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弘道季刊第135期目录

发布时间:2019/7/12 16:37:49   点击数:

阅读提示

①此文很长,建议先收藏,然后在电脑上浏览。

②原刊为繁体字,目录与原刊保持一致。检索时请将输入法切换到繁体模式。

③为便于阅读,特为每期文章增加了编号。

④若要引用,请核对原刊,以原文为准。可点击左下角链接,前往《弘道》网站查阅原文。

《弘道》(季刊)简介

ISSN:-

主辦:青松觀香港道教學院

名譽主編:黃健榮

名譽副主編:葉長清、周和來、莫小賢、林國柱、趙淑儀、蕭炳強、鄭康勤、陳冠璋

主編:郭武

副主編:趙球大、鄺國強、李永明

編委:趙球大、鄺國強、李永明、郭武、陳耀庭、劉仲宇、李剛、黎志添、柏夷(StephenR.Bokenkamp) 

執行編輯:陳煜

英文翻譯:田茂泉

英文翻譯審訂:柏夷(StephenR.Bokenkamp)

《弘道》季刊稿约

一、《弘道》為青松觀香港道教學院主辦之國際性文化刊物,既強調學術性,亦注重知識性。讀者對象為學術界、文化界之相關專業研究人員,以及道教界人士或有興趣瞭解、認識道教文化之普通人士。

二、本刊之宗旨,在於深層次地探討、多角度地介紹、廣範圍地弘揚道教文化。文章內容既涉及傳統道教文化,也結合現代社會生活。文字力求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三、本刊設立的欄目,有道教論壇、道教哲學、道教倫理、道教戒律、道教科儀、道教法術、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經典、道教宗派、道教養生文化、道教基礎知識、道教與科學、道教與教育、道教與民俗、道教與生態環保、道教與文學藝術、道教與音樂美學、道教與其他宗教、道教與現代社會、海外道教、朝山訪道、圖書評介、會議綜述等。舉凡與道教文化有關之文章,皆可考慮納入。

四、本刊熱忱歡迎各界人士投稿。來稿字數以字以內為宜,最好能同時提供相關的圖片。引文務請核實,注釋置於文末(注釋格式請參照本刊各期文章)。稿件若為手寫,請以橫排稿紙書寫,字體務求清楚;若為電子文檔,請採用MS-WORD或純文字格式。

五、來稿請注明作者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郵編、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如能附個人簡歷更佳。文章發表時可用筆名。

六、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不願被刪改者請預先申明。限於人力,恕不退還未被採用之稿件,故請作者自留底稿,半年後未獲採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七、來稿一經刊出,本刊將奉上薄酬。優秀之文稿,可獲更高稿酬。唯因本刊不重複刊載其他刊物之文章,故請作者勿一稿多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回稿酬。

八、來稿請寄:香港九龍長沙灣元洲街號昌華閣一樓《弘道》編

輯部。或以電郵傳至:hktc

daoist.org。

第1期目錄

① 《弘道》季刊創刊詞1

② 香港道教青松觀簡介2

③ 鄺國強/香港道教學院第一個五年1

④ 卿希泰/海納百川:道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6

⑤ 道法自然22

⑥ 易小又/引言:甚麼是道教30

⑦ 澧渝/道教歷史(連載一)35

⑧ 曾召南/道教經藉(一):《道藏》40

⑨ 曾召南/道教經藉(一):《道德真經》41

⑩ 曾召南/道教經藉(一):《南華真經》42

? 曾召南/道教經藉(一):《太平經》43

? 曾召南/道教經藉(一):《周易參同契》43

? 曾召南/道教經藉(一):《抱朴子內篇》44

? 張雲鶴/神奇的道教守一術45

? 蓋樸子/道醫董奉與中醫典故「虎守杏林」的由來50

? 高蓋山人/道教食療秘方薈粹(之一)52

? 蕭晚/道教藥膳及常見品種的烹調54

? 張慧/道教宮觀靈驗故事解讀(之一)58

? 何為/《太上感應篇》解讀(之一)62

? 純陽真人傳鑒賞66

21 呂洞賓七言律詩四首69

22 李道人獨步雲門(連載一)72

第2期目錄

① 青松觀慈善活動簡介1

② 龔群/道教起源歷史簡介1

③ 李剛/人詩意般棲居在大地──道教藝術人生及其對當代的啟示4

④ 清靜無為14

⑤ 曾召南/道教教旨28

⑥ 晉川子、申豫/道教宗派(一):五斗米道33

⑦ 晉川子、申豫/道教宗派(一):太平道33

⑧ 晉川子、申豫/道教宗派(一):上清派34

⑨ 晉川子、申豫/道教宗派(一):靈寶派34

⑩ 晉川子、申豫/道教宗派(一):樓觀道35

? 晉川子、申豫/道教宗派(一):龍虎宗36

? 晉川子、申豫/道教宗派(一):茅山宗36

? 澧渝/道教歷史(連載二)38

? 瀟湘書隱/道教內丹學問答(之一)42

? 子齊/四季養生與道教服食術46

? 張慧/道教宮觀靈驗故事解讀(之二)50

? 何為/《太上感應篇》解讀(之二)55

? 重陽真人傳鑒賞60

? 王重陽七言律詩三首71

? 李道人獨步雲門(連載二)73

第3期目錄

① 陳霖生/廣東羅浮山黃龍古觀2

② 鄺國強/道教信仰在世界宗教信仰中的存同求異9

③ 李剛/有沒有道教哲學17

④ 易文/道教人物(一):老子19

⑤ 易文/道教人物(一):張道陵21

⑥ 易文/道教人物(一):魏伯陽22

⑦ 易文/道教人物(一):許遜23

⑧ 易文/道教人物(一):魏華存24

⑨ 王煜/進士、隱士兼道士施肩吾25

⑩ 晉川子/道教宗派(二):閤皂宗27

? 晉川子/道教宗派(二):天心派28

? 晉川子/道教宗派(二):太一道28

? 晉川子/道教宗派(二):真大道29

? 晉川子/道教宗派(二):全真道30

? 曾召南/道教經籍(二):《神仙傳》32

? 曾召南/道教經籍(二):《上清大湖洞真經》33

? 曾召南/道教經籍(二):《靈寶度人經》33

? 曾召南/道教經籍(二):《老君音誦誡經》34

? 曾召南/道教經籍(二):《養性延命錄》35

? 澧渝/道教歷史(連載三):北魏道教36

21 晉川子/道教的神仙觀45

22 魯生/秋季養生47

23 魯生/道在一心49

24 魯生/粗識導引51

25 魯生/氣功淺談53

26 閩人/房室養生中的「七損八益」55

27 蓋樸子/天下第一菜與天上第一湯──彭祖藥膳方集粹57

28 瀟湘書隱/內丹學問(答之二)62

29 竹林/三泉黑水老君驗64

30 竹林/楊鬧兒夢老君驗65

31 竹林/孫處士畫天師靈驗記66

32 何為/《文昌帝君陰騭文》解讀(之一)67

33 一文/蚱蝦翁與汪十四郎71

34 古樸/長春真人詩詞三首賞析73

35 李道人獨步雲門(連載之三)76

36 若木/《蘇州道教藝術集》簡介84

37 若木/道教書家小傳85

38 又小易/蜀中道教聖跡巡禮(一)86

39 又小易/道教發源地——鶴鳴山86

40 又小易/老子隱居之處——老君山88

41 章宏/甚麼是步罡踏斗89

42 章宏/齋醮儀式中高功法師的存想91

43 不仁/少私寡欲93

44 不仁/柔弱謙退95

第4期目录

① 國際道聯會簡介1

② 鄭曉江/《抱朴子內篇》「不死之道」探微3

③ 鄺國強/行政會議通過佛祖誕為香港公眾假期的檢討9

④ 李剛/甚麼是道教哲學13

⑤ 易文/道教人物(二):葛洪16

⑥ 易文/道教人物(二):寇謙之17

⑦ 易文/道教人物(二):陸修靜18

⑧ 易文/道教人物(二):陶弘景19

⑨ 易文/道教人物(二):孫思邈20

⑩ 易文/道教人物(二):成玄英21

? 晉川子/道教宗派(三):神霄派22

? 晉川子/道教宗派(三):清微派22

? 晉川子/道教宗派(三):淨明道23

? 晉川子/道教宗派(三):東華派23

? 晉川子/道教宗派(三):玄教24

? 晉川子/道教宗派(三):正一道25

? 曾召南/道教經籍(三):《真誥》27

? 曾召南/道教經籍(三):《黃帝陰符經》28

? 曾召南/道教經籍(三):《千金要方》29

? 曾召南/道教經籍(三):《道教義樞》29

21 曾召南/道教經籍(三):《坐忘論》30

22 澧渝/道教歷史(連載四)﹕北宋道教(續)31

23 晉川子/一氣化三清,道教尊神39

24 晉川子/神仙修煉位階圖40

25 魯生/冬季養心42

26 魯生/心藥44

27 魯生/《內解》導引法46

28 魯生/氣法簡介48

29 閩人/房中養生食療法精選50

30 瀟湘書隱/內丹學問答(之三)53

31 竹林/昌明縣靈集觀鐵老君驗56

32 竹林/皇甫洽事天師驗57

33 竹林/蜀州天師井驗58

34 何為/《文昌帝君陰騭文》解讀(之二)59

35 古樸/《柳毅傳書》(今譯)63

36 若木/道教書家小傳75

37 中嶽嵩高靈廟碑76

38 陳摶書法墨跡77

39 若木/道教與中國畫概說78

40 又小易/蜀中道教聖跡巡禮(二)81

41 章宏/齋醮儀式中的青詞85

42 章宏/全真道的傳戒儀式86

43 不仁/少私寡慾88

44 不仁/柔弱謙退92

45 頭門開光簡介

第5期目錄

① 李剛/道教哲學與道家哲學的聯繫和區分是怎樣的1

② 易文/道教人物(三):司馬承禎6

③ 易文/道教人物(三):吳筠易文8

④ 易文/道教人物(三):李筌易文9

⑤ 曾召南/道教經籍(四):《化書》12

⑥ 曾召南/道教經籍(四):《常清靜經》14

⑦ 曾召南/道教經籍(四):《悟真篇》15

⑧ 晉川子/元始天尊與元始天王17

⑨ 晉川子/太上老君和老子19

⑩ 唐大潮/南宋金代道教(一)21

? 龍泉/淺談道教與科學技術28

? 袁康就/老子養生之道對道教的影響31

? 金風/調利血脈的菊花35

? 伊生/靜功治療神經衰弱37

? 羅同兵/只將食粥致神仙39

? 曉唐/視力保健功40

? 閑雲/道教叩齒養生法42

? 袁宇揚/陰神煉鬼,陽神修仙43

? 竹林/「天師井」故事45

? 竹林/王道珂念咒退妖48

21 竹林/荊南開元觀南帝君顯靈49

22 李桂紅/何仙姑傳說50

23 申喜萍/「一枕黃梁」話重陽53

24 曦和/道教掌故二則55

25 申喜萍/「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讀後感56

26 李小光/剎那今生58

27 石竹/長生之道不須外求60

28 玄中子/天聾地啞啟示錄61

29 福瑞/閑遊青羊宮62

30 陳霖生/黃龍古觀神像簡介66

31 張澤洪/道教齋醮科儀中的焚香72

32 若木/道教書家小傳77

33 薑生/東漢道教的珍貴文物79

34 苟波/道教與「神魔小說」的「神」與「魔」82

35 不仁/少私寡欲93

36 不仁/柔弱謙退98

37 青松奇石靈菊展

第6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六期)1

② 國際道聯會成立典禮1

③ 道教哲學的特點是甚麼5

④ 易文/道教人物(三):杜光庭13

⑤ 晉川子/玉皇大帝的來歷17

⑥ 晉川子/三官崇拜是道教首先信奉的嗎?19

⑦ 晉川子/道教的天象崇拜——日月星辰21

⑧ 曾召南/道教經籍(五):《重陽立教十五論》24

⑨ 曾召南/道教經籍(五):《太上感應篇》26

⑩ 曾召南/道教經籍(五):《文昌帝君陰騭文》27

? 唐大潮/南宋金代道教(二)28

? 龍泉/淺談道教與中國古代文化藝術35

? 陳露/道教善書與民俗39

? 麥炳基道長行狀44

? 祭文46

? 李剛/斯人羽化,風範長存47

? 葉長清/懷念麥老師48

? 袁康就/希言的麥炳基老師51

? 薑生/鉅鹿張氏奉道考54

? 張澤洪/道教齋醮的祭壇56

21 綠楊/從明清時期神魔小說的神仙考驗情節看修道倫理61

22 李養正/略論陳攖寧所倡導的「靜功」64

23 袁康就/注重內在心性修煉的老子養生之道68

24 張欽/秋季食養要略73

25 尹志華/道教的環境保護思想75

26 範恩君/仙人瓊閣——泰山碧霞祠79

第7期目錄

① 朱曉輝/嶺南道教黃龍觀培訓中心第一期學習班開幕

② 李剛/道教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是甚麼1

③ 何素/文昌信仰之演變4

④ 曾召南/道教經籍(六):《混元聖紀》7

⑤ 易文/道教人物(三):彭曉14

⑥ 易文/道教人物(三):陳摶15

⑦ 曾召南/道教經籍(六):《甘水仙源錄》9

⑧ 曾召南/道教經籍(六):《歷世真仙體道通鑒》11

⑨ 唐大潮/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三大道派在金代的創立13

⑩ 野桃/八仙典故(三則)21

? 張澤洪/道教齋醮科儀的法器24

? 廣明/不斷百思想,道氣日日長29

? 安逸/閑話大棗31

? 申喜萍/道教「心身醫學」淺析32

? 袁康就/從天道自然到人道養生34

? 金風/生活要用心去體悟42

? 張雲鶴/淺談練功者的「氣」效應43

? 呂錫琛/道家人生智慧歌44

? 何樸/操作性道教善書──《太微仙君功過格》46

? 楚廣/積德就是養氣49

21 道教小辭典51

22 金風/在道教仙都「樓觀台」54

23 薑生/原始道教「赤章」考略59

24 苟波/神魔小說中的「神仙渡世」觀61

25 金正東/韓國道教思想簡介66

26 若木/修養德行69

第8期目錄

① 一九九九年臺北指南宮羅天大醮8

② 李剛/道教哲學的歷史分期及其演變的大體線索怎樣?1

③ 又小易/道教人物(四):王文卿3

④ 又小易/道教人物(四):寧全真4

⑤ 又小易/道教人物(四):王重陽5

⑥ 又小易/道教人物(四):劉德仁7

⑦ 又小易/道教人物(四):蕭抱珍8

⑧ 曾召南/道教經籍(七):《金丹大要》9

⑨ 唐大潮/元代道教:全真道的興盛12

⑩ 蕭適/見素抱朴與可持續消費18

? 尹志華/道教的生活態度對現代人的啟迪20

? 龍泉/我命在我不在天25

? 袁康就/老子養生之道的具體功法29

? 申喜萍/道教仙寶──補中益氣的黃精39

? 曦和/道教持誦經文的功用41

? 呂錫琛/道家道教論養德行善的重要性44

? 竹林/西遊記中的神仙形象51

? 苟波/神魔小說中的凡人修道成仙觀念58

? 曾維加/邱處機詩二首62

? 道教典故「二則」65

21 楊明/讀《陰符經》66

22 若木/修養德行70

第9期目錄

① 卿希泰/在世紀之交展望弘道任務1

② 柳存仁/道教信仰和研究道教4

③ 李養正、張繼禹/道教義理規範的主體思想結構與優良傳統7

④ 湯一介/要重視《道德經》注疏的研究13

⑤ 張應超/簡論城隍信仰與道教的關係17

⑥ 李剛/道教哲學的學術背景思想淵源有哪些?21

⑦ 牟鐘鑒/儒道對話錄27

⑧ 岳齊瓊/道教、女性、環境30

⑨ 金風/話說武當金殿34

⑩ 郭武/武夷山行紀38

? 編輯室/專訪施舟人教授42

? 郭武/悼念兩位熱心扶持道教學術發展的長者49

? 侯杰/一代宗師:陳國符53

? 高國藩/略論鄭板橋《道情十首》61

? 劉仲宇/虞集的道緣65

? 李大華/道教術語六則70

? 道樂/自我內功按摩養生法74

? 樸真/益壽仙藥天門冬76

? 潛智/藥膳何首烏78

? 王家佑/《道教齋醮符咒儀式》漫談79

21 滇人/《道教醫學導論》評介81

22 晉川子/道教神仙人物(兩則)83

第10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期)

② 柳存仁/老子與太上老君1

③ 陳耀庭/讓社會瞭解道教,使道教融入社會13

④ 詹石窗/歷史性的盛會16

⑤ 劉仲宇/讓道教節成為香港民俗的新亮點19

⑥ 袁康就/探討天人相應中道德價值的建立22

⑦ 呂鵬志/關於早期天師道與地域文化之關係的幾種學說31

⑧ 郭武/西學、新文化運動與道教38

⑨ 李剛/漢代道教哲學的主要內容42

⑩ 清?賀維翰/「八字功過格」45

? 侯杰/近代道教仙學的開拓者──陳攖寧49

? 鄺國強/我懷念的羅智光老師56

? 晉川子/道教的靈官、功曹、金童、玉女59

? 丁培仁/錢鏐《道教水府告文》新釋61

? 雲鶴/氣功調心的幾種基本方法65

? 兟木/道教養生箴言解67

? 田誠陽/修真問答68

? 李大華/道教術語兩則71

? 蕭登福/道教與拜斗民俗73

? 陳霞、陳勇/少私寡慾與可持續消費77

21 曉杰/宋元文人詞中的道影82

22 王育成/唐玄宗投龍銅簡考述86

23 張澤珣/北魏的道教造像碑93

24 洞齋散人/道教思想對現代科學的啟示96

25 葛林/瓦屋山行紀

26 鄭曉江/逍遙之遊

27 滇人/《道家文化研究叢書》介紹

28 香港道教節掠影

第11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一期)

② 卿希泰/重溫魯迅先生「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學論斷1

③ 刘仲宇/「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是肯定道教嗎?8

④ 郭武/道教思想與人權觀念11

⑤ 朱冠華/《呂祖無極寶懺》「有等愚忠者,魯史筆仇荀」句義探18

⑥ 洞齋散人/道與本真的人生23

⑦ 李剛/漢代道教哲學的特徵28

⑧ 吳亞魁/道教戒律的宗教意義30

⑨ 馮煥珍/素食與眾生平等36

⑩ 袁康就/道法自然與逆修成仙41

? 楊玉輝/《呂祖百字碑》解讀44

? 張澤洪/道教的靈寶齋法47

? 劉昭瑞/道教投龍儀的形成51

? 陶思炎/祖道軷祭與入山鎮物57

? 李遠國/紫微大帝小考62

? 晉川子/淮南八公、蜀中八仙與酒中八仙66

? (美)JudithA.Berling/明代淨明道的影響67

? 若木/道教箴言:和光同塵71

? 蕭登福/道教六十元君信仰與民俗安太歲73

? 陳勇、尹志華/道教的聚落生態思想75

21 苟波/「道情」簡說82

22 郁永龍/仙樂繚繞玄妙觀84

23 楊莉/戚逍遙:唐代女道傳記解讀之一87

24 陳霞/道教與基督教之「道」的異同90

25 張德壽/道教對北魏拓跋鮮卑漢化的影響94

26 龍遊/茅山探幽行記99

27 滇人/《六朝道教史研究》中譯本出版

28 香港青松觀捐助《中華道藏》出版

第12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二期)12

② (法國)施舟人/道教的現代化1

③ 劉仲宇/現代社會對於道教的需要7

④ 侯杰、範麗珠/道家、道教與中國民眾意識12

⑤ 鄺國強/道教經義中的祥和氣象18

⑥ 郭武/「無為」與「無不為」21

⑦ (日本)蜂屋邦夫/全真教出家、乞覓思想的現代意義27

⑧ 陳耀庭/今天的道教神學34

⑨ 吳亞魁/從戒律看道教的道德要旨40

⑩ 李豐楙/順~逆:修行中人道與仙道的協調46

? 高國藩/敦煌唐人道教預兆巫術漫談51

? 呂鵬志/早期靈寶經的天書觀55

? 張廣保/洞天福地的類型及其自然環境60

? 洞齋散人/洞天福地的人文環境67

? 蕭登福/從回目看《西遊記》與道教煉丹71

? 呂錫琛、蔡林波/《老子想爾注》的心理學思想初探77

? 金實秋/鄭板橋與道家交誼小考83

? 何建明/近代基督教來華對道教的挑戰及其啟迪91

? 張振國/古老習俗的因因相沿97

? 鄭曉江/訪江西貴溪雲夢山鬼谷洞

21 本刊記者/簡況

22 又玄/《全真道祖王重陽傳》出版

23 慶祝香港道教學院成立十周年

第13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三期)13

② 特訊:全真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13

③ 丁培仁/道教:一種可能的普世宗教的選擇1

④ 陳霞/試談道家雌柔原則及其在道教中的體現10

⑤ 于成寶/試論先秦道家著作《鶡冠子》的文學性18

⑥ 洞齋散人/人的體道、證道24

⑦ 游子安/道德價值量化的善書——細說功過格28

⑧ 陳焜/道教徒的婚姻觀34

⑨ 侯杰、秦方/陳櫻寧與呂碧城的道緣37

⑩ 劉仲宇/一景一木寓道心——懷念侯寶垣道長43

? 劉國梁/道符中的文字嬗變通例(一)49

? 範恩君/泰山岱廟明萬曆聖旨及《道藏》考52

? 郭武/關於《淨明忠考全書》的編纂56

? 王振國/道家養生術對中醫藥的影響管窺63

? 周崇林/守靜:營造健康的生命磁場71

? 張興發/崑崙山?西王母?瑤池73

? 張松輝/道士成武丁與七夕節80

? 史降雲/《三天內解經》的道德教育思想84

? 蕭登福/從西遊三聖修煉過程上看《西遊記》與煉丹89

? 張振國/《紅樓夢》中的道士風情錄95

21 楊世華/漫談茅山道教楹聯

22 張應超/山陽天柱山道教探幽

23 滇人/踐行生活,德臻人間——《道教與人生》評介

第14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四期)

② 蕭登福/道家即道教——論道家、道教方術相涵為一的先秦道家及道家人物1

③ 蔡宏/老莊道論思想探索11

④ 呂錫琛/李道純的心性修煉思想18

⑤ 周複光/周行與聚散——大道的雙重運動25

⑥ 蕭登福/初期道教善惡報應論33

⑦ 劉仲宇/扶乩與道書創作35

⑧ 王巧玲/道教齋醮科儀中的美學精神41

⑨ 田誠陽/修真問答46

⑩ 王成亞、張興發/佛教觀世音菩薩與道教慈航真人49

? 郭武/郭璞、張氳與胡慧超53

? 張澤洪/中國道教史上的淨明道60

? 陳廖安/道曆紀元四七○○年67

? 高國藩/常熟白茆山歌與道教軋神仙節日──從《呂純陽肩背寶葫蘆》談起70

? 樊光春/綠色崆峒75

? 侯杰、秦方/陳垣與中國道教史研究77

? 李慶/福永光司和道家文化研究——寫於福永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83

? 李維武、尹旦萍/道教與土家:文化流變的獨特風景——評鄧紅蕾著《道教與土家族文化》86

第15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五期)15

② 胡孚琛/二十一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上)——中國道家文化的綜合創新1

③ 傅淑敏/論《老子》的德與道11

④ 白才儒/「哲學突破」與《莊子》的生態認知模式19

⑤ 楊福泉/「法自然」懸解26

⑥ 陳靜/求仙與成仙——從《說文》的仙字看神仙的位格31

⑦ 胡小柳/從人到神的另一種飛昇36

⑧ 葉長清/「敕水文」之異同及其源流45

⑨ 容志毅/煉丹術中的精氣濃縮與時空收縮——以《黃帝九鼎神丹經》為例52

⑩ 田誠陽/修真問答56

? 侯會明/老子的教化思想61

? 曾維加/心理意象在道教傳播中的作用66

? 陳雲/《仙姑寶卷》研究——關於倫理、信仰及女性的自我實現70

? 郭武/雞足山行77

? 周錫山/新道家的奠基之作──簡評沈善增《還吾莊子》的卓特成就84

第16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六期)

② 張繼禹/七年甘與苦,結出豐碩果──《中華道藏》編纂出版工作圓滿完成1

③ 胡孚琛/二十一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下)6

④ 張豐幹/SAR?偽詐?《道德經》17

⑤ 樊智偉/《莊子》一書對戰爭的看法23

⑥ 鄭滋斌/反者,道之動──《老子》學說對人生的啟發27

⑦ 孫亦平/仙道多途:杜光庭對成仙之道的看法36

⑧ 程樂松/《元辰章醮立成曆》中所見的章儀41

⑨ 田誠陽/修真問答47

⑩ 吳清/莊子「桔槔的故事」別解51

? 侯杰、秦方/太平道樂 源遠流長56

? 宛小平/朱光潛早期美學論著中道家妙語拾掇62

? 錢明/道教對王陽明早年生活的感染65

? 定智居士/佛教對觀音起源的看法72

? 李東紅/雲南大理白族地區道教發展概略77

? 庹修明/貴州道教與儺壇84

? 何萍/彝族文化之源與道家思想之根——王天璽《宇宙源流論》90

第17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七期)

② 李永明/道教世家、學界名家——專訪陳耀庭教授1

③ 周複光/流動著的內在生命——試論中醫和內丹學中的經絡7

④ 謝正強/自然恬淡的養生之道——道教醫家陶弘景養生思想發微16

⑤ 陳傑/論道教醫學中的疾病與自然20

⑥ 鄧立光/《道德經》第一章道境闡微26

⑦ 黃敬安/從《封神演義》看道教成仙思想30

⑧ 王風/禹須臾與禹步35

⑨ 周崇林/淺談道教的養生保健方法39

⑩ 田誠陽/修真問答45

? 張應超/黃帝與道教50

? 周錫山/黃老之道治國之方53

? 張振國/《金瓶梅》裏的道場57

? 高國藩/朱元璋的詠道詩65

? 楊澤善/忽聞仙樂從空下,恍覺身遊玉帝墀——漫話武當山道教音樂70

? 任宗權/麗江納西道樂的形成與發展73

? 張澤洪/青城山仙道源流述略79

? 趙蕊/民國時期的昆明道教85

? 樊光春/張伯端與紫陽真人觀92

? 滇人/《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簡介94

第18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八期)

② 劉仲宇/廿一世紀道教徒修養的當務之急在哪裏?——閔智亭會長訪談錄1

③ 吳亞魁/論全真道教徒的皈依──以《金蓋心燈》為考察重心7

④ 侯杰、秦方/鄭觀應與近代道教芻議14

⑤ 劉延剛/陳攖寧仙學思想的現代性20

⑥ 容志毅/道教金丹仙藥「丹砂」考釋25

⑦ 陳焜/有關香港道教的「三元法會」的調查31

⑧ 田誠陽/修真問答42

⑨ 白才儒/道與性——《莊子》生態宇宙觀的本體根據48

⑩ 申國昌/張萬福的教育思想56

? 苟波/道教「塵世磨難」故事的原型和象徵66

? 張振國/淺談道教科儀本的文學性76

? 蕭登福/《清靜經》的修道方法及其與佛教的關係83

? 任宗權/納西道樂與雲南少數民族文化90

? 劉仲宇/彩繪全真宗祖圖和《明代彩繪全真宗祖圖研究》95

第19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十九期)

② 李永明/艱苦創業,鑄就輝煌——專訪道教學泰斗卿希泰教授1

③ 蔡宏/從玄學、重玄學到生活道教看現代道教發展的理路9

④ 吳亞魁/從《金蓋心燈》看江南全真道教的構成15

⑤ 侯杰、林緒武/梁啟超與先秦道家思想研究21

⑥ 宗澤/道教教義的特色27

⑦ 楊荔薇/道教的慈悲思想33

⑧ 張應超/道教神仙信仰與人們的社會追求39

⑨ 容志毅/《參同契》與道教丹藥學說45

⑩ 于成寶/論《鶡冠子》的數術之學51

? 張雪松/《性命圭旨》成書年代考58

? 伍成泉/道教「師」略釋64

? 田誠陽/修真問答68

? 周崇林/修德與養生73

? 樂愛國/道法自然與環境保護77

? (美)張緒通/老子思想的現代經濟之反省82

? 李東紅/雲南大理白族地區的道教建築90

? 郁永龍/姑蘇城內城隍廟95

? 郭武/宏觀與微觀並重 國內與國外共用《敦煌古寶經與晉唐道教》評介99

第20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期)

② 胡海牙/道教仙學瑣談1

③ 吳光/開創「道學」研究的新階段8

④ 蔣堯民/論梁祝文化的根13

⑤ 黃永鋒/《太平經》守一養生思想解析17

⑥ 沈善增/《老子》是否偽書——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一)20

⑦ 王禮賢/《道德經》——《本草經》的編纂指導25

⑧ 劉國梁/道符與生命起源30

⑨ 張振國/上海正一道進表科儀中的表頭34

⑩ 張應超/文昌文化的社會公德教化意義40

? 蒲亨強/琳琅振響古韻幽——北京白雲觀的道樂45

? 田誠陽/修真問答51

? 周崇林/淺談道教的養生保健方法56

? 侯杰、薑海龍/林語堂與道教研究62

? 玄符/淺談道教之適應時代69

? 周學君/試論道教之發展如何適應當今社會73

? 嚴春友/老莊無為思想的管理學意義77

? 胡小柳/略論道教與基督教神人關係之不同86

? 趙世良/陝西紫陽縣真人宮植樹造林記92

? 李逢春/拯救上帝的宣言——簡評大衛?雷?格裡芬《後現代宗教》94

第21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一期)

② 李慶/蜂屋邦夫和他的道教研究1

③ 尹振環/簡帛佚籍與「上德不德」、「得一」之破譯5

④ 苟波/從中國古代的「仙境」傳說到道教的「神仙境界」學說13

⑤ 侯杰、李淨昉/《老子本義》:魏源對道家經典的解讀20

⑥ 沈善增/《老子》是怎樣一部書?——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二)26

⑦ (美)張緒通/關於《老子化胡經》34

⑧ 容志毅/「置仙人博士,立仙坊」與道教煉丹活動之規模化42

⑨ 樂愛國/道教的「好生惡殺」與善待生命49

⑩ 蔡宏/《許旌陽真君警世格言》淺釋55

? 蒲亨強/笙簫上雲神欲遊——西安八仙宮的道樂58

? 張澤洪/臺灣的關帝信仰63

? 曾傳輝/元代丹道巨擘陳致虛生平考評69

? 田誠陽/修真問答73

? 周孝君/老子「復歸於樸」的思想對當代科學發展方向的啟示79

? 申國昌/《老子河上公注》的教育思想84

? 張振國/《西江月》不是《步虛詞》92

? 任宗權/武漢道教文化研究會赴馬來西亞考察紀實95

? 李小光/隋唐道家、道教研究的新成就──讀《隋唐道家與道教》99

第22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二期)

② 範恩君/神仙信仰及其當代觀察1

③ 蔡宏/道家的人學思想7

④ 蕭登福/論胡適《陶弘景的真誥考》(上)13

⑤ 沈善增/《道經》與《德經》的關係——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三)22

⑥ 胡海牙、蒲團子/地元丹法淺談28

⑦ 韓吉紹/道教中的「鏡法」32

⑧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一)38

⑨ 王巧玲/道教「勸善書」的現代性轉換44

⑩ 呂錫琛/道教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文化自覺——「道教與倫理道德建設」學術研討會有感49

? 周成樹/張文希──江南一隅弘道人52

? 田誠陽/修真問答58

? 張欽/道教房中的還精補腦術63

? 曾傳輝/漫話八味地黃丸67

? 周崇林/與道教有關的詞語69

? 侯杰、李釗/嚴復與《老子》76

? 張明學/道家思想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82

? 郭武/「夷夏」觀念的變化與元代淨明道團的與起90

? 任宗權/東北參訪記95

? 午火/《道教神仙信仰與祭祀儀式》評介99

第23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三期)

② 李永明/專訪蕭登福教授1

③ 張豐幹/論道家的「事無事」10

④ 鄭曉江/老莊生死智慧探微16

⑤ 蕭登福/論胡適《陶弘景的真誥考》(下)22

⑥ 沈善增/《道經》與《德經》的關係──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四)26

⑦ 容志毅/從道士到「靈砂」——出土實物與古代合成硫化汞的時間問題35

⑧ 劉樂恒/《易外別傳》初探43

⑨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二)49

⑩ 田誠陽/修真問答54

? 謝清果/道教生命起源說與養生意識的發端56

? 郭樹森/鬼穀子隱修貴溪雲夢山鬼穀洞考略60

? 侯杰、李釗/許地山的道教研究65

? 錢明/陽明門人的道教情懷——以「從吾道人」董澐為主線70

? 苟波/從中國古代小說看道教「仙境」觀念與異域開拓精神78

? 張雪松/從《遊仙窟》看《封陟》——小議唐傳奇中「菩薩似嬌娃」86

? 白嫻棠/王重陽的道德教育思想92

? 何建明/<道士塔>與近代道士形象的感性變形——近代中國道士形象探索之一97

? 張振國/一個被損害的形象

? 梁龍騰/名山古觀相映紅——福建德化石牛山石壺殿遊記

21 午火/《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評介

第24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四期)

② 張緒通/《西遊記》對中國人思想的影響1

③ 曹志成/老子——「軸心時代」的中國自由神13

④ 蔡秋園/母愛的光芒──感受老子的「道」22

⑤ 李小光/逍遙遊:莊子之「真」人生哲學26

⑥ 沈善增/《老子》版本與文字的變化──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五)31

⑦ 郭樹森/天師道徒對編修《道藏》的貢獻35

⑧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三)41

⑨ 張開華/試談道教的「度關」科儀48

⑩ 田誠陽/修真問答54

? 胡海牙述、蒲曉鋒輯/從還精補腦談起58

? 李遠國/大足南山聖母洞的道教造像63

? 郭武/《無能子》及其社會政治思想70

? 於珍/潘師正的道教教育思想79

? 張宗奇/弘一大師的道緣84

? 丁常春、李合春/成都二仙庵歷史沿革92

? 張應超/對中國大陸二十年來道教文化的考察與探討98

? 李慶/日本道教研究的新成果-中(山鳥)隆藏著《雲笈七籤的基礎研究》

第25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五期)

② 卿希泰/永遠也不會忘卻的紀念——關於侯寶垣先生二三事1

③ 嚴春友、嚴春寶/該可憐的正是我們自己──讀《莊》心得三則5

④ 龔撓康/「道」、「言」之辨──略論莊子的語言觀11

⑤ 萬法勇/淺議莊子的渾沌學說16

⑥ 沈善增/「還」《老子》本來面目的意義——我為甚麼寫《還吾老子》(六)21

⑦ 尹振環/關於楚簡、帛書、今本《老子》的分章26

⑧ 張澤洪/道教文昌帝君與七曲山大廟36

⑨ 任宗權/道教的財神信仰43

⑩ 容志毅/道教煉丹淵源脈絡50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四)55

? 邱崇桂/玄門五戒之我見62

? 梁崇雄/也談道教五戒71

? 田誠陽/修真問答74

? 周崇林/道教素食文化雜談79

? 曹劍波/《老子河上公章句》的養生智慧84

? 黃景春/《三國演義》中的道教人物87

? 譚敏/唐代張天師神話故事探析95

? 郭武/江西行紀

? 李建雲、胡小柳/泰國普吉島「素食節」──一個摻雜了道教信仰的宗教節日

21 葛壯/給通靈的玄想裝上翅膀──《道教法術》讀後有感

第26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六期)

② 李永明/知行並重,中外會通──專訪李豐楙教授1

③ 許抗生/略談老子和道教的寬容思想8

④ 沈善增/《老子》政治哲學與和詣諧社會14

⑤ 陳永革/從道教社會觀看構建和諧社會18

⑥ 宇汝松/魏晉南北朝道經目錄學略考26

⑦ 強昱/早期《黃帝陰符經》諸注的思想理論30

⑧ 於珍/《重陽立教十五論》的修道思想38

⑨ 範思君/淨明道的「真人」人格理想初探43

⑩ 張智雄、李豐楙/正一符法的基本觀念48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五)57

? 韓吉紹/「膽水煉銅」與煉丹術64

? 容志毅/梁武帝求丹藥與道教煉丹之誘惑71

? 侯會明、趙改萍/馬丹陽在全真教發展史上的貢獻78

? 丁強/五斗米道教職「祭酒」探源之一──以史書關於荀子為祭酒、三老的記載為中心85

? 樂愛國/《管子》內業篇的氣功養生思想89

? 張應超/壽天休論命,修行在本人——孫思邈的養生觀95

? 郭武/譚峭及其《化書》的民本思想

? 黃景春/談談《金瓶梅》中的道士

? 郁永龍/蘇州巿道教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

21 譚明全/.什邡大王廟紀實

22 田兆元/《老子》的一種真面目——讀沈善增《還吾老子》

第27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七期)

② 丁常雲/堅定信仰持守規戒——關於道教信仰建設的三點思考1

③ 尹志華/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和世界影響14

④ 嚴春友、嚴春寶/以出世的態度入世——讀莊心得(二)19

⑤ 魏捷/「道」之隨想三則27

⑥ 趙芃/道教的本體論——「道」之本體存在說35

⑦ 鄭曉江/道教的「生死之道」42

⑧ 胡小琴/《登真隱訣》卷帙考52

⑨ 黃永鋒/道教的財神信仰

⑩ 張智雄、李豐楙/師受與書符;符咒的定制及其運用67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召神制鬼類咒語(六)74

? 蔡宏/《孫真人百字銘》淺釋82

? 苟波/從「地仙」到「謪仙」──道教「入世」意識的強化85

? 張明學/道教思想對明清文人畫的影響92

? 胡誠林/道教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內容與途徑98

? 郭曉鋒/東北第一叢林——瀋陽太清宮

? 樊光春/五鳳山的松林

? 任宗權/中國道教協會赴馬來西亞傳戒紀實

? 陳耀庭/第三屆道教與當代世界國際研討會在德國慕尼黑舉行

? 常虹/海外弘道的重要團體——「歐洲中華道家文化研究促進會」

21 謝清果/悠遊於神聖與世俗之間——郭武教授《淨明忠孝全書研究》讀後

第28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八期)

② 蕭登福/從《葛巢甫洞玄靈玉京山步虛經》看道教步虛詞的建立1

③ 沈善增/「上德不德」的深遠意義9

④ 嚴春友、嚴春寶/千間房屋又有何用──讀莊心得(三)13

⑤ 孫君恒/老子「聖人」觀的當代審視14

⑥ 趙芃/道教的本體論──「道」之本體本性說19

⑦ 沈善增/工業游牧文化22

⑧ 白嫻棠/列子的道德哲學思想25

⑨ 羅偉國/怎樣檢索《道藏》32

⑩ 徐山/關於逍遙遊與齊物論的分析36

? 鄭慶雲/白玉蟾生平考略42

? 周崇林/丘處機和他的十八弟子50

? 周高德/道教的善惡報應觀58

? 郭曉鋒/「點亮心燈」故事五則60

? 張智雄、李豐楙/書符的規矩與訣要67

?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日常生活類咒語選講73

? 吳家榮/簡論道教養生學80

? 郭武/陸西星的內丹「雙修」理論84

? 黃景春/《水滸傳》中的仙道人物92

? 鄭豔/神奇的道家仙果——蟠桃99

21 劉雄鋒/走近道教神界:道醫身神的後現代詮釋及其意義

22 丁常春、李合春/成都青羊宮歷史沿革

23 任宗權/江楚名跡長春觀

24 葛光/介紹王承文《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

第29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二十九期)

② 李永明/儒釋道兼通,經史論並長——專訪蜂屋邦夫教授1

③ 趙之璣/關於長生問題的新契認6

④ 陳耀庭/道教神學及其門類26

⑤ 魏燕利/《攝生纂錄》作者及其導引篇解密39

⑥ 郭武/閭丘方遠與《太平經鈔》43

⑦ 譚敏/老子及其靈驗故事47

⑧ 譚明全/漢旺紅廟子與白衣太子肉身像52

⑨ 樂愛國/略論道教與倫理的關係54

⑩ 郭曉鋒/「點亮心燈」故事四則60

? 張智雄、李豐楙/正一道符釋例67

? 張振國/上海正一道進表科儀中的兩齣小型法事74

? 王順/香港殯儀館的道教科儀83

? 雷曉鵬/道人道教詩詞和文人道教詩詞88

? 劉永霞/陶弘景詩文之精神境界、價值追求及影響94

? 張明學/從道教神仙信仰解讀《三官大帝出巡圖》

? 張應超/重陽宮在中國道教史上的地位

? 孔祥毓/北京大光明殿考證

? 畢旭玲/對語言力量的崇拜——讀《道教符咒選講》

? 遊紅霞/小說中的神聖角色──評黃景春《中國古代小說仙道人物研究》

第30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三十期)

② 劉國梁/我與卿希泰先生的道教情緣——為卿先生八十華誕而作1

③ 張廣保/唐以前道典所載黃帝修道登仙說之繁衍3

④ 蔡宏/「玄」在道家、道教歷史發展中的意義和作用11

⑤ 沈善增/上善若水──修道者的人生主旨16

⑥ 陳耀庭/神性即道性20

⑦ 蒲團子/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32

⑧ 張智雄、李豐楙/符籙在齋醮科儀中的運用45

⑨ 羅偉國/從秦可卿之死看道教齋醮51

⑩ 黃永鋒/道教煉丹器具特性析要54

? 霍克功/內丹雙修派爐鼎論60

? 丁強/早期道教授戒簡述68

? 任宗權/道教度牒制度的興起與終止78

? 蕭登福/六朝上清派溯源:東晉上清派起源試論之一85

? 黃景春/《西遊記》中的神仙道士94

? 袁實秋/試析《聊齋志異》中的道士形象

? 周崇林/寒流九曲環山響,古樹千年露殿陰——記道教福地武夷山

? 李遠國/江油金光洞與哪吒信仰

? 張振國/賢者吹鼓我抬轎

? 胡海牙、陳育甯、袁志鴻/《寧夏道教史》

第31期目錄

① 編者的話(第三十一期)31

② 胡孚琛/陳國符先生與《道藏源流考》1

③ 沈素珍、錢耕森/老子的「和諧」智慧6

④ 尹振環/堅定的「帛優」派13

⑤ 謝清果/讀經與做人23

⑥ 陳耀庭/關於「神人同源」30

⑦ 蒲團子/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中)44

⑧ 蕭登福/關於上清經:東晉上清派起源試論之二52

⑨ 容志毅/張真人《金石靈砂論》外丹黃白考釋59

⑩ 章文煥/有關許遜的早期記載69

? 趙衛東/論丘處機的歷史功績80

? 郭曉鋒/「德」和「非德」──「點亮心燈」故事二則86

? 黃景春/《封神演義》中的仙道人物92

? 羅耀松/悲情體驗中的精神守望——揭傒斯道教文學創作傾向散論

? 張振國/新時期上海道教第一壇

? 葛壯/高道妙手定乾坤──讀《陶弘景評傳》兼論南北朝的三大道教改革家

第32期目錄

① 葛榮晉/道家「無為而治」與現代企業管理1

② 徐山/關於《老子》的分析12

③ 趙芃/論道教的「道化天下」思想18

④ 周孝君/論道家思想與失意之人的自我拯救22

⑤ 蒲團子/陳攖寧仙學的倡導過程(下)27

⑥ 劉延剛/陳攖寧仙學思想的平民化色彩35

⑦ 趙文/《道德經》與內丹養生之道41

⑧ 韓吉紹/《金液還丹百問訣》論略45

⑨ 蔣波/鬻熊及其思想簡述54

⑩ 蕭登福/上清經派的主要傳承人物:東晉上清派起源試論之三58

? 張宏敏/黃宗羲與道教關係考論69

? 張振國/上海正一道進表科儀中的四齣小型法事79

? 丁常春/伍守陽的「法財侶地」論87

? 王林森/柳華陽內丹修煉學說簡述90

? 甘紹成/關於成都境內行壇道樂的保護與利用96

? 葛壯/道教文化所含蘊的地域特色——評吳亞魁著《江南全真道教》

第33期目錄

① 易宏/日本學者的道教儀式研究1

② 魏小巍/古老丹訣與神秘「天書」——從煉丹術看道教信仰的建構(上)14

③ 黃新華/文運、神運與重文風俗——文昌信仰在現代社會升溫的現象與思考22

④ 曾勇/葛洪「中和」思想及其在生命涵養中的意義28

⑤ 陳耀庭/道經的神性36

⑥ 宇汝松/道醫略論46

⑦ 黃永鋒/道教飲食保健方法51

⑧ 蕭登福/由東晉靈寶派看道教齋壇法會類別之衍變56

⑨ StephenL.Field撰,陳杰譯/找尋龍脈:風水中的民間生態陳杰65

⑩ 容志毅/陶弘景《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考釋75

? 姜守誠/「千秋萬歲」考辨80

? 尹志華/王常月法嗣考辨94

? 陳金鳳/洪崖先生事蹟考略88

? 郭武/青城山與青羊宮:近現代四川全真道的活動中心98

? 吳亞魁/「全真道與近現代中國社會和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馮靜武/羨君筆端有新意,倏忽萬狀成一揮——黃永鋒博士《道教飲食養生指要》評述

第34期目錄

① 傅鳳英/陳國符先生在《道藏》研究方法上的突破1

② 沈素珍、錢耕森/老子的「民本」思想及其現代價值6

③ 李金娥/吸收道家精華,共建和諧社會12

④ 魏小巍/從煉丹術看道教信仰的建構(下)17

⑤ 陳耀庭/太平的社會理想28

⑥ 龔曉康/莊子的「仁義」觀38

⑦ 羅偉國/讖緯神學與黃老之學44

⑧ 任宗權/《道藏輯要》編纂的辛酸歷史47

⑨ 楊福泉/《老子》十一章「當」義考54

⑩ 魏捷/一代名相魏徵的道士因緣58

? 侯慧明/論馬丹陽的宗教哲學觀65

? 張振國/上海正一道進表科儀中的「沖表」與「圓場」73

? 徐菲/《黃帝宅經》的思想及價值81

? 盧理湘/張伯端《金丹四百字》新注86

? 魏燕利/「婆羅門導引法」新探92

? 黃永鋒/道教青精飯97

? (韓)李浩栽/試析道教的融合性——以明代三一教為中心

? 吉黎霞/爛柯山傳說的歷史傳承與宗教內涵

? 韓吉紹/中國煉丹術研究之回顧及展望

第35期目錄

① 張振國/閔公三謙1

② 尹振環/關於老子聖人觀的兩點重要補正6

③ 吳亞魁/論清末民初的江南全真道「壇」——以上海「覺雲」為中心12

④ 胡小柳/神聖與世俗之間——清代什邡地區的僧道與寺觀25

⑤ 陳杰/解讀「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31

⑥ 張應超/西北道教經典簡述36

⑦ 張宗奇/「荒寒天都」裏的隱士和道教真理——追記張理窮道長和他七十年間的道教學術研究45

⑧ 宇汝松/上清派創始之考辨61

⑨ 劉鳳鳴/全真道在膠東半島興起的原因67

⑩ 葛壯/頤養天年不是夢——歷史上修道者多享高齡現象之解析75

? 蒲團子/關於「龍虎三家」之說的幾點看法80

? 羅耀松/元明兩朝的武當道教文學93

? 龍抒抒、朱曉怡/對年運祥和的祈求——關於上海城隍廟拜太歲活動的考察

? 王東/藥王廟內千頭柏

? 陳耀庭/在「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總結發言

? 戴少鈞/「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概述

? 鍾海連/道教文化意義和生存智慧的深層詮釋與立體呈現——評孫亦平教授《道教的信仰與思想》

相关阅读:

1.《宗教人类学》(辑刊)

第1-7辑目录

2.《宗教社会学》(辑刊)

第1-5辑目录

3.老子学刊

第1-10辑目录

4.道家文化研究

第1-30辑目录

5.道教学刊

第1-2期目录

6.学刊

JournalofDaoistStudies第1-11期目录

7.道教研究学报Daoism:Religion,HistoryandSociety

第1-9期简目

8.全真道研究

第1-5辑目录

9.正一道教研究

第一辑目录

10.正一道教研究

第2-4辑目录

11.正一道教研究

第五辑目录

12.正一道教研究

第六辑目录

13.《老子学集刊》

第一辑简目

14.儒道研究

第1-4辑目录

15.《宗教心理学》(辑刊)

第1-4辑目录

16.道学研究

第7期目录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

.







































专治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702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