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禅说庄子达生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扁庆子就给孙休说:“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你听到过至人的修为没有?你听到过他们的境界没有呢?没有听过吧!那我就给你说一说。什么叫至人?什么叫至人之行?什么叫至人之自行?我们看这个“自行”,《六祖坛经》讲“真如自性”,讲“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这样的语言都是很妙的,不可轻易放过。
“至人之自行”,他修行的窍门在什么地方?下面就接着说,“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什么叫肝胆?看古典小说,如杨家将、岳家军,个个都是忠肝义胆啊!我曾经很喜欢一副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句字处读书”。读书要读到无字句处,交友要交那些有肝有胆的人,千万不要和那些没肝、没胆、没心、没肺的人交朋友,因为那些人的人格很低劣,你和他交朋友,遇到事了他会反咬你一口,给你惹很多麻烦。但是,在中医里面讲肝胆就是另一种感觉了。肝,专指肝火旺,肝火旺的人,他的无明火就多;胆,专指胆气旺的人,胆气旺他就敢作敢为,这些人都有英雄,都了不起。在社会上,大家都希望有肝胆相照的朋友;在国家危难时,也希望有众多的忠肝义胆的人站出来匡扶。
但是,这里为什么要你“忘其肝胆”呢?因为你火气旺,你有肝有胆,你忠肝义胆,你就有是非,你就在取舍,有取舍就不行啊!有肝胆者必然意气重。意气重者,处顺则容易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处逆则怨天尤人,乃至压抑郁闷。
所以,对肝胆二字要好好端详,权衡其中的利弊。我们若是想在其中高明起来,可以想一想诸葛亮所说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里可没有因肝胆而引起的种种意气,其所指的是大智慧,是超然于肝胆意气之上的大智慧。所以,只有“忘其肝胆”,才能有真正的智慧透出来。我们若留心历史上的山林隐士,他们可以说是“忘其肝胆”的典范。
“遗其耳目”,我几年前讲过一篇《貌言视听思》,就是讲要把眼睛变明亮一点,把耳朵变聪慧一点。聪明这个词,就是指耳目的功能发挥得好,别人看不见的我看得见,别人听不到的,我听得到。耳聪目明你才能洞悉因果,才能妙察古今。那么,这里的“遗其耳目”又怎么理解呢?《黄帝阴符经》里讲:“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我们平常虽然得益于耳目的见闻,但同时,我们也受害于耳目的见闻啊!
我们举药山老和尚的一则公案。唐朝的澧州太守李翱,听说药山老和尚的修为不得了,于是就到山上去看老和尚。老和尚当时正在看书,侍者通报:刺史大人到!但老和尚像聋子一样没听到,继续看他的书。侍者又报:刺史大人已走进方丈了!老和尚还是看他的书。李翱性急,看了老和尚一眼,不屑地说:“闻名不如见面!”唉呀,以前以为老和尚不得了,见了面,也不过如此嘛!又聋又瞎的一个老头子而已。这时老和尚把书一放,回过头来说:“大人何必贵耳贱目呢?”你眼睛看到的,你认为是实在的吗?假的!耳朵听到的,你认为是假的吗?也未必。这下子李翱才重整衣冠来见老和尚,请教佛法大义,问如何是佛法?老和尚也不与他说那么多,书案上有一个净瓶,老和尚指了指天上,又指了指净瓶,然后问李翱:“会么?”李翱说“不会。”老和尚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恍然大悟,立即吟诗一首献给老和尚: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是关于耳目的一段佳话。我们平常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耳目之所见呢?有些人爱传小道消息,爱说浑话,爱说谎话,爱说是非之言,然后弄得周边的人心里七上八下的。这样的一张是非嘴,自己惹一身烦恼不说,还把是非到处传播。有些人的眼睛也成天东瞅西瞅,总是看人隐私,看稀奇,看热闹,就是不看自己。
所以,扁庆子说“忘其肝胆,遗其耳目”,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意气放下,把我们的眼睛放下,把我们的耳朵放下。学佛的人天天诵《心经》,经里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什么道理?《金刚经》里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又是什么道理?就是这里说的“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嘛!这里是道家的说法,道家自有它的高明之处,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庄子》里就有这些道理了。
我们平常都是想把自己的眼睛保护好,视力差的就去配副眼镜,有的人喜欢望远,就买一付望远镜,总是想让自己能看得更清楚。耳朵听不到就配助听器,别人的隐私事,花钱都要请侦探帮打听打听,在各个部门都要安插自己的耳目。就像《大明王朝》的电视剧一样的,讲嘉靖皇帝和海瑞的故事。嘉靖皇帝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啊!芳草多啊!王府里有,寡人住的内宫有,大内有,锦衣卫有,司礼太监那里都有!芳草是什么?就是指的眼线耳报。就是说你的手脚通天,眼线密布朝廷内外,上下左右。耳报眼线当上了也麻烦,哪天皇上知道了,就会要你的命。古代的格言警句就有这么一说:察见渊鱼者不祥啊!
所以,“忘其肝胆,遗其耳目”,看起来只有很简单的八个字,实际体会起来,确实是妙不可言。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之中“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这可是一个真实的修为功夫。
佛源老和尚经常说:“唉呀!我现在老了,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真的是他的眼睛看不到吗?耳朵听不到吗?他清楚得很!他眼睛也看得见,耳朵也听得到,但就是不往心里去!这就是一种修为功夫。我现在也在学当聋子、当瞎子,但还没有学到位。有时候心一热,脑袋一热,血压一高,还是有点慷慨激昂,激愤之情。这都是修为不到位,如果能把激愤之情化掉就好了。
赞赏
长按鍗′粙鑻梑cg鐧界櫆椋庢偅鑰呰兘涓嶈兘鏈嶇敤鏈変粈涔堟柟娉曟不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