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大鱼海棠庄子逍遥游曝光了一个大写
早于一年多前,从瑜伽视角知道《逍遥游》“正解”后,一直想分享给大家,但是特意写出来总觉得那里不对劲,现在好了,『大鱼海棠』上影,得以师出有名…
《庄子·逍遥游》究竟说了什么?文/韵琪
最后一句话,也就是秘法之所在。
“去以六月息”,是指藉由热呼吸法或火呼吸或武火以迫使拙火往上行。
阴历六月,即阳历七月,
息,是风,是呼吸。
七月的风和呼吸是热的,
“鱼”要怎么上来?靠热!呼!吸!
――――――――――
据说,每一位读过高中的人都背诵过庄子的《逍遥游》(为什么是据说?因为琪没读过高中)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
北冥①有鱼②,其名曰鲲③。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⑤。南冥者,天池⑥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⑦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⑧三千里⑨,抟⑩扶摇而上(11)者九万里(12),去以(13)六月息(14)者也。”
如果,你对道家及瑜伽经典不感兴趣,可以跳转至文章最下端,直接进入
庄子学识渊博,他和老子一样,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逍遥游为道家经典《南华真经》(《庄子》)的首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的代言,我们暂且将以往的认知放到一边,偿试以道家的角度理解“逍遥”。
道家所说的逍遥是什么?我们对它都很熟悉,但又不太懂,先来讲一个大家熟悉的: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其实是来自瑜伽,是持戒精进里面的第五条――安住于至上(Ishvarapranidhana)。佛教翻译成观自在菩萨(Ishvara,中国译为“上帝”,其原义是“主控”),至于是“控制者”好还是“自在”好?琪认为是“自在”更胜一筹。
“自在”与“逍遥”那一种状态更好?如果非要分出高下,琪要请出学茶的师父严绍云老师,就文字本身来作解才能区分高下(嗯,也许第②篇会出现严师对逍遥与自在的开示哦)。琪认为“自在”与“逍遥”是同义词,基本表达的是同一种生命状态。这么说吧:道家的逍遥就是要达到安住于至上和观自在菩萨的状态,而道家与瑜伽本是一家。两者在不同的地域被修炼者用了不同的习惯用语来描述,当然,修炼的方法与细节也有不同,但两者要到达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
谈完道家,现在来谈瑜伽。
瑜伽Yoga又叫做连结,而且Yoga是合一的概念,最简单的理解是调身、调息、调心相结合,终极目标在于追求天合一,梵我合一之“和”。(特意回避常用语“身、心、灵”,而是引用了习大大去年关于太极与瑜伽的讲话)
所以你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合一,理论上来讲,这个瑜伽就不是完整的。
帕坦加利Pqtanjali在《胜王瑜伽经》第二章第四十六节讲到,什么是体位法?能帮助身心得定的才叫作Asana(体位法)。体位法不是来让你觉得身体不舒服的,而是来帮助你身心灵提升的。
他说,练瑜伽,要练到最高的境界Samadhi三摩地(与道合一),也就是一种永恒、无限与至善之境。第四十八节他又说,从此超越二元性的对待而达到Yoga唯一境。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伟大上师帕坦加利所要告诉我们瑜伽体位法的真正涵意。哈达(Hatha)瑜伽的每一个体位法,都是为了要唤醒你的拙火,并使其沿着中脉上达顶轮与个体自性合一,达到Samadhi(三摩地)。
在我们的整个锻炼里面,或者讲人的存在,是因为内在和外在五种生命能,外在五种生命能为:上升气udana、上行气prana、平行气samana、下行气apana、遍行气vyana;内在五种生命能为:饥渴气、收缩气、伸展气、哈欠气、困眠气
下行气管肚脐到肛门,下到脚底;上升气是喉咙到头顶;上行气是肚脐到喉轮,平行气是由肚脐的位置来控制上下行气。
所以当你在锻炼的时候,下行气会锁住,上行气也会锁住,上下行气会在第三脉轮肚脐的位置带来一个很强的冲击,透过这个阴阳的夹击,再借由第三脉轮的能量,它会将拙火提升上来,这个就是瑜伽锻炼的最高秘法之一。
所以在哈达瑜伽经里面告诉我们,你要练习到将内外在五种生命能收到海底轮,融入中脉,然后再往上带,就如同大鸟在中脉里面飞升。
道家里面,常常讲到抽坎填离、采阴补阳;姜太公钓鱼(姜太公引拙火);《诗经·大雅·旱麓》说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亦代表引拙火上提至顶轮。基督教约翰福音第三章说:『摩西在旷野中怎样举蛇,人子(13)也必照样被举起来…』,蛇所代理的即是灵蛇拙火。在中国,灵蛇被称为“鱼”,因为它是在水里面(海底轮)的。
上面提到的都是如何引拙火上提冲关,从海底轮来到顶轮。当拙火从海底轮到飞升到顶轮,由顶轮来控制一切的时候,就是真正的解脱――Samadhi三摩地。(瞬间醒悟原来姜太公、摩西是瑜伽高手。)
我们回到《逍遥游》究竟说了什么?
鲲往天上飞,叫大鹏鸟。它要往哪里飞?往南冥飞。南冥者何?天池也。现在看这个“神话”故事,思维已经很清晰了。易经里面,北冥代表坎水,坎水,指的是海底轮。海底轮上有鱼,这个鱼叫鲲,鲲是kundalini昆达利尼(拙火)
鲲(拙火)往中脉一飞变成了大鹏鸟,大鹏鸟往南冥飞,南冥是离火,就是顶轮。『南冥者何?天池也。』。你的甘露要从最高的顶轮(松果体)下降,中文称为“醍醐灌顶”,甘露就是从顶轮下来的。所以在做体位法的时候,可以得到很大的狂喜,因为甘露下降,永生不朽,醍醐灌顶在梵文里面称为Amrita,其意是长生不老。
《逍遥游》又说,大鹏鸟(拙火)要上来,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这里说水击三千里,是指拙火要上来时所产生的强力震动。在哈达里面,它就像一条蛇,被棍子打到,嘶…一下冲上来…然后抟扶摇而上,“抟”有两个意思,一是抓住拙火,二是指拙火的拍打状。因为它上来时会一直拍打而上;“扶摇”是指拙火上行时的浪脊椎状;“九万里”,比喻海底轮到顶轮的距离是很遥远的,这是哈达瑜伽教的。最后一句话,也就是秘法之所在――
“去以六月息”,是指藉由热呼吸法或火呼吸或武火以迫使拙火往上行。
“六月息”是怎么上来的?阴历六月,是阳历七月,息,就是风,是呼吸。七月的风和呼吸是热的,所以拙火要上来靠的是热!呼!吸!
这样就会自动形成乌加依Ujjayi呼吸法(一般称为喉呼吸),形成圣光呼吸法Kapalbhati(头颅清明呼吸法),形成风箱式Bhastrika呼吸法(道家称武火)。做什么用?
哈达瑜伽经讲这些呼吸法就是为了唤醒拙火,使拙火延中脉而上。
因此瑜伽的锻炼在能量层里面,要配合根锁,飞升锁,喉锁,其目的就是为了唤醒拙火并使其往上飞升。脐锁并不是把腹部往内挤缩,而是拙火在中脉里飞升,随之产生一个腹部内缩的现象。在中国道家称之为转辘轳,像太极导引里的一转、二转、三转,就是在转根锁、飞升锁和喉锁。这是瑜伽教的秘法,也是道家的飞升功法。
如果你,已经被以上文字转晕,下面的瑜伽版注解能让你瞬间清静,无上清凉。
①北冥:海底轮(道家:坎水)
②有鱼:有拙火
③鲲(kūn):昆达利尼
④飞:拙火向上飞升
⑥南冥:顶轮(道家:离火)
⑦天池:最神圣甘露的生发之地
⑧鹏:鱼往中脉一飞变成大鹏鸟
⑨水击三千里:拙火要上来时所产生的强力震动。
⑩抟(Tun):一指抓住拙火,一指拙火的拍打状
(11)扶摇而上:拙火上行时的浪脊椎
(12)九万里:从海底轮到顶轮的中脉距离是很遥远的,喻意难度大
(13)去也:籍由
(14)六月息:热呼吸,或火呼吸,或武火
本文仅供参考,权当抛砖引玉,不作为任何习练依据。读者别太较真,若有纰漏,当以经典为准。
题图来自网络,文中图片为韵琪于邱显峰老师“瑜伽呼吸法与身印法教师认证班”课堂所摄,部分文字整理自邱师“脉轮与胜王瑜伽”课堂及“瑜伽呼吸与身印法”课堂笔记与录音,谨以致谢邱师传授瑜伽秘法。
爱健森(国际)瑜伽联盟会馆报名联系
爱·健·森(国际)?·静舞香瑜会所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