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意匠之手手工艺术国美之路展览隆重

发布时间:2018/1/19 23:21:28   点击数:

回归手艺根源,复兴东方经典。年11月8日上午10时,“意匠之手——手工艺术国美之路”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序幕。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珍妮特·德布斯女士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国际陶艺学会主席雅克·考夫曼先生,希腊总理参事达维塔·季莫斯赛尼斯先生,我院党政领导班子胡钟华、王赞、孙旭东、姜玉峰、杭间、高世名、应达伟、徐国强,老教授陈淞贤、陈守义、冯罗铮、陈之川、朱维明、刘建国、侯又民等,来自国内外艺术院校、艺术专业机构、媒体朋友以及全院师生。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主持。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致辞

许江在致辞中强调了手与作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的心灵之想,体魄之劳,凝词双掌十指,心手合一,心手两忘,最是东方艺术的写照;手工如人心人意的工具,无所不能,无精不致,手工之作即代表那种上手的兴发和品质。“手工艺术学院建立虽迟,但其以‘以手通意、以技入道’来作为当代手工传习之道的内涵,构造日常生活的实验状态,以臻‘心想手到、上手哲思’的理想状态的追求,却是理得通透、想得明白。”许江认为此番展览之题“意匠之手”,便是手工艺术学国美之路的传神旗帜。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主持展览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教授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周武教授在致辞中说道:“此次展览以‘意匠之手’为主题,正是基于对东方手工艺特征的思考,蕴涵着手工艺术创作对“以技入道”理想状态的追寻,体现了专业的价值取向。”周武认为,“意匠之手”的精髓在于使用“手”去领会造物之妙,通过“手”去认知事物并打开思想的屏障,把没有思想的物质升华为精神的图腾,意义不止于匠人技艺层面的体验,还承载着手工艺术为人、为学、为艺思想的表达,折射出读书养心、上手劳作的创作观和育人观。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珍妮特·德布斯女士

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致辞

此次展览内容包括手工艺术学科的历史文献、手工材料、制作工具、示范课程、领先平台,以及学科教师优秀个人创作、科研成果和毕业生“新星工坊”等。展览涉及劳作上手的体悟、经验知识的传达、思想观点的打磨,启发观者超越视觉感知而认识事物本源,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维度的展示,体现“工匠”胸有成竹之精神和“意匠”哲学思辨之智慧,展现学院再兴传统手工艺术、塑造东方人文手艺思想脊梁之抱负与理想。

序:意匠之手

[上滑观看完整文字]

手,令我们延揽捕获、抚亲痛失的双手,正是人类伟大的进化。人的心灵之想,体魄之劳,凝此双掌十指,构成地球上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生存之核。

中国文化的诗书画一体,凝在一杆笔、一双手。此手笔轻重提按,风流使转,既写日常诸事,又抒春秋情怀。心手合一、心手两忘,最是东方艺术的写照。中国陶器的发明,内蕴人之手代表人力天工的造化。那盘泥与拉坯,那器形与釉色,那封泥与窑烧,天工造物,出神入化,无不镌印着手的力、手的工、手的生活与品味、手的智慧与神采。那陶壶瓷盏中絪缊的从来便是华夏文化的常情与温度。手工结着中国艺作的环,从甲骨、青铜器到缣帛、竹木简牍、石刻字画。手之工原指工匠的曲尺,手工便如人心人意的工具,无所不能,无精不致。旧时北京的诸般手工匠作称“京作”,苏州的诸般手工匠作称“苏作”。“作”如人的乍起,手工之作即代表那种上手的兴发和品质。

中华手工之艺,源远流长,抱朴而怀文。江南人以茶米为食、麻丝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其生活蕴育着诸般手工技艺。技可通道,其技其艺,凝着民族的乡土世界。那几乎是中华文化最朴质的原乡、最悠远的学堂。年,国立艺术院于西湖创立,其建院的二十四字宗旨第一条即是“整理中国艺术”,此艺术即指手作诸般之艺。创院的大师一辈均亲好传统手作之艺,林风眠先生于陶作之艺、潘天寿和黄宾虹先生于金石之艺、刘开渠先生于石工之艺俱存独到造诣。如此民族民间手作的转释以为绘画之艺的滋养,自是中国美院传承布新的重要手法,在近九秩历史中从未离断。建院初的图案系,便设有陶瓷专业课,注重手工之艺的传习。直至上个世纪最后的十年,都以工艺系来统称各类设计专业。而手工艺术学院分身独立而为学院建制,却是两年之前建立“五学科十学院”结构之时,面对设计工业与产业勃兴之潮,谋划传统手作的传习与活化而在全国首创格局的。历史上工艺系的分拆重建、更名转型的迁变,投射了手工传习的坚守与变革及其富于深度的历史轨迹。

十五年前,应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罗杰院长之邀,我初访该院。这个美国东海岸的最早拓发之地的朴素小镇,整整一个街区,一栋楼一个学园的布局令我难忘。每个学院的底层均是实验室、热成型楼一层一艺、基础部的专门教学、博物馆的豪华东方收藏,所有这些后来都融入了我院校园的建造,形成象山校区结构性的建造特色。但其中热成型的建造却拖得较晚,这也直接影响了手工艺术学院的姗姗来迟。学院建立虽迟,但其以“以手通意、以技入道”来作为当代手工传习之道的内涵,构造日常的生活实验状态,以臻“心想手到、上手哲思”的理想状态的追求,却是理得通透、想得明白。手工艺术学院以陶艺为引领,举办多届国际学术双年展,在全国展览中屡获奖项,并在中韩日的交流展中独占鳌头。此番展览之题“意匠之手”,便是手工艺术国美之路的传神旗帜。

“意匠”之说追溯源远,总让人想到羚羊挂角搬的超脱、山林远眺般的超迈,但最让我辈寤寐思服的正是《庄子》。《庄子》之书自是意匠之手的天书。轮扁斫轮而论圣人之言,“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可为手工记忆与传授的真正圭臬。佝偻者承蜩之有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其“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正是手感的磨砺与用志的跬积。而解衣槃礴者在常规中不趋不立,独自苦修若业,辄然沉醉而忘形,得磅礴大气,只若手作者深耕与生长的写照。如是,那百千青年艺匠的手,便既是当代创造活生生的特写,又是庄子逍遥而游、扶天而上的千年的意匠风神。

许江

年11月5日

展览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美之路”系列展览之一,分为“手工的记忆”、“手感的磨砺”、“手作的深耕”和“手艺的生长”四大版块,旨在通过历史文献、学科建设、学术成果、教学思想等方面的展示,回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专业的发展历程,梳理学科文脉、传承学术品格。

▌手工的记忆: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专业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年西湖国立艺术院创立之时所设立的图案系,当时,便开设了“陶瓷”专门课程。在之后近九十年的历程中,手工艺术专业历经合并、分拆、重组,从年成立工艺美术系,到年5月29日正式成立手工艺术学院,专业系科的调整变化折射出中国手工艺术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邓白、周轻鼎、高建新、冯罗铮、杜曼华、郭春田、李松柴、章培筠、顾方松、陈淞贤等老一辈的先生们留下了丰厚的知识积淀、历史传统和精神财富,并激励着后人不断创新、创造。

“手工的记忆”以手工材料为主线带出历史故事,通过专业事件纪元时间轴的划分,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运用记录、存档、回放等方式开启对手工记忆的系统性观察,引导观者对事物文脉进行深度阅读。

年邓白先生给陈守义老师的书信

老工艺系老照片(二排左七为邓白先生)

八十年代邓白先生(左二)与李松柴老师(右二)在课堂教学

年王建军老师在美院陶瓷厂用手工拉坯机创作陶艺作品《壳》

▌手感的磨砺: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成立以来,以工作坊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倡导“活化传统工艺,聚焦东方美学,深耕民间田园,再造生活时尚,振兴新型手艺”的办学宗旨,深化完善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学院下设陶瓷艺术设计、玻璃艺术设计、首饰与金工艺术设计、漆与木作艺术设计四个专业方向,其中,历史最悠久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已创办57年。如今,各专业以民族传统手工艺的转型升级为核心,梳理课程群教学方案的思路,不断深化链状工作坊实验的特色,注重拓宽材料创作实验的广度,兼顾挖掘理论思辨研究的深度。四个专业方向互动共生,已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

“手感的磨砺”重点展示手工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工具之路导引出学院四个专业的十二个教学案例,强调手工艺术的教学是借助对专业工具的掌握和对工艺特性的理解,将材料、技艺、设计、艺术、思想的调和与融通,激活为人与物、手与艺之间的对话,可谓是一种手感磨砺的方法。

▌手作的深耕:

当前传统工艺的振兴正处于社会产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手工艺术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兼具,强调纵向和横向问题的比较分析。目前,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四大专业已有多项国家课题立项,学生作品在全国美展上表现突出,其获奖数量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与此同时,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专业创建了“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杭州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展”、“亚洲当代陶艺交流展”等重大国际学术展览平台,形成“4+1”展览群,确立学院在专业领域的学术优势。近年来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名校建立了学术合作。

“手作的深耕”重点表现手工艺术创作的拓新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建构,展示的主要内容包括学院教师作品、学术交流文献及学院有代表性的国际领先平台。这是对手作人文内涵的深耕——通过视觉的观读,打捞超越视觉的精神体验,其中包含着劳作者的智慧和中外艺术创作的经验,即身体力行、以技入道,是为意匠之艺。

▌手艺的生长:

教育的宗旨是让学子怀揣专业之信念,面对未知,求索不止。一所大学文脉得以传承,主要在于学院历代学人所秉承的学术人文思想。手工艺术学院建立的意义,在于相传工艺学脉,以上手的劳作培育人性之美,除了技艺的培养、品格的锻造外,还以追求卓越创造意识的培育为指归。为此,学院着重以创造性意识开启对于手工艺术本体语言方式方法的研究,致力于建构一个新型手工艺术育人体系,着力破解手工艺术的承传与融合创新的关键性问题。

“手艺的生长”以“意匠之手”系列纪录片的形式,聚焦学院在学术和创作方面的前沿性探索和创新性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演绎艺术家和教育者对于手艺传承与生长的思考,展现学院再兴传统手工艺术、塑造东方人文手艺思想脊梁之抱负与理想。

8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主持“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叙史”研讨会

开幕式当天下午在杭州蓝天清水湾国际大酒店还举办了“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此次论坛持续两天,以“劳作上手”为主题,由“叙史”、“明艺”、“辩工”和“化育”四个分主题论坛构成,四大主题各有侧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高世名教授,我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振宇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将分别担任论坛主持,多位国内外手工艺术相关领域的艺术家和学者出席论坛,展开了一场“有关手艺与时间的跨界对话”。

展览现场:

意匠之手——手工艺术国美之路

◎展览时间:年11月8日—11月25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市南山路号)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

◎学术主持:许江

◎策展人:周武

文|张同芳

摄|申博周红雷徐君等

来源|手工艺术学院

编辑|张同芳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47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