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南华经全集第二十五篇则阳第一章或不

发布时间:2018/1/11 19:28:35   点击数:
第一章·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1]。

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2]?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4]?

王果曰: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5]。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6]。”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7]。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8]。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9]?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10],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11]。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12]。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1]。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14]。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15]。故曰待公阅休[16]。

[1].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则阳:姓彭名阳,即下文的彭阳。《疏》:姓彭,名阳,字则阳,鲁人。楚:楚国。《疏》:游事诸侯,后入楚,欲事楚文王。夷节:人名,楚国大臣。王:楚王。《疏》:夷姓,名节,楚臣也。则阳欲事于楚,故因夷节称言于王,王既贵重,故犹未之见也。夷节所进未遂,故罢朝而归家。

[2].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疏》:王果,楚之贤大夫也。谭:通谈:推荐。《疏》:谭,犹称说也。本亦有作谈字者。《疏》:前因夷节,未得见王,后说王果,冀其谈荐也。

[].我不若公阅休:若:《疏》:若,如也。公阅休:人名,姓公阅名休,楚国隐士。《疏》:公阅休,隐者之号也。王果贤人,嫌彭阳贪荣情迫,故盛称隐者,以抑其进趋之心也。

[4].公阅休奚为者邪:《疏》:既称公阅休,言己不如,故问何为,庶闻所以。

[5].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擉chuò,通戮:刺。《疏》:擉,刺也。樊:樊圃。《疏》:樊,傍也,亦茂林也。

[6].此予宅也:予:我。《注》:言此者,以抑彭阳之进趋。《疏》:隆冬刺鳖,于江渚以逍遥;盛夏归休,偃茂林而取适;既无环庑,故指山傍而为舍。此略陈阅休之事迹也。《释文》:予宅:以隐居山阴自显也。

[7].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知zhì:智。许:信。神:神奇、神化。颠冥:神情颠倒。颠为颠狂,冥为妄行。《疏》:颠冥,犹迷没也。《释文》:颠冥,犹迷惑也,言其交结人主,情驰富贵。《注》:言己不若夷节之好富贵,能交结,意尽形名,任知以干上也。《疏》:言夷节交游坚固,意在荣华;颠倒迷惑,情贪富贵。实无真德,而有俗知,不能虚淡以从神,而好任知以干上。数数如此,犹自不能,况我守愚,若为堪荐?此是王果谦逊之辞也。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非:不能。相助:帮助。消:消除鄙贱吝惜的心意。《疏》:消,毁损也。)《注》:苟进,故德薄而名消。《疏》:言则阳凭我谈己于王者,此适可败坏名行,必不益于盛德也。

[8].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夫冻者:受冻的人。假:借助。春:春天的温暖。暍yē:中暑、伤暑。《注》:言已顺四时之施,不能赴彭阳之急。《疏》:夫遭冻之人,得衣则暖;被暍之人,遇水便活。乃待阳和以解冻,须寒风以救暍,虽乖人事,实顺天时。履道达人,体无近惠,不进彭阳,其义亦尔。

[9].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赦:赦免、宽恕。虎:像虎一样凶狠。佞人:小人,指夷节。正德:正德的人,指公阅休。桡:即挠náo:屈服、矫正。《释文》:能桡:惟正德以至道服之,佞人以才辩夺之,故能泥桡之也。《疏》:仪形有南面之尊,威严据千乘之贵,赫怒行毒,犹如暴虎,戮辱苍生,必无赦宥。自非大佞之人,不堪任使。若履正怀德之士,谁能屈挠心志而事之乎?

[10].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注》:淡然无欲,乐足于所遇,不以侈靡为贵,而以道德为荣,故其家人不识贫之可苦。《疏》:御寇居郑,老莱在楚,妻孥穷窭而乐在其内。贤士尚然,况乎真圣,斯忘贫也。

[11].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与卑贱同化。《注》:轻爵禄而重道德,超然坐忘,不觉荣之在身,故使王公失其所以为高。《疏》:韬光为穷,显迹为达。哀公德友于尼父,轩辕膝步于广成,斯皆道在则尊,不拘品命,故能使万乘之主,五等之君,化其高贵之心,而为卑下之行也。《释文》:居高而以卑为本也。

[12].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物:事物。娱:快乐。《注》:不以为物自苦。《疏》:同尘涉事,与物无私,所造皆适,故未尝不乐也。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人:人事。《注》:通彼而不丧我。《疏》:混迹人间,而无滞塞;虽复通物,而不丧我;动不伤寂,而常守于其真。

[1].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以中和之道对待人。《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疏》:荫芘群生,冥同苍昊,中和之道,各得其心,满腹而归,岂劳言教!与人并立而使人化:与人并立:与人相处而在短时间。《注》:望其风而靡之。《疏》:和光同尘,斯并立也。各反其真,斯人化也。

[14].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父子之宜:父亲与儿子相处相宜。彼其bǐqí:也作彼己:那、他。归居:隐居。《注》:使彼父父子子,各归其所。《疏》:虽复混同贵贱,而伦叙无亏,故父子君臣,各居其位,无相参冒,不亦宜乎?而一闲其所施:一闲:一切出于闲暇无事。所施:为事、施物。《注》:其所施同天地之德,故闲静而不二。《疏》:所有施惠,与四时合叙,未尝不闲暇从容,动静不二。

[15].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远:深远。《疏》:圣人之用心,具如上说,是以知其清高深远也。

[16].故曰待公阅休:《注》:欲其释楚王而从阅休,将以静泰之风镇其动心也。《疏》:此总结也。

本章的基本内容是王果评论夷节的“佞人”特征和公阅休“圣人”品性,值得读者认真玩味。

则阳游历到了楚国,夷节将这件事告诉楚王,楚王没有接见则阳,夷节只好回家了。

彭阳拜见王果时就说:先生为什么在楚王面前不推荐我呢?

王果说:我不如公阅休。

彭阳说:公阅休是干什么的?

王果说:

公阅休冬天在江中刺鳖,夏天在山旁休息,过客人问他,他就说:“这是我的住宅啊。”夷节也不能做到这点,何况是我呢?我还不如夷节。夷节的为人,没有德行而有智巧,不能把握本性,以智巧提升自己的手腕,早就沉溺在富贵场中,并非以德助人,还会损伤德性。受冻的人盼气候暖和以当衣服,中暑的人反求冬天的冷风以便散热。楚王的为人,形貌尊贵而威严;对于罪过,如凶狠的老虎毫不宽恕;如果不是佞人或德正的人,谁能说服楚王?

所以圣人:在穷困的时候能使家人忘掉贫困,在通达的时候能使王公忘掉高官厚禄而与卑贱同化。圣人之于外物,以跟外物共处为快;圣人之于人事,乐于跟人沟通而能保存自己的天性。所以圣人常施不言之教而以中和之道待人,与人相处而能使人同化。父子相处相宜,各得其所,而以清静无为的态度待人。圣人之于人心,实在深邃悠远在。所以说还得等待公阅休。

本章要点在于圣人的基本素质,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处于贫贱能够安居其位而自得其乐,身居高位能够虚怀若谷而自我化育。第二,“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对物对人,心乐而化通,保持本性而不变。因此圣人“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给人以和气,化人以和睦,父子相处相宜,人得其所,物得其用。

王果为什么让彭阳等着公阅休然后再去请求楚王接见?

杨郁,名凡用,中华传统文化资深研究型独立学者,主要著作有《易经新学》、《易经的智慧》、《易卦易辞易林》、《老子新学大全集》、《庄子全集》、《老子-道德经全集》、《庄子-南华经全集》、《王阳明-传习录全集》、《老学六经》等各类若干种。致力于《天人国学》、《中华诚学》之研究和推广。

《天人国学铭》

杨郁

无形无名道为体,

有形有名德为用。

无善无恶为上德,

有善有恶为下德。

《中华诚学》

杨郁

无诚无伪之谓性,

有诚有伪之谓教。

尽性穷理曰诚明,

穷理尽性曰明诚。

对天人国学感兴趣可以扫描以上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防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470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