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逍遥游2庄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圣人都

发布时间:2020/9/24 15:53:11   点击数:

这是本平台推送的第篇原创文字

与庄子同行!与智者同行!

庄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

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导读标题:至人、神人、圣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庄子的《逍遥游》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他所遵循的道是什么?如何与道相处?

庄子的三观你了解吗?

庄子是避世的心态吗?如秦汉之下后人对他的评价和臆测那样?

至人、真人、圣人、贤人,庄子达到了哪个境界?

……

接上一篇:

逍遥游(1)庄子借鲲鹏隐喻自己的志向高远么?绝不是!

与庄子同行

逍遥游译文04译者:一苇

所以那些才智堪任一个官职的职责,行为能满足一乡的期许,德行符合国王的期望,且能取信于一个国家的人,他对自我的认知,大概也像小雀鸟一样的想法吧。

宋荣子不以为然的笑了。

全天下的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表现的更加勤勉努力,全天下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变得更加诅丧,他全然安住于自我、而不为外在的分别所动,他能明辨荣誉的真实义理、而不被表相影响,他是这样的人!

他对于世俗的名利,并没有汲汲追求。但就算到这样的地步,他也还有没有达到的境界啊。

列子乘着风飞行,姿态飘逸优美,十五天后往回返。

他对求功德福分这件事也没有汲汲以求。虽然他已不再需要借助双脚走路,他也还是有想追求的境界。

那么对于那些能够顺应天地的运行、驾御六气的变化,自由遨游于无穷境界的人来说,他哪里还有需要追求的呢!

所以说:

至人无我,已泯灭物我、人我的分别;

神人无功,已灭尽功德福分的束缚;

圣人无名,已消除对名利的牵绊。

逍遥游原文04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译文05译者:一苇

尧想把国家禅让给许由去治理,他对许由说:

“太阳月亮出来了,而小火把还不熄灭,它的光亮比之日月,不是很难堪么!下雨的时候,还往沼泽里灌水,这对于沼泽来说,不是徒劳吗!您只要一在位、天下就可以被妥善治理,而我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傀儡占着这个位置,我觉得很惭愧。请您治理天下吧。“

许由说:

“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被治理妥善了,而我如果还替代您的位置,难道我是为了名闻吗?名闻这东西,是真我的附属,难道我不为真、还想要成为附属吗?鹪鹩小鸟在深林里筑巢,它所需的不过是一根枝条;鼹鼠到河边饮水,它所需要的不过就是一肚子的水。您回去吧,我要天下有什么用呢!就算厨师他不愿意下厨,祭祀的尸祝也不会代替他去下厨啊。“

肩吾问连叔:

“我从接舆那听到一番话,我觉得那些话大而没有分寸、说出来也得不到验证。在我看来,那些话就像银河一样的没有边际、让人惊异怖畏,跟世俗常情差别极大。”

连叔说:

“他说什么了?”

“他说‘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神人。肌肤如冰雪般细白发亮,风姿如少女般柔美绰约;祂饮风啜露,不食五谷;祂乘云雾、驾飞龙,能遨游于四海之外;祂元神内守,能使万物不受灾害、五谷自然丰登成熟。’我认为他说的是妄语、不能信。”

连叔说:

“这样啊,正常人无法同眼盲的人一起看文章的雅致,也无法同耳聋的人一起欣赏钟鼓的美妙。难道只有身体上的有眼盲和耳聋吗?心智上也有啊。这个话,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啊。

这位神人的德行,已融万物为一体,世间纷乱,像他这样的神人又怎会去管世间的俗务呢!这位神人,任何事物都已不能伤害祂,洪水滔天淹不着祂,大地干旱金属熔化、土山焦枯也热不着祂。祂遗弃的尘垢皮屑,造出尧舜之辈都绰绰有余,祂又怎么会愿意被事物羁绊呢!”

逍遥游原文05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问于连叔曰:

“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

“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

“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逍遥游译文06译者:一苇

宋国有一个人贩卖中原的帽子到越国去卖,可是越国的子民都是剔除须发、身有纹身的,他贩卖的草帽、越国的人用不上。

尧治理停当天下子民、平顺了海内政事之后,去遥远的姑射山、汾水的北面参拜四位得道的高士。直到那个时候,他才得到了心神的寂静、遗忘了身外的世界。

逍遥游原文06

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读.庄子

佛经中有说: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解。

再读庄子,与智者同行。

——一苇

这才是关键!无我、无功、无名。

上一节中的鲲鹏和蝉、鸠都是譬喻,引出本节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

已泯灭物我、人我的分别;

已灭尽功德福分的束缚;

已消除对名利的牵绊。

圣人的代表:

宋荣子

许由

神人的代表:

列子

姑射山上的神人

真正的看不见听不到,是心、不是眼和耳。

-难道只有身体上的有眼盲和耳聋吗?心智上也有啊。

宋国的帽贩子-以己之心、度人之欲,没有智慧的表现啊!

传说中的唐尧,又是什么样的人?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当他禅让王位给虞舜,自己到姑射山、汾水北岸求访隐逸的高士修学,到那个时候他才彻底忘掉了天下名利,圣人无名!

——一苇

Tips

本文由”南无佛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860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