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文章随想庄子middot内篇

发布时间:2020/9/19 16:03:52   点击数:

随想

——《庄子·内篇·齐物论》读后感

文/张诗尧

这篇文章我要感谢南师大的一个学长,如果没有几年前他给我的关于这部分的哲学启蒙,也许我永远也不会明白这部分另意。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学长永远的社交帐号昵称取为无昵称,空白头像,而他最常说的就是爱伦坡的《乌鸦》中的Nevermore,我当时还不理解他的消极,直到几年后我才渐渐懂得,只不过那个学长已经好久没有了音讯,也许逃避了这个世间,如果再一次遇见他,我会用一句尼采的话劝他说: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

释德清《庄子内篇注》书影

作为一个历史学专业学生,说实话,一篇文学作品,尤其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早就从小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于是,当我想打开电脑敲出这些文字之前,我想,这些文学作品的美也许是不存在的,只有正确与否。

有人说,美是体系上的完备,于是他搬出笛卡尔大说特说一通:有人说,美是形态上的和谐,于是他掀起了古希腊人的棺材盖:有人说,美是理性上的感性,于是他把历史经验做了大杂烩:还有人说,美是身心上的快乐,于是他多做多看积累经验···然而,美不如是一个梦。

这是一个梦,需要立刻遗忘,这是一个很长的梦,需要遗忘的梦,梦见人走鸟停衔落英,梦见朝三暮四狙不知,梦见人化蝴蝶栩栩行······

我觉得负数比零大,可是数学老师说0-1,我想说盈虚是状态,而无不是,所谓无中生有,无是起源,那就是比负小啊,对吧?结果,挨了一巴掌,但是不疼。

道生一,道何而生?我记得历史学民国时有个前辈,说中国人抽象思维方面很烂,于是他放弃了学哲学,改行学历史了,刚想到这,一个老头又给了一个不疼的巴掌,丢下一句“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出自《庄子·内篇·齐物论》),然后悠然而去。害,所谓的抽象思维,就是这样吧,沉默,不说,也不忘却。

庄子像

雨后的一个清晨,温暖或寒冷,土地全被雨水冲打成泥散成一滩,被雨水如携挚友一并而去,蚂蚁在这个令人愉悦的清晨,仍旧不敢回到家乡,地面下的妻儿老小如何,洞中的水又浸到何处,没有人知道。他们紧锁眉头,呆呆地凝视远方。远方在他们极力远眺的尽头,那里有着没雨的天堂,而人的远方,是竭力想象的乌托邦,人们为了到达那里,修建了足以覆盖整片陆地的高铁,搭上这列车即可到达。站台上有个人,和而不群,人群之中,无言无语,或喜或悲。如果这不是《庄子》而是《诗经》,那个人就多半是个伊人。古代文学,想想还真是伟大,一切的一切,哪有什么渺小呢?或许一只蚂蚁渺小,但他也许就是蚂蚁界的牛顿和爱因斯坦,改进了蚂蚁交流的方式,没准蚂蚁速度的单位就是他的名字;但他更可能不是,不过别忘了,他是蚂蚁家庭中的一员,他见证了风飘柳絮花开花落,他和那个姑娘一样,来的比谁都早。

叽叽喳喳的小孩子从车站出来去了课堂,老师说:你们看啊,庄子的文章写得多好,大家概括一下中心思想,告诉老师,这里哪句写的最好呢?一个小朋友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嗯,真棒”。另一个小朋友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好,下一个”。我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老师,我就记得那个猴子朝三暮四的故事了,好好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无疑,火辣辣的但是不疼,想必又是挨巴掌了。

之前的老者缓缓地走来,我问他,你又要干什么?他说起了百年的往事,说如果他活得够久的话,论辩论是说不过公孙白的,论思想肯定也不及孔孟传的广,秦始皇烧了一部分,不久好了一阵然后被新儒学骂成狗,书也丢了一堆。他缓缓叙说着百年往事,来了一句:这本来是被称为垃圾的,随着历史与时间的缓慢蜗行,成了美的栖息地。

郭象注《庄子》书影

“那你在这里做什么,等着什么人吗?”

“没错,我在这里等待,等待的是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无意间在这里而已,时间长了,我也忘了曾经的原因。我只觉得,我不应该离开。我在做的事情和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类似的,永远不存在结束和开始。”

他又给我讲了个故事,他有一次在一片绿荫的空地上美美地睡了个午觉,当他醒来,有很多只蝴蝶上下翻飞,他摸了摸嘴上的蜜,一下就想到了他做的梦。他梦见了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着飞着累了,便找到一块空地,变成了个人,美美地睡下,周公畅聊之后变成蝴蝶醒来。他缓缓神,把这个故事记下,留给后人思考。

梦醒了,没有数学课,没有小学老师。没有站台,没有蚂蚁,没有老者,更重要的是,没有耳光。

昏昏沉沉,一想,这一个梦一千字不就出来了吗?我怕忘记,赶紧拿张纸记下来,然而,那只被雨水阻隔的蚂蚁,用“他”还是“它”?我能说:动物“它”与“他”都是刻意的吗?我也不清楚上文用的是“他”还是“它”,虽然不通,但是我不会改。列车能够到达的地方,蚂蚁也能,足迹所覆盖的远方,列车永远也到不了。

庄子,他留下的问题很接近唯心主义三大终极问题中的:我是谁。很可惜的是,中国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但后人完全没有建立起完整连贯的哲学体系,他们只看到了字句上的斟酌。然而,若干年后在大洋彼岸有个叫卢梭的后生说,自己这些思想,全是从一个神奇的午觉中获取的,他自己认为,自己一辈子也只写了那个梦的十分之一。按照他的说法,他是在思想史上,上帝最喜爱的一位。

章太炎《齐物论释》书影

我翻开了《齐物论》那一章,对着自己所回忆的梦中种种,少了南郭子,少了啮缺王倪,少了长梧子···只有零星片语还有那几只猴子和蝴蝶。但是,我还是感觉庄子这个人真的不错,《齐物论》写的真不赖,真“美”。那么,为什么我只记得猴子和蝴蝶呢,因为有意思啊,好好笑啊哈哈哈哈哈,更何况,庄子他老人家也是这么想的啊,何必又天天掀别人棺材板呢,天天抱怨中国人抽象思维弱鸡呢。美看来真的是存在的,事物并不是只有正确与否,而一篇文章是否是美的,并不在于各种主义,各种理论上的条条框框,评判标准就在人的心里,他就在那,不偏不倚,不多,也不少。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85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