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从卞之琳到道德经荷兰汉学家汉

发布时间:2017/12/19 19:40:07   点击数:

(台湾诗人羊令野书法)

访问时间:年6月22日、7月4日、8月29日

地点:荷兰乌龟坼汉乐逸先生寓所

受访者简介:汉乐逸(LloydHaft),男,诗人,学者,翻译家。年生于美国,年开始学习中文,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到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文,年获得硕士学位,年以卞之琳诗歌研究获得博士学位。年到年间,任教于莱顿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初级汉语以及诗歌教学、翻译与研究工作。其汉学著作包括《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之研究》(英文,)/《发现卞之琳:一位西方学者的探索之旅》(中译本,)、《中国十四行:诗形式之意义》(英文,)、《周梦蝶与意识诗》(英文,)以及《中国文学导论》(与伊维德合著,荷文,英文)、《中国文学简介-诗歌卷》(主编,英文),等等。翻译方面,包括将荷文、中文作品译为英文,亦包括将中文、英文作品译为荷文。独译或合译的中国诗集有《杏殇》(孟郊诗选)、《死水和其他诗》(闻一多诗选)、《交汇:中国-年诗五家》、《苍茫时刻:中国当代诗选》等。汉乐逸也是一位活跃的诗人,已出版诗集十种,以荷语诗歌为主。目前,主要在从事《道德经》翻译以及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本文以《荷兰汉学家汉乐逸访谈录》为题刊载于《新文学史料》年第4期,内容略有删节,此为完整版,注释从略。)

(访谈现场)

学习中文、大学教学方面的情况

易:请您简单谈谈在哈佛大学和莱顿大学学习中文的情况。

汉:年夏,一位来自中国香港、说粤语的美丽女子让我着迷,我随后从哈佛燕京图书馆借到了赵元任先生的《粤语入门》,并且旁听了哈佛的汉语课。教课的是赵元任先生的女儿卞赵如兰女士。年,我到荷兰莱顿大学继续学习汉语。莱顿有着更为古雅的汉学,但现代汉语教学当时才刚刚起步,现代语言在学术界也不受重视。而且,很显然,那个时候我们也不可能去北京学习汉语。这对我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学有很多障碍。年,我在莱顿获得硕士学位。

易:现在看来,年代中后期,是中国政治变局的时刻,也是荷兰汉学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刻,社会政治层面的这些变化对您的研究有过影响吗?

汉:对我本人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我后来的博士论文是写卞之琳。最开始的时候是在许芥昱先生的英文版《二十世纪的中国诗》中读到卞之琳的作品。后来搜集到了不少卞之琳的中文作品,还与许芥昱先生通信;并且翻译了卞之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写的五首作品,收入到了许芥昱先生所编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一书之中。第一次到中国大陆是年。那时我已经决定研究卞之琳,但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外国人在北京还是会被另眼相待,中国人与外国人打交道还是比较危险的,所以,我怕卞之琳先生拒绝我的访问,只能说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情况”,想了解他用诗体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情况。当然,费尽周折和卞之琳先生见面之后,我问的都是他的诗歌。在北京还知道一个情况,是我们西方人不知道的,那时候中国有很多“内部发行”的读物。后来我听有的人谈过这方面的情况,这些读物不能公开阅读,只能偷偷地读,蒙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这些书。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他们就是这么说的。

易:国内称之为“黄皮书”。朦胧诗人,比如北岛等人,是有机会比较早读到这些作品,但一般人是无法读到的。

汉:北岛他们所阅读的作品也包括俄国诗人茨维塔耶娃等人的诗,朦胧诗的写作跟这种阅读应该很有关系。

易:年,您到中国,是以什么名义去的呢?待了多长时间?

汉:当时是荷兰和中国政府之间的一个文化交流项目,为期三个月。在北京待了两个月,其他的地方待了一个月,还去过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当时,莱顿大学有学生在南京,我去南京的时候见了他们。去重庆,主要是想感受下它的环境。在二战的时候,著名的荷兰外交家、汉学家就在重庆。大陆城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重庆,很喜欢那个地方,很悠闲,如果有机会,我想在那里住一年。

(汉乐逸先生在著作上题签)

易:当时除了卞之琳之外,还见到了哪些人呢?

汉:诗人还有艾青、郑敏。我记得当时的接待单位是教育部,他们派了一个人,带我去艾青家里。这个人是高行健。他当时和其他的中国人一样,穿着蓝色的衣服,真没有想到,他后来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也见到了一些学者、翻译家,在北京见到了北京大学教授杨周翰。他的英文非常道地,说起英语来就像英国人一样。我记得他当时说,希望有机会翻译出版古罗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不知道后来情况怎么样?

易:资料显示,杨周翰翻译了古罗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奥德维的《变形记》。

汉:真不错,他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为他感到高兴。在北京我还见到了社科院的法国文学专家罗大冈。他用法文写过一些有关中国古典诗的文字。当时还知道赵萝蕤,不过没有机会见到她。后来在上海见到了复旦大学的林同济教授。在重庆,见到了一些大学教授。

易:这些专家学者,您当时是如何联系到的呢?

汉:诗人是我自己主动提出来想见的,专家是接待单位联系的。我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但会中文,所以行动上还是很自由的,不需要人成天陪着我。我当时的项目是“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情况”,我跟接待单位说,很想认识一些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就给我介绍杨周翰、林同济和其他一些人。我对卞之琳翻译的诗体莎士比亚很感兴趣,他很讲究韵律。林同济的工作和卞之琳有点类似,也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443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