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齐物论为什么以庄周梦蝶结尾给你答案
本篇文章较长
大概需要5分钟
在《庄子·齐物论》篇章中,最后一段以历史上有名的蝴蝶梦结尾。为什么《齐物论》全篇写了那么多的理论,却用一个似乎非常戏剧性的梦来结尾?其实简单地说,有以下三层意思:
一是美化。前面的思路就像爬山,非常吃力,爬到最高顶峰,已用尽了气力,接着下山,虽然较容易,但心情仍然不轻松,必须小心翼翼,否则一滑,便会失足下坠。现在到了山脚下,可以放松一下,好好地做一个梦了。这个梦至少有两个特质:一个特质是它是美丽的,因为蝴蝶的栩栩而舞是美的,这把艰深的理论都美化了。另一个特质是它有分隔的作用,在美学上讲,我们对现境如能分隔,才会产生美感。
而这段故事不说我去做梦,如我们平日做梦,做了噩梦,就是由于我是主角,才有恐怖之感。但这个故事作者不说“我”做梦,而说一个庄周,这是分隔的作用。
二是物化。庄子讲齐物,强调我们人是万物中的一种,死后变虫肝、鼠臂,这在理论上可以讲得通,但毕竟不易为人所欣然接受,而这个“蝴蝶梦”,却把物化用一个美梦来表达,是梦是幻,是真是觉,给予人无限的遐想。
三是神化。庄子的物化思想常会被误解人的物质化了,而这个“蝴蝶梦”真正的意思不是人变成蝴蝶之后,这只蝴蝶又遇到被捉被杀的悲惨命运,这个梦中,这只蝴蝶又化为庄周。这是庄周的转化,是庄子把蝴蝶提升到精神的层次而转化,所以物化实际上是一种神化。
因此这段是以庄周梦蝴蝶来描写觉的境界。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栩栩”,崔撰本作“翩”,成玄英《疏》作“忻畅”,即逍遥快乐的意思。这是写梦境,人生如梦,梦中自以为志得意满,犹如蝴蝶般翩翩而舞,不知是庄周在做梦。这段话中提出“庄周”一名,这是庄子故意把“庄周”客观化了,看成和蝴蝶相等的一个人物,这样才能互相共梦而同化。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俄然”是忽然,“蘧蘧”,李颐注:“有形貌。”陈寿昌:“觉貌”,即觉醒而有知。这里的“觉”是对前面的“梦”而言。
照理应该是明明白白知道是庄周在梦中变为蝴蝶了,可是庄子语气一转,又说不知是庄周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周,这一转语,又把觉推向了梦境,而转出了下面大觉的境界。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石永楙以为“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一语为注文误入,文义难通,应删。其实,这句话非但删不得,而且极为紧要。没有这句话,庄周蝴蝶不可分,糊涂一片,便会落入了黑暗的“物化”之中。
让我们回到这故事的本身,当庄周梦为蝴蝶时,蝴蝶只知自己,而不知有庄周,这就同在这个尘劳世间中,每个人都只有自己,而不知有他人。我们虽然眼看到在形体上有我有他人的不同,而我们所谓分别心,不是真正知道有我也有他人,而是只有我而没有他人。
所以在觉醒之后,如果说庄周仍然只知有庄周,而不知有蝴蝶,这与蝴蝶的只知有蝴蝶,而不知有庄周有什么差别?但在这里不同的是,已意识到“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一反思,已把蝴蝶和庄周平放在一起,一视而同仁了,接着“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更深入两者的真体,而有真的分别。这句话,很多注解都把它当作一般形体的分别,而忽略了庄子在此处特别用一个“必有”的“必”字的真意。
陈寿昌注得好:“以本真论,必有分矣。”这是说证到了真我之后,才知庄周有庄周的真我,蝴蝶有蝴蝶的真我,庄周与蝴蝶有分,即各有其分,而互相转化,不仅庄周可以梦蝴蝶,蝴蝶也可以梦庄周,而且庄周可以化蝴蝶,蝴蝶可以化庄周,这即是“物化”。
用青原惟信禅师的比喻来说,未修道以前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像蝴蝶之知蝴蝶,而不知有庄周。修道之时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就像庄周觉醒之后,不知庄周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周。证了道之后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就像知道庄周蝴蝶的必有分,认清真我之后,又使庄周和蝴蝶同化。所以这里的“物化”,不是把我降下来,变成了物,再和物同化,而是在修养达到“真我”境界后,把物提升上来,和物同化。
《齐物论》一开头,说“吾丧我”,标出一个“真我”,到了最后谈“物化”。整篇文字的脉络,都很清楚地贯穿在一个“真我”上。有“真我”,才能主导“物化”,而不被物所化;才能齐“万物”,而不为“万物”所齐。
我们必须注意一个现象,很多读庄的人,由于蝴蝶梦的这个结尾太美了,往往落入似幻的梦境中,而忽略了《齐物论》所强调的万物齐一的主题,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把这个梦打破,来看看《齐物论》中的“物”的本来面目:
1.物的自体性——每物都有它自己的存在。
2.物的真实性——每物的存在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有体。
3.物的平等性——物物的性体都是平等的,泰山与毫毛不相胜。
4.物的自得性——每物都自得其所有,无求于外。
5.物的通化性——在道的生化中,万物皆通而为一。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可以说,《齐物论》的齐物,不是有一个人,或有一个我去齐物,在“吾丧我”之后没有了“我”,而这个“吾”即提升入天或自然,因此“齐物”乃万物本性的自齐,万物自然的能通而为一了。
-课程主要讲什么-破解《易经》智慧密码!通过94期节目详细透彻地解读每一卦的内容,在一卦一爻中帮助你懂得知机会应变的法则,掌握趋吉避凶的心道,获得惠及人生的智慧正念。
↑↑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