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读庄子呆若木鸡

发布时间:2019/6/16 18:30:31   点击数: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嚮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①纪渻(shěng)子:人名。事迹不详。王:《列子·黄帝篇》说是周宣王。养:驯养。斗鸡:指专供斗鸡游戏用的凶悍的鸡。②已:止,结束。鸡已乎:斗鸡训练好了吗?《列子·黄帝篇》作“鸡可斗已乎”。③方:副词。正当。憍(jiāo):通“骄”。骄傲,骄矜。虚憍:能力不足而神态骄傲;装腔作势。恃气:凭意气,意气用事。④犹:还,仍然。应(yìng):回应。嚮(xiǎng,向):通“响(響)”,回声,声音。景(yǐng):影子。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影”。应嚮景:对别的鸡的声音和形影有回应。《庄子·在宥》:“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嚮。”⑤疾视:瞋目怒视。盛气:怒气冲冲。这是说对别的鸡的回声和影子已经没有行动上的反应,但内心里仍有反应。⑥几(jī):几乎,差不多。⑦鸡:指别的鸡。虽:即使。⑧无变:内心毫无改变,即无动于衷。⑨望:远看。木鸡:木头雕刻的鸡。〔唐〕成玄英疏:“其犹木鸡不动不惊。”⑩德全:德行完备。《庄子·天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成玄英疏:“言执持道者则德行无亏,德全者则形不亏损,形全者则精神专一。”?异:别的,其他的。应(yìng):攻击。反走:回身而跑。

译文

纪渻子替君王训养斗鸡。过了十天,君王问道:“斗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说:“还没有。它正装腔作势,意气用事呢。”过了十天,王又问,渻子说:“还没有。它仍然对别的鸡的声音和形影有反应。”十天以后,王又问,渻子说:“还没有。它还会对别的鸡怒目而视,怒气冲冲。”十天以后,王又问,渻子说:“差不多了。即使有别的鸡向它鸣叫挑战,它已经无动于衷了;看上去它就像木雕的鸡一样了;它的德性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去攻击它的,一见到它回头便跑了。”

读后感

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是使斗鸡由外向内转变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斗鸡内在空虚却以骄矜之态示人,其骄乃是缘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其所恃之气则是纯粹的由血气支配的毫无内涵的情绪。

第二阶段,斗鸡闻响而应,见影而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当人拥有了一定的财富、名位、权势,不正如这斗鸡一般吗?

第三阶段,斗鸡“疾视而盛气”。“疾视”是“盛气”的外现;“盛气”是“疾视”的原因。斗鸡不再像从前那般虚骄恃气,也不再顾盼自雄。但偶尔露峥嵘的“疾视”,表现出未忘欲斗之意的修为。

直到“望之似木鸡”,斗鸡终于进入德性完备的境界。其“无变”,是收敛了全部外向的张力,专注于内在的精神。

斗鸡之为斗鸡,是因其强烈的好胜之心;好胜之心源自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人总是习惯于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在比较中给自身定位。这种比较的过程,使人更多地专注于外在,结果反而忽略了真实的自我。人专注于外在,又是人与人之间相争相斗的诱因。当一个人完全回归自身时,彻底消除了自己的攻击性,于是无好胜之心,因而无所不胜。

社会可能会演化为巨大的斗鸡场,在制度上要求人人成为斗鸡。个人可以对抗这种要求吗?庄子给出了他的回答。

歡迎諸君留言感謝諸位點贊

北城海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69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