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middot逍遥游献给有志之
本文根据南怀瑾先生《庄子諵譁》一书整理而成,献给每一位志存高远的朋友。不是出世,也不是入世,所谓出入,只存在于人的知见中。见地,决定一个人所能成就的高度。在此仅作概要性的整理,更详细的推荐您阅读原书。读懂庄子,也就读懂人生。
《庄子》内七篇概要
《庄子》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其中内七篇是有连带关系的,可以看成一篇大文章。《庄子諵譁》是对内七篇的讲解。
第一篇《逍遥游》,讲人如何升华而得到解脱,一个人见地的高低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并不是“游”就能“逍遥”,而是只有真正得逍遥之后才能游,非逍遥不能游,不可因果倒置。
第二篇《齐物论》,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之后才能谈齐物,达到那个形而上的真正无差别平等的道体。
第三篇《养生主》,齐物以后才能够懂得如何在精神上养生,使这个生命有价值地活着。
第四篇《人间世》,懂得养生以后,才知道处世的艺术,可以自然洒脱地活在人世间。
第五篇《德充符》,道的充实,道是体,是内涵,是每个人修养学问的内涵,德是用,得了道体就能起用,即用世之道,世路固然难行,在难行中间如何以最高的智慧,最高的艺术去行,那必须要德行的充实,德行的充满。
第六篇《大宗师》,只有内外修养到达了,道德内在充沛了以后,才可称为“大宗师”,可以为王者师。这一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人如何把自己修养到超凡入圣,对物理世界完全是解脱的,是出世的,这一部分等于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的总论,也是总的注解,总的说明。人生最大的问题是生死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向哪里去?一个人假使能够做到了了生死,对于生死无所惧,无所阻碍,则天地间没有第二件事情可害怕了。于是无所谓留恋,无所谓牵挂,然后才可以入世做人,才可以入世处事了。这一部分等于是《人间世》与《德充符》的引申、解释和结论。
第七篇《应帝王》,“大宗师”成功了以后,才能入世,入世再出世,才足以领导天下的人,做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帝王,做转轮圣王。
用佛法的观点看,就是见地,修证,行愿三部曲。第一二篇讲见地(智慧),第二三四篇讲修证(功夫),第四至七篇讲行愿(功德),三位一体。
《庄子·逍遥游》概要
《逍遥游》全篇的内涵,首先就是人生要具有见地、见解、眼光、思想。一个人没有远见,没有见解,如想成就一个事业,或者完成一个美好人生,是不可能的事。后来中国的禅宗,也讲求先见道才能修道,如果修道的人没有见道,还修个什么道呢?等于说我们见到了金子,才想办法把金子做成东西,如果连黄金都没有看到,只在那里瞎想,有什么用!不仅是修道人必须先要见道,就是普通人也要真正了解了人生,才能够懂得如何做一个人。所以,庄子首先提出来“具见”。
这一篇里有两大重点,八九处的譬喻,告诉我们人生真正的修养方法。第一个重点是具见,第二个是物化。
物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大题目,道家认为宇宙万物与生命,都是物与物之间互相的变化,而且又非变不可,这就是物化。在宇宙这个变化的大锅炉里,人也不过是一个被化的小分子而已。但人也可把握变化而自化。最初与永恒起“能化”作用的是谁呢?只要把握那个“能化”的,把那个东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遥了。不然我们始终还是被化的,做不了造化之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也就是超过了万物变化的范围以外。人怎样自化呢?就在最平凡中变化。
物化的作用是关于一切生物的互相变化,所以鲲鱼变成了大鹏鸟的观念,第一个要点是“沉潜飞动”,庄子用寓言,也是用事实来说明。第二个要点,一切万有的生命之所以变化,中间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息”。中国后来的道家,取了一个名称叫“气”,万物皆是气化。说到气化,恐怕人家不相信,他就提一个道理:人世间一切的学问知识,都属于“比量”,不是“现量”的境界。所谓“现量”,就是呈现出来那个真实的东西。人类的见解、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是“比量”,不是真实的。同样一个气候,同样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一个颜色,因人而产生的感受各异。犹如佛经的一句话,叫“循业发现”。每一个人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见解、智慧境界等,看一个东西的观念都不同。但是,大鹏鸟飞了半天,不是真逍遥,庄子说的真逍遥是“神化”。“神化”到哪里去了?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看不见,摸不着,什么都没有,但是那里又的确有个东西的地方。你到了那个“了不可得”的境界里头,就可以得逍遥。我们借用佛学的观点就可以作一个结论:要得世法、出世间法的大机大用,必须先要具备“真知灼见”,所以禅宗要具见。大机大用取决于佛法所谓的“见智”,“真知灼见”所见的那个智慧。所以“见智”之所见,非心识之所识,不是一般心意识能了解的,是“无何有之乡”。庄子讲的“神化”,要达到神的变化,才能得真正的逍遥自在。其实,就是佛家讲的解脱。如果真的到达了“无何有之乡”,了无一物可得的时候,这是真正的逍遥。跟后来禅宗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同一个道理。这是讲归到真正的解脱,必须要了解本体,佛学的名词叫法身,必须要达到法身的境界。所谓的身,也无所谓一个身,而是假定一个名称,代名词。讲了解脱,还没有讲解脱起用。到了《齐物论》才讲气化,解脱起用。
《庄子·逍遥游》全文翻译
一、沉潜飞动之物化
北极有一条叫做“鲲”的鱼,不晓得它有几千里大。突然一个变化,从海里头飞上天,就变成大鹏鸟,它的背不晓得有几千里大。大鹏鸟奋力一飞,张开的翅膀像天上的云一样,把天两边都盖住了。它不停地往南极飞。《齐谐》上记载:大鹏鸟要到南极去时,两个翅膀一展开,海水就飞上三千里高空;它乘着风,一下冲到九万里高空,将要到南极去休养。由鲲化为鹏,这是“物化”的道理。人也要象鲲一样,在年轻的时候,或者倒霉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沉潜在深水里头,动都不要动,修到相当的程度,一变,就升华高飞了。
一切自然的生命,大如海市蜃楼无法企及,小至尘埃无法观察,都靠一个力量活着,我们姑且称作“气”。生命有了气,就会像小孩子吹泡泡糖一样,越来越充实了;气不够自然苍老了,最后死亡;如果气吹得足够大,就能够像大鹏鸟一样一飞冲天,得到升华。
不相信这回事吗?那是因为知识不够博大、思维不够深邃啊!活这么大岁数,是否曾经想过:蓝色是天空真实颜色吗?宇宙是无限大的吗?站在高空,所谓上方世界的人看我们下方的世界,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感觉吗?世上有很多问题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得我们一直没有深入探究。
如果水不深厚,就没有办法承受大船,除非像大海一样的深厚广阔,才能载起几千吨、几万吨的大船。我们在厅堂里挖个小坑,然后舀一玻璃杯的水倒在里面,使它刚好不溢出来,把小芥子放在水里面,就可以当作船一样行驶;如果把杯子放在上面,一下就胶住了,浮不起来,为什么?水太浅,杯子当船太大了。所以大鹏鸟要飞到九万里高空,非要等到大风来了才行,如果风力不厚,它两个翅膀就没有办法打开,飞不起来,风力越大,起飞就越容易。大鹏鸟飞起来,背对着青天,无量无边。在这样一个空灵的环境,它才可以到达南极。做人也一样,每一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大小都不同。如果要立大功成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气度、学问、能力,像大海一样深广才行。风力不够,没你的事,本钱积累厚了,才可以飞上九万里的高空。那时候,俯视天下万物,你不会觉得自己伟大,已经没有伟大可言了,一个个都很藐小。你到了高空上面,如果下面有个英雄拿个大刀在玩,很了不起,你一看,会好笑:哎!这个小孩子在干什么?你想想这个境界,人生被那么一讲啊,看看我们还有什么意思?要是思想气度不空灵,太小气,就永远不会认识这个宇宙,得不到逍遥。他得到的是“消摇”,消耗完了只好发抖了。
昆虫小鸟没有看到过大鹏鸟,因为大鹏鸟一飞起来,它们看都看不见,只不过听人家说有这么一件事,听了就笑:“那个大鹏鸟多事,何必飞那么远?像我呀,‘嘣’一下就跳过去了。从这棵小树飞到那丛草上来,很远嘛,也很痛快。万一时间不够,我飞不到掉下来,也不会跌死。”看它们自已也得意得很。到近郊的草木间去,一天在那里吃上三顿,回来了肚子还饱饱的;假如走一百里路呢?就不同了,得带一点干粮,算不定要两三天才能回来;如果走一千里路,那就要准备带两、三个月的粮食了。这两个小动物又懂什么?前途远大的人,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只看现实的人,他抓住今天就好了,没有明天;或者抓住明天,不晓得有后天。有一种人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要,他要永远。这是智慧大小的差别。
菌类植物,寿命不到一个月,所以不晓得人世间有一个月的时间。蝉生在夏天,过一阵就死亡,它们不知道一年当中有春天和秋天。还有一些生物,如细菌等,几秒钟的寿命,或者几分钟、半天的寿命。我们人以为它们可怜,认为自己活了五六十年、七八十年就蛮伟大的。其实,那些生物活了几秒钟,它也很快活,也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感受的境界各自不同,每个生命都不同。然而,说到寿命比我们人类长的,又会觉得很不可思议。有一种叫冥灵的乌龟,可以千年不死,因为它们可以食气,有时候也吃一点小细菌,以我们来看,乌龟的寿命已经很了不起了。然而,上古有一种树,叫大椿,它的生命一万六千年。至于人,彭祖是中国有名的一个长寿者,他的名字叫钱铿,南方楚国人,据说活了八百岁。叫我们一般人跟他来比比,自己太渺小了,活了几十年,已经是老太爷,老太太了,很可怜,而且可悲。其实寿命有长短的观念,是因为各人的知识范围有差异而产生的。因此,如果没有那么高的见地,是不容易懂得“物化”这回事的。
即使相信有这回事,那又如何呢?有只小鸟就笑了:“大鹏鸟何必到达南极去呢?何必飞得那么辛苦呢?像我一样,一跳,跳了几丈高;一飞,飞了几丈远;好得很了嘛!就是飞下来,在乱草之间一站,这不也是飞吗?也飞得很痛快了。”真是人各有志,眼光小,知识范围低,他活了一百岁,活得也很快活,就像小孩子一样,茶杯里丢一片小小的树叶,或者弄一点黄豆壳壳在上面漂漂,“你看我的船,开到哪里了?唉哟,开到纽约了,你看靠岸了,靠岸了。”然后用嘴“呼,呼”地把它吹动,“嗬,大风来了!”两个小孩子这样可以玩上一天。他那个境界与做生意发了一千万美金的财,或者如同爱吃辣椒的人吃下去辣得满头大汗,那个舒服境界都是一样啊。
二、七种人生境界与人化
有些人在乡邻里比起来呱呱叫,真可以做一个村领导,然而,拿到省城比起来就不行啦,因为人才更多了。有的人德性刚好和首长合得很好,他两个在一起,可以搭档二十多年,如果换了一个人,怎么都用不好。有的人治理国家当领袖,或者当第二号人物,他的聪明智慧能够发挥,如果叫他下来开小店,他绝对受不了,他光会大的,小的干不好。这是“人化”的道理。每个人的知识境界不同,自己看自己都了不起。都像那个小鸟一样,你大鹏鸟飞那么高那么远干什么?有什么了不起?我“咚”地一声,就跳到那个树上去了,我这样还不是也在飞。我们拿镜子照照自己,都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漂亮,越看越伟大,没有一个人讨厌自己。由此你可以了解人生,人看自己都很可爱,看别人都是觉得不行,这是一定的。偶然做错了事,脸红一下,过三个钟头一想,我还是对的,格老子,一定是他错了。
上面四等人材,都是领袖人材,出人头地,比人家高明一点,而且自视甚高,可是另外一个高人“宋荣子”就笑这四种人,看不起他们。这类高人,当全世界的人都恭维他时,他理都不理,他既不想了不起,也不想起不了。全世界的人骂他、反对他,他决不改变自己的方向。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什么是物?什么是心?他对自己做人的道理看得很清楚。对于人世间什么叫做真正的光荣,什么叫做真正的耻辱,看得很清楚。自己遭到了耻辱,绝不因为现实社会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即使这样,他还没有建树,还没有得道呢。
还有一种人,像庄子的老师列子,是会飞的。他能舒服地飞上半个月又飞回来。人修到这功夫也很好啊,活得蛮有趣味的。一般人认为这很了不起,实际上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飞起来不过是不需要走路而已嘛,还是相对,还要依靠一个东西:风,没有风你飞个什么啊?像我们打坐,只有个空的境界,就是相对,就束缚在里头了,不是真正的解脱。
第七种人妙了,这种人没有看见过,却满地都是,他是大乘境界。这一类人也不要飞,也不要作怪,普普通通。然而,物理世界起什么变化,他心理和生理都会有所准备,不受物理世界的支配,而且可以支配物理世界,他活在这个世界上优哉游哉,时空不能限制他,因为他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人生提升到这样一个境界,是绝对的,没有什么相对。他们已经到达了“真俗不二”的大乘境界。
因此,只有做到“无我”,才称得上“至人”。而“神人”一切都无所用功,也就是老子所讲的“无为”。无论上帝也好,耶稣也好,菩萨也好,他救了世界的众生,人看不到他的功劳。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功劳,也不需要人跪下来祷告礼拜感谢,他觉得你应该感谢自己,与他毫无关系。至于“圣人”只是勉强加一个代号,真正的圣人他不需要名。世界上圣人菩萨很多,社会上很多普通的人,做了好事,甚至做了很了不起的事,别人都不知道,他们比那些飞起来的神仙高得多了。但是他在哪里呢?在最平凡当中!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平凡。所以了不起的人在哪里找?就在现实世界最平凡中去找。无所谓圣人不圣人,最伟大的在最平凡里头,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凡,“无己”、“无功”、“无名”,功盖天下而自己觉得没有做过事,道德修养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三、出世入世与神化
尧想让位给许由,他说:“您老先生要知道,太阳与月亮出来了,在阳光和月光下点蜡烛,拿纸捻子烧火,这个光明藐小了;天上那么大的雨水下来了,结果还到水沟去打水,那点水又算得了什么呢?先生只要在那里一站,不需要讲话,天下就太平了;而我好像给人捧起的傀儡一样坐在上面当皇帝,实际上白吃了世间一辈子的饭,象尸体一样站在这里。我反省自己,自己缺点太多,想你出来当皇帝治理天下。”许由说:“你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现在叫我来接班,我为了什么?求些虚名吗?真正的名要有事实,要有功劳。天下如果没有治好,我出来为你抬轿子还有一点功劳,你现在已经治好了,连轿子都不用人抬了,我还出来干什么?小鸟在森林里,只要有一条树枝给它立足就很高兴了,风一吹过来,一摇一摇的,鸟在那里又唱又闹,两个眼睛滴溜溜到处转,它觉得整个天地都是属于自己的,非常自由自在。田里的老鼠口干了跑去喝水,它只要喝一点点水肚子就胀了。我只需要现在过的境界就满足了。你回去吧。有道之士何必干这个事呢?厨师不在厨房里做菜了,当神父当法师的总不能把他的位置占了,替他去做菜吧?”然而,许由不想求富贵功名,也只是世俗的解脱而已,还没有达到出世的解脱。
有一天,肩吾对连叔说:“接舆这个人乱讲话,吹牛吹得大到没有影子了,虚无缥缈,我听了觉得晕头转向。他的话同我们的观念完全不同,尽说些不近人情的疯话。”连叔问:“他给你讲些什么呢?”肩吾回答说:“他说姑射山上有一个神人,皮肤比冰雪还要好看,像十二岁的童子一样健康活泼。不吃不喝,能腾云驾雾。他的精神始终很凝定而不散乱。他在那里一站,这个地方都太平了,谷子、稻子都能自然长出,成熟。谁要见到他,就可以逃脱生老病死。”连叔听完肩吾的报告说:“对的。我告诉你,一个瞎子,没有办法让他欣赏世界上的文采、艺术。一个聋子,没有办法让他听到最好的音乐,即使打钟打鼓打雷他也听不见。你要知道,一个人形体上有瞎子和聋子,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知识上的聋子和瞎子。其实接舆当时还没把话讲完,因为知道你的知识范围太低听不进去。我告诉你,那神人在那里一站,就与万物融为—体。你说他是人也可以,你说他是万物也可以,你说他是心也可以。不是万物把他融化为一体,他能融化万物为一体。他在那里一站,这个世界就自然安定起来。像这样一个人,谁还愿意很渺小地只是想出来治理一个国家?治理一个天下?那是小事一件,他使整个世界人类安定下来还不算数,他能够融化了万物,使万物都安定了。你要知道,这个神人,物理世界任何东西没有办法伤害他。假使北极冰山熔化了,整个地球都变成洪水滔天,对于他来说,不过觉得像在水龙头下,正好洗个澡。碰到这个世界大旱天的时候,地球的矿物质,整个都融化了,矿物质都变成液体流汁,土山都烧焦变成煤炭灰一样了,他觉得是暖气开了,烤烤正舒服呢。即使是他身上的尘垢,谁吃了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入世的圣人,治世的帝王。神人的生命价值升华到如此之高,他哪里会把物理世界一切东西看在眼里呢?”
一个宋国人带着礼帽礼服到越国去做生意。越人头发是剪短了的,身体上都刺花的,裸体的。宋人把礼帽礼服带到没有文化的地方去卖,结果都卖不出去。把高度文明的东西,带到最原始的地方当然没有用。
尧治理天下,几十年国家太平。跑去看四个隐士,之后感觉自己简直太渺小了,治好了天下又算什么呢?这就是“神化”的道理,生命的价值也正在于此。人本身就具备精神这个“神”,可以自我地去变化物质,精、气、神三者都是“心”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心”可以使自己生命的功能超神入化。“神化”了以后就可以作入世的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事一件,最后再出世。
四、见道解脱
惠子是一位“名家”,讲逻辑,讲论辩。惠子有一次告诉庄子说:“魏王送我一个大瓠瓜的种子,我就种起来,结果长出一个比卡车还大的瓠瓜。如果我拿它来作盛水用,又拿不动;如果我把它剖开了晒干作舀水用的水瓢,水缸又没有那么大。这个东西大是大,但是大得没有用。”庄子对惠子说:“你这个逻辑专家,虽然博学得很,但是光讲空洞的理论,不会实际去用。宋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个不裂手的秘药,在冬天里涂在身上,不生冻疮,手上皮肤不会裂开来,所以这家人,凭了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白,都不会伤手。另外一个人经过这里,听说这家里有这个秘方,于是用一百万美金购买这个秘方,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做了吴国的海军司令,替吴国练兵。到了冬天,和越国作战,吴国的海军涂了他的药,不怕冷,不生冻疮,大败越国,立了大功,吴王封了一块地给他。你看同样一个秘方,有智慧的人能够利用它不生冻疮,不裂皮肤这一点而封侯拜将,名留万古。而这一家人却只能用这同一个方子,世世代代替人家漂布。同样一个东西,就看人的聪明智慧,怎样去运用,而得到天壤之别的结果。因此一个人,穷困潦倒了不要怨天尤人,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想办法翻身。任何思想,任何制度,不一定可靠,主要在于人的聪明智慧,在于能否善于运用。你现在家里头有这么一个大瓠瓜,太好了,怎么怕没有用处呢?你把大瓠瓜晒干了挖空,像坐在大船里一样,也不买船票,到处都可以玩。你还担心瓠瓜太大了没有用,心里乱作一团,真是大草包一个。”惠子挨了骂,没有生气,暗讽庄子道:“我还不止只有那个大瓠瓜,我家里还有棵大树,叫“樗树”,根部非常的臃肿,外面有很多瘤,不合乎规矩标准,木匠对于那个大树根完全没什么办法。如果长在路上,木材行的大老板看都不看。而且这种樗树,还有一股臭味,不好闻,谁看到都要头一歪走掉的。”庄子又反过来讽刺说:“这有什么稀奇啊!你有没有看到过狸狌?狸狌走路弯着身子,偷偷地慢慢地过来,不让人发现。它以为自己聪明,别人不知道,结果高明的猎人都晓得它这个毛病,就在它经常进出的路线上,一下子把它抓住了。狸狌就是这样,喜欢玩小聪明。有时候它也觉得自己很伟大,在树上屋顶上跳过来跳过去,它觉得自己跳得高,很有本事,所以胆子很大,也不害怕。但是人聪明啊,已经把机关埋在那里了,等它一跳,‘咚’的就掉进去了。你呀,简直是小家把式,你以为你逻辑讲得好,知识就是那么高,你看那个斄牛伟大得不得了,有什么用?连老鼠也抓不住。你家里不是有棵大树吗?有了大树,又有大瓜,有什么不好?你真是个大傻瓜。你把大树栽在一个地方,哪个地方我告诉你:什么都没有,了不可得,“本来无一物”的那个地方,无边无量,万物都看不见的地方。你把大树栽在那里,一天到晚在那里优哉游哉,逍遥自在。那棵树,晴天当斗笠,可以挡太阳,下雨可以当雨伞,什么都管不到你。你睡在下面,谁也不来砍它,万物都不来扰害你。因为看到没有用嘛,蚂蚁都怕臭,不来做窝的,什么都不理你。然后你才真的自在,真的逍遥。
往期文章:山顶一寺一壶酒(开山宗旨)海本无物融万流生命的漩涡大话西游字中有乾坤:戏说健康,谬论治国《字中有乾坤》勘误兼论身心洗脑和洗心论养生的战略性失误——生命是一个耗散性系统人性不易论——为人处事的根本立足点话周期,窥天机——天人合一的切入点天下第一奇毒
老子的爱情哲学
让小孩好好读书的咒语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话之糟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