位教授朋友,目前在动画设计学院教书,有一天他启发学生:“同学们,如果凡人也能学会七十二变,你们想要变成什么呢?”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想变作一只逍遥自在的鸟儿,翱翔于云端之巅。凌云御风,纵情于天地间,自古以来都是炎黄子孙对于逍遥境界的美好想象。提出这一概念的庄子,也曾用三只鸟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逍遥”的真谛:第一只鸟:海鸟《庄子·至乐》中记载了第一只鸟儿的故事:这只鸟是一只拥有宽广双翼的海鸟,它不远万里,从海上飞到了鲁国。鲁国的君臣都没有见过这么奇特的鸟儿,认为它是天神的使者,于是命人将它抓来,请到宫中供养。鲁国国君如获至宝,用钟鸣鼎食的最高礼仪来招待自己心目中的神鸟。宴席上虽然有丰盛的肉食,还有隆重的音乐和舞蹈,让人目不暇接,可是这只鸟还是死去了。对于一只鸟而言,这种嘈杂的环境就是一种折磨,它被吓得不吃不喝,没有几天就一命呜呼。鲁国国君如此疼爱这只鸟,为什么还是养不活它呢?庄子认为,这是因为他不把鸟当鸟,而是当做了一个人。海鸟就是应该吃着鲜鱼,快活的飞翔在蓝天大海之间,听着静谧的涛声。而贵族们喜欢的礼乐和歌舞,它根本不喜欢,贵族们喜欢吃的肉食,在它看来远不如自己抓的小鱼。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己所欲,也不能强施于人。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各有各的活法,不需要用自己的生活态度去要求别人。强行让鸟儿钟鸣鼎食,只会让它痛苦而死。强行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想法活下去,对方同样不会感到幸福。即便是亲人和朋友之间,也要给彼此留下充足的空间和基本的尊重。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深爱的人逍遥快乐,就不要用自己的想法绑架他的生活。

2

第二只鸟:凤凰鸟第二只鸟是一只凤凰,它的故事被记载在《庄子·秋水》中。庄子最好的朋友惠子在梁国当了宰相,庄子来到梁国,就是为了看望他。这个时候,有好事的人传播谣言,说庄子来到梁国的目的是抢夺惠子的相位。惠子很害怕,于是下令搜捕庄子。庄子听说了这件事后没有逃走,反而亲自来到了惠子的面前。庄子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南方住着一只凤凰鸟,它只有遇到梧桐才会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只吃竹米,渴了只喝山泉。这时候,有只猫头鹰抓到一只腐烂的老鼠,凤凰刚好从它头顶飞过,猫头鹰为了护食,发出‘吓!’的声音恐吓凤凰。而你今天,也要为了梁国的相位来吓唬我吗?”庄子把自己比作神鸟凤凰,把惠子比作猫头鹰,把惠子得到的功名比作腐烂的老鼠,表明自己摒弃功名利禄的高雅志趣。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只是为了削尖了脑袋往上爬,忽略了真挚的友谊,简直荒唐可笑。嗜欲深者天机浅,一个人对欲望的追求太盲目,心灵就会受到蒙蔽。人心的容量是有限的,装满了功名利禄,就装不下真情和理想。权利地位,终究只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爱和智慧可以永恒。懂得知足,学会简单,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高贵。

3

第三只鸟:大鹏鸟《庄子·逍遥游》中记载着第三只鸟的故事:传说世界的最北端有条很大的鱼,它能变成一只大鹏鸟,从世界的最北端,飞向最南端。就是这样一只神奇的大鸟,也需要风拖着它庞大的翅膀才能飞行。庄子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需求过多,只要我们还“有所待”,就不能自由。我们的人生依靠的东西越多,需要的东西越多,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少。大鹏鸟一直都是象征逍遥的文化图腾,但是在庄子心中,大鹏鸟也并非拥有真正的逍遥。就像是庄子曾经说过的:“物物而不物于物”。人生在世,应该学着合理利用物质,做物质的主人,而不是做物质欲的奴隶。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做人少一点心机,就会多一点真心,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点满足感。当然,人如果想得到真正的自由,还需要放弃“我执”,解放心灵。人所有的痛苦,无非来自以自我为中心的诸多执念。我所求的必须实现,我所爱的必须拥有,我所恨的必须消失,我所惧的无法克服……太多的执念,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无奈。因此,庄子在《逍遥游》的最后才会写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最优秀的人早已放下了自己,有神性的人早已放下了功利,圣人早已放下了名誉。人有自己的意志,但是我们终究是自然界的一份子。需要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规律。顺其自然,放下执念,才能得到真正的逍遥自在。-推荐阅读

道德經

▲长按识别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73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