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8/10 12:50:45 点击数: 次
承先启后的智慧傅佩荣从年《论语解读》出版之后,我就一直在介绍及推广国学。「国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难免见仁见智,我只能依个人经验说明我对发扬国学的看法。一,谈国学的三个「不必首先,不必开书单。许多前辈学者都列出「国学必读书目」,这些书目洋洋洒洒,颇为壮观,但是时序已入二十一世纪,除了大学本科的学生或专门研究的学者,一般人对此只能望洋兴叹。我们念书有一个目的,就是明白书中道理,看它能「具体」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启示。我也曾多次应邀列出国学书目,我的回答不外乎「四书三玄」。因为我认为国学中「必读」的,是塑造中国人「理念」的七本书,那就是: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我对这七本书都作了详细研究,将其译成通顺的白话文,并且阐释其中的哲理。换言之,我不是在开书单,而是在做桥梁,使读者可以明白国学的理念。其次,不必唱高调。我不是文化沙文主义者,不会宣称国学是「世间最伟大的学问」,不会幻想中国文化是「世界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国学必须落实在生活中,改善及提升我们的生命素质。譬如,谈到儒家,要强调「真诚」二字,由此引发主动行善的力量,由修养个人推及造福社会,并且保障了内心的悦乐之情。谈到道家,则凸显「真实」二字,在肯定万物平等而值得欣赏时,也不忘修练身心以抵达「外化而内不化」的胜境,消解各种情绪的干扰与外来的压力。至于《易经》,则须兼顾义理与象数,既能「居安思危、乐天知命」,又可「观化知几,掌握未来」。学到上述三方面,才可验证国学之大用。第三,不必装大师。我一向认同韩愈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国学的范围何其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因此「国学大师」之名若非出于误会就是纯属客套,根本不具任何意义。我长期推广国学,向来谨守分寸,只谈四书三玄,并且一再表明自己只是「桥梁」,要使读者与听众利用我的介绍,可以直接向原典请益。我自己呢?一直在学习之中,常常萦绕心头的是:这句话我有没有说错?我自己能不能做到?我可以负责的是:我所解释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充分理解的,也都是我努力在实践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愿与读者共同勉励。以上三个「不必」,是我在介绍国学时的自我要求。现在,要谈国学对人生的启发。二,国学与人生国学代表中国文化的「理念」,这种理念之中最精纯的是儒家、道家与《易经》。我近年研究国学与人生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句扼要的话。儒家提醒我们:(一)对自己要约;(二)对别人要恕;(三)对物质要俭;(四)对神明要敬。前两者涵括人类世界,后两者指涉自然界与超越界(神明包含祖先在内)。四点合而观之,人生安稳踏实。道家期许我们:(一)与自己要安;(二)与别人要化;(三)与自然要乐;(四)与大道要游。相对于儒家之重视德行修养,道家所要求的是智慧觉悟。要觉悟,不妨使用减法、消除执着,或可体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易经》号称难学难精,但也可以勉强用四句话来描述:(一)存自己以诚;(二)待别人以谦;(三)观万化以几;(四)合天道以德。先说「诚」,有「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二语;次说「谦」,六十四卦只有谦卦是「非吉则利」,最受欢迎;再说「几」,察知几微、预见吉凶,正是象数之妙用;最后是「德」,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一不是劝人修养以合乎天道。文章由傅佩荣老师原创在本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my/132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