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諵譁介绍

发布时间:2019/7/11 15:44:42   点击数: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一部重要的源头经典,作者庄周。《庄子》共33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意旨文风条贯一致,为庄周所作,而外篇、杂篇多由庄周后学所作。

《庄子諵譁》是南怀瑾先生对内七篇的讲解,从讲解(一九八一讲的)到整理讲稿成书,过程也是曲折复杂,历时二十多年,事在该书的出版说明中有介绍。问南师定此书名的本意,南师自谦说是“譁啦譁啦,諵諵自语而已”。

回想一九八九年刚从学校毕业,买了一本曹础基先生的《庄子浅注》,当时读《庄子》,感觉是汪洋恣肆、绮丽恢弘,但也只是似懂非懂,并没有深入的读下去。读了南师讲解的《庄子》后,彻底的改变了对《庄子》一书的看法,原来是叹服其美丽潇洒的文句,现在是略窥其修养身心的门径。《老子》、《庄子》这些经典,能够历经两千多年而屹立不摇,常读常新,谁能说这其中不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呢?

南师对《庄子》内七篇的讲解,也是儒、释、道互相参证,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例如《庄子》中的“滑疑之耀”这个词,对庄子创造的这个名词,历来有多种解释,看了之后总觉着很难解释的通。南师讲这个词就是佛家说的“迥脱根尘,灵光独耀”,看到这种解释,再参考上下文,就会有点默会于心,感觉这两个词语是讲的一回事、一个道理。因为有些东西,如果用“名词解释”的方法,恐怕永远也解释不清楚。南师认为《庄子》内七篇是从出世到入世的七个步骤,从七篇的名目上也能看出点消息来。这内七篇固然重要有名,但同时南师也指出外篇和杂篇却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军事、谋略、做人等很多方面广受其影响,甚至说外篇是一切谋略学的鼻祖。

《庄子諵譁》早期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在还有复旦出版社和人民东方出版社的两种版本。

兹摘录两段放在文后,不知能否与您产生共鸣,一笑!为什么要笑呢,因为不笑不可以为道,因为我是“下士”。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世界上的事,无所谓大小,同样的一样东西,也无所谓好坏,区别是在它的作用。一个小事情,一个不相干的人,如果碰到智量大、见地、境界应用高的人,可以将之应用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道也是同样一个道理,见地、智量高的人,一个不相干的方法,可以使他达到了超越的境界。反之,如果他的智量、境界、应用见地不够的话,最了不起高明的东西,对他也没有用处。

以庄子来说,他本身很高明,写了一部书,结果呢?我们后人学者只为拿学位做论文而已。这就把庄子用小了,也把庄子变成惠子的瓠瓜了,很可叹!”

“中国儒释道三家,有个名称叫做永远保持“初心”,就是最初在开始的那个心里状况,人能够永远保持“初心”,很纯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染污,永远保持那个光明磊落、坦白纯洁,如老子所讲的“如婴儿乎”!那就是庄子所说的这一把刀(庖丁解牛的那把刀),永远不坏,永远常新的道理。他说明了这个要点,同时我们要了解这个原则,对于我们生命的修养也是一样。

我们人为什么容易苍老呢?因为受了外界一切的影响,而产生情绪的变化,慢慢由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了。所以修道处世就是庄子庖丁解牛的道理。虽然处在很复杂的世间,批大郤,处理大关键要看大要点,自己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像这一把刚刚出炉的刀一样,不硬砍,不硬剁,不硬来,永远保持生命的健康,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

南师在讲课中强调要多读书、读原著。的确,每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原著,都值得去认真阅读。同样一本书,每个人读后的收获与感觉是不同的。因此,在读南师的著述后,还应该再去读原著,有些甚至需要背诵,或许您也会获得新的领悟。

扫描此







































白癜风康复案例
白癜风规范化治疗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701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